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医院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探讨
2016-02-05季春燕
季春燕
(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新形势下医院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探讨
季春燕
(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南通 226000)
在现代医疗电子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高精尖”医疗设备不断涌现。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中具备了诸多优势,但故障问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了保证临床一线工作的有序进行,相关于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显然,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完好率将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带来直接影响。本文基于医院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新形势下我国医院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新形势;医院设备;维修管理
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的迅猛发展,各种先进、大型的电子医疗设备在各大医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可否认,这些医疗设备无论是在医疗诊断还是在相关于医疗的科研教学中均发挥出了巨大作用。也正因为各种先进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表明了我国医疗行业正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让医院医疗设备在临床更好的发挥自身作用,是新时期赋予的重要任务。
1 医院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医院诊疗服务的实际需求,各级医院近年来陆陆续续的引进了各种类型的先进医疗设备。据相关统计得知,医疗设备的总值已经占整个医院固定资产总值的30%~50%(尤其是二级以上医院体现得尤为突出)。毫无疑问,较之于医疗、护理,医疗设备以及相应的管理工作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够真实反映出医院的真实管理水平,而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也能够直接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从整体上来看,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包含了诸多环节,在这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无疑是维修管理,其是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提升设备使用效率与完好率的关键因素。基于此,进一步加强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势必将对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我国医院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现状
2.1侧重于使用,严重忽视维修管理环节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医院在使用医疗设备的过程中都存在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即侧重于使用,忽视了维修管理环节。然而,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很多医院都购进了诸多先进的现代化医疗设备,而随之而来的即是这些医疗设备的维修与管理问题。比如说医院的急救科室,他们往往都是在相对紧急的情况下来使用那些精密设备的,因此后期就很容易忽视对其的维护与管理。虽然医疗设备的生产厂家或者是医院相关科室会定期对其进行维护保养,但这些工作并不能够使设备达到预期的使用年限[1]。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疗设备不仅难以达到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且还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2.2在财力上缺乏对医疗设备维修方面的投入
不难发现,无论是大型医院还是中小型医院,他们在医疗设备维修方面的财力投入都不是很多,很多医院并没有对医疗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与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医疗设备的零部件就会出现破损,甚至无法正常使用。与此同时,基于部分医疗