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区河湖体制管理现状与主要对策
2016-02-05丁新新
丁新新,许 翔
(1.浙江省湖州市老虎潭水库水源地管理处,313000,湖州;2.浙江省湖州市农村水利管理处,313000,湖州)
湖州市区河湖体制管理现状与主要对策
丁新新1,许 翔2
(1.浙江省湖州市老虎潭水库水源地管理处,313000,湖州;2.浙江省湖州市农村水利管理处,313000,湖州)
河道管理;体制机制;清淤;保洁;湖州
湖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域,是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是连接长三角南北两翼和东中部地区的节点城市。湖州市区包括吴兴区和南浔区,总面积1 565 km2,境内河道、湖荡纵横交错,其中市区水域面积165 km2,占总面积的10.53%,共有4 097条河道,总长约为3 889 km,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近年,湖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中央治水管水兴水新思路,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五水共治”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把加强水域保护、强化河湖管理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河湖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
一、河湖管理主要实践
1.出台规划和制度,实现了河道管理规范化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湖州市政府出台了《市区水域保护规划》,明确了水域管理和保护;出台了 《市区河道整治规划》,对全市河道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规划,配套出台了 《湖州市中心城市水域保护规划》和 《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水利专项规划》等规划,为城市发展建设提供了规划保障,河湖规划体系基本到位。
二是确权划界。根据《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市区开展了省级及部分市级河道划界工作,完成了70.8 km省级河道和328 km市级河道划分,明确了管理和保护范围,并结合治太工程开展了环太湖大堤等堤防管理范围内土地确权工作。
三是加强河道管理。出台了《湖州市涉河涉堤 (占用水域)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湖州市涉河涉堤 (占用水域)建设项目管理,保障河道堤防防洪安全,充分发挥水域在防洪、排涝、蓄水、航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功能。
2.强化清淤和保洁,实现了河湖管理长效化
一是深入推进河道清淤。2006年启动实施河道清淤,到2011年市区河道已完成第一轮清淤,累计投入资金3.85亿元,完成清淤4 500万m3,完成河道清淤3 067 km,重点河道的淤积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二是大力开展河道保洁。出台了《湖州市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办法 (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 “属地负责、以块为主”的原则,明确了保洁责任主体、保洁标准、监督考核等内容,基本实现了河道保洁工作的全覆盖,河道面貌焕然一新,吴兴区、南浔区获得全省河道保洁长效管理考核一等奖。
三是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按照“建立机构、明确责任、落实经费、严格考核”的要求,湖州市区落实了市、区、镇(街道)、村四级河长,东西苕溪等9条重要河道由市主要领导及分管市领导担任一级 “河长”,沿线区领导担任二级“河长”,沿线乡镇(街道)领导担任三级“河长”,沿线村支书 (村主任)担任四级 “河长”,每条河道制定了“一河一策”的治理方案,统筹各部门力量推动截污纳管、河岸绿化、河道整治等水环境综合治理。
3.加强监督和考核,实现了河湖管理法制化
一是成立管理机构。市级层面成立市河道管理处,主要负责全市河道管理工作。市级河道的清淤保洁主要由市太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该单位下设4个管理所,共落实定编人员55人。专职管理市级河道和太湖沿线的堤防,管理河道101 km、堤防156 km等。其余区级河道由吴兴区和南浔区的河道所进行管理。
二是建立专项巡查机制。组织水利、环保、国土等部门进行专项检查,每月使用无人机检查,每季度邀请群
众代表评议河道,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同时根据季节变化,开展水葫芦打捞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河道管理成效。
三是加强河道执法检查。加大河道监督检查力度,深入贯彻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占用水域、河道采砂等专项执法检查,2015年市区共立案查处31起涉水违法案件,累计拆除涉水违建66处,拆除面积115 800余m2,主要涉及矿运码头施工及龟鳖养殖场侵占河道管理范围。同时开展了建筑企业偷排泥浆专项整治,严厉惩治危害河湖管理的行为,维护河湖管理秩序。
4.加强建设和管理,逐步推进河湖管理现代化
一是加强重大工程建设,提升防洪保安能力。为进一步提升河道防洪保安能力,湖州市投资115亿元,2016年将基本建成太嘉河、环湖河道工程,完成苕溪清水入湖、扩大杭嘉湖南排的主体工程,湖州市基本完成了入太湖6条主干河道的整治工作,市区骨干河道防洪能力显著提升。
二是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提升服务水平。湖州市相继启动了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建设,加快面广量大农村河道整治工作,市区投资 2.5亿元开展了11个中小河流重点县项目区建设,整治河道446 km;投资7 500万元开展了4条重点中小河流整治,整治河道53 km,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三是加强生态河道治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坚持生态治水的理念,根据湖州实际制定出台了 《生态河道建设技术导则》,推进生态河道建设和管理,相继建成了南浔区石兰兜、江蒋漾等生态河道,因地制宜采用生态技术,沟通岸边和河道,种植水生植物,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场地,构建稳定有序的河道生态系统。
二、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1.河湖管理规划体系还需完善
