歌曲《那就是我》音乐表演美学浅析
2016-02-05霍伟义
霍伟义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23)
歌曲《那就是我》音乐表演美学浅析
霍伟义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23)
【摘要】歌曲《那就是我》创作于1982年,由陈晓光作词,谷建芬作曲。该作品是一首以思念家乡为主题的吟诵体抒情歌曲,作者借用“小河”、“炊烟”、“渔火”、“明月”四个画面和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浪花”、“竹笛”、“风帆”比喻成了我,深刻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感受,许多歌唱家们对此作品经过二度创作,将内心独白演绎得惟妙惟肖。
【关键词】那就是我;形式分析;内涵体验;风格把握;版本分析;观点
一、《那就是我》形式分析
该歌曲摆脱了程式化的套路,采用了非常少见的再现部的单三部曲式。采用了ABA三段曲结构,调式为#F羽。A是全曲的主题部分,舒缓深沉,B是展开部分,也是全曲高潮部分,最后一部分是再现部,给人无限的遐想。曲式结构为 :引子+ A+ B + A ,小节数为:1-5 、6-19 、20-36 、37-50。
引子:一共有5小节,1-4小节出现了自然与和声小调两种调式,运用了密集的伴奏音型,缓慢舒展,深刻的表达作者的丰富情感,第5小节则是我们常见的标志音级Ⅶ音,最后一个音在 g 小调的属和弦上作了不完全终止,钢琴部分做了“D-t”的进行,巩固了歌曲的调性。
第一段A:(6-19)共14小节,歌词“我思恋”,从主音开始构成了五度上行,犹如一声长叹落在属音上,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在“故乡的小河”的结束句后边,作者又加入中国戏曲手法的加花,也就是中国戏曲里的“拖腔”,大大丰满了演唱者的情感投入和丰富了作者的内心情感。
第二段B:(20-36)共16小节,是第一段的发展曲调,是以现代歌曲伴奏中导向高潮的常用的刮奏手法推动旋律发展。与A段相比,情绪更为激烈,感情更为饱满,由原先的5度上行变为8度上行,在全曲中出现首个冠音a2,钢琴声部的织体,也原先的琶音变为柱式和弦。为情感的爆发起到关键性作用。在乐曲的第30小节,三个连续上行模进音型的“那就是我”,速度的加快、音量的加强、情绪的加深,完美展现出游子思乡的迫切和心情的激动。
第三段再现部的A段:(37-50)共14小节,本段落是感情的加深,在歌词上有所变动之外,在旋律和钢琴声部的织体上与A段完全相同,作者运用了时间与空间的巧妙结合,又寓意着对家乡的朝思暮想,最后把“那就是我”提高8度的假声,落音在了主音上,有一种余音袅袅,回味无穷之感。
二、音乐的内涵体验
曲作者谷建芬,1937年生于日本,7 岁时因民族矛盾随父母回到祖国大连地区。1950年,谷建芬加入旅大文工团,学习钢琴并担任伴奏。1951年考入东北鲁艺作曲系学习,1955年毕业,此后一直担任中央歌舞团的创作员至今。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她被下放到江苏农村参加劳动改造。
1976年,在城市中经济改革的号角刚刚吹响,全社会都在热烈地讨论着怎么样发展经济,而在农村,全国各领域都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局面。谷建芬回到北京,面对这样的意象,她心中的复杂情感可能无法说清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气氛还比较严肃的形势下。此外,“竹笛”、“山歌”、“水磨吱吱”等一些更具有听觉的景象对于对声音很敏感的谷建芬来说更容易引起她创作的联想。
三、音乐作品风格的把握
该曲是一首以思念家乡为主题的吟诵体抒情歌曲,要想把握好本作品的风格,第一、要带着情感去朗诵《那就是我》的歌词。第二、了解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和生长环境。《那就是我》创作于1982年,他也是一首思乡曲,讲述的是一个人离开了故乡,抒发了海外赤子思恋祖祖辈辈生息繁衍之地的深情。第三、我们演绎、把握这部作品,要用什么样的音色或者说是什么样的声部也是比较关键的,谷建芬被称为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通俗音乐创作者,现在称之为流行音乐,无疑在演唱方法上赋予《那就是我》的准确定位,《那就是我》的首唱是朱逢博,她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也加入了流行的元素,更加赋予了《那就是我》的生命力。
四、不同版本演唱的异同
该曲的问世已有30多年了,许多歌唱家都对它进行了演绎,能够查阅到的有朱逢博、关贵敏、戴玉强、廖昌永等,对比中发现,不同时期的歌唱家有着不同的演唱风格,
(一)朱逢博、关贵敏都生长在80年代,他们的演唱风格比较接近,因为词曲作者创作年代也在80年代,在领会创作初衷上,两者在细微的处理上还有所不同,比如:朱逢博的演唱气息用的比较多一点,产生的声音效果很媚,很贴心、很快能够钻进听者的心里;关贵敏又有另外的感受,嗓音洪亮而委婉忧郁,语言赋有沧桑凄凉之感。
(二)而戴玉强、廖昌永等人与朱逢博、关贵敏相比较,在时代上有着十余年之隔,在处理歌曲上就会有区别。戴玉强的演绎更为雄壮刚猛一些,廖昌永的演绎则更为浑厚和深情一些,但是整体上的情感比较正面,不像朱逢博和关桂敏那样,处理的非常有个性,有特点。这就是时代的原因,生活的环境不同,演绎的作品也不同。不管怎样,他们的使命不会更改,他们的初衷没有更改。
五、我的观点
不同时期的歌者,对同样一首歌曲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同一时期的歌者,因生活环境不同,对歌曲的理解也不同,但是,同一时期的歌者大的共同点还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我》对于词曲作者来讲,他们的作品实指意象化,也不需要去严格的区分,在创作时的情绪和演唱者的所需要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比较吻合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一直在变化,《那就是我》为什么唱到现在旋律依然很美?词依然赋有诗情画意?甚至成为演唱者必唱曲目?那是因为作者找到了人类的归属感,都在向往美好。
参考文献
[1]黄河,戈素云.旋律的审美思维—浅谈《那就是我》的旋律 创作[J].电影评介,2008,(23).
[2]谢小兰.《那就是我》音乐分析[J].艺海,2008,(3).
[3]朱慰慈.那就是我—女作曲家谷建芬谈话实录[J].音乐爱好者,1989,(3).
[4]邱仿.一首情思绵长的抒情歌曲—评歌曲《那就是我》[J].人民音乐,1984,(2).
作者简介:霍伟义(1978—), 男,汉族, 河南滑县人,副科 ,声乐硕士,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研究方向:音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