近年,湖州市相继出台了系列相关的河湖管理规划,对市区河湖整治与管理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与约束作用。目前,规划内容基本完成,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快,原有的规划已经不能科学指导区域社会发展。要根据新时期治水管水兴水的思路,以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市建设为契机,加大河湖管理改革力度,创新河湖管理试点体制机制。
2.河湖管理权责分工还需明确
目前已完成全部省级和部分市级河道划界工作,但由于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仍没有按照河道分级明确管理职责,河道的保护主体、资金预算来源还未明确。分级规范化管理还未落实,需要进一步明确各河道权责。
3.河湖管理协同能力还需强化
河湖综合管理涉及水利、环保、公安、交通、国土、农业等多部门,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河道治理系统性不够、河道治理水岸不同步的情况。源头污染治理、违法侵占河道、破坏航道(堤防)等的管理权限不统一,职权交叉,需要协调事项多,依法管水的效率不高。
4.依法管理河湖水平还需提升
市级及以下河道管理制度不健全,对河道管理手段单一,强制手段不够有力,处罚力度不够大。由于社会对遵守河道管理相关法律的认知不强,违法成本不高,震慑违法行为的力度不足,涉河违法行为多,全面彻底地整治涉河违法行为难度较大。
三、主要对策
1.完善河湖管理规划体系
一是修订水域保护规划。在对市区范围水域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湖州市“十三五”水利规划建议、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内容,编制湖州市区水域利用保护管理规划,明确区域河道总体布局、骨干河道网络,提出水面率、水域容积、管理保护范围等保护控制性指标。
二是完善河道清淤计划。坚持河道长效轮疏机制,继续开展河道清淤疏浚等工作。在持续开展清淤的基础上,根据河道回淤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完善清淤方案,保障河道行洪畅通、河道堤防安全、岸坡稳定。启动南太湖清淤调研,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改善区域水环境。
三是加强河道保洁管理。坚持实施《湖州市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办法》,加大湖漾管理力度,切实加强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巩固“清三河”成果,协调解决辖区内跨区、乡镇河道日常保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乡镇、村落实“河长制”,明确河道治理责任区域,依托“河长”做好河道保洁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2.推进河道规范管理
一是开展河道确权划界。以《湖州市区水域保护规划(修编)》和河道重新分级成果为依据,全面完成流域面积50 km2以上的河道水利工程的划界工作。由各区政府发布公告,组织实施划界,并设里程桩、界桩和告示牌等。
二是明确主体管理责任。将市本级管理的河道由市太湖局进行负责管理养护,探索科学管理方法,总结管理经验。对正在实施的太嘉河等重大骨干工程进行研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市场化运作模式机制,开展河道管理工作。
三是建立投入增长机制。明确河道管理经费保障,每年从地方财政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做好资金保障,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逐步提升河道保洁投入,开展河道保洁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提升河道管理效益。
3.加强部门协同合作
一是完善协作机制。依托“河长”的管理模式,完善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中长期整治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每月例会通报工作进展,每季度研判河道整治管理工作进展,切实解决河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加强信息共享。在现有河道管理基础上,建立水质信息、水量变化、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等评价体系,建立综合研判机制。根据大数据分析降雨、水质、水量、流速等因素,建立科学调度方案,提升河道管理决策能力,切实提高河道管理成效。
三是强化系统综合治理。按照市水域保护规划,整合各部门力量加大对河道管理保护的投入,环保部门开展河岸上污染综合治理,减少入河污染物;农业部门推广植保新技术和开展畜禽养殖关停或达标排放整治,降低面源污染;渔政部门严厉打击违规捕鱼、电鱼等行为,维护河道渔业资源的管理;建设、国土、水利等部门各司其职,加强河道水事秩序管理。
4.推进河湖管理法制化
一是出台管理条例。出台《湖州市城乡河道管理条例》,厘清各级政府河道管理责任,明确各部门河道监管职责、河道管理机构组建办法、河道管理经费来源,强化河道管理保护区禁止区划定,强化社会爱河护河意识,实现河道管理法制化。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在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备,实时监督重点区域河道管理情况,通过管理部门专项巡查,确保保洁各项工作成效;通过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开展全面检查。实行“半月报告、一月通报”制度,对巡查发现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单进行专项督办。对拒不履行保洁工作责任和义务的行为进行曝光和约谈。
三是强化依法行政。从严审批涉水(占用)水域项目审批,加强已审批项目实施过程、完工验收、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尽量减少(占用)水域项目的审批,要落实一定的补偿水域政策。加强与河湖环境保护有关部门沟通,排查各类违规违法行为,每个月开展一次联合专项执法,对违法行为实行建档销号制度,做好拆除违章建筑、治理污染、环境整治等工作。
5.加强宣传教育
一是宣传保护河道的重要意义,增强群众自觉意识。
二是开展“送法到社区”基层活动,增强守法责任意识。将河道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送到社区、学校、农村。
三是开展违法案件警示教育,有效震慑水事违法行为。
责任编辑 杨 轶
TV882.8+F552.1
B
1000-1123(2016)14-0023-02
2016-05-17
丁新新,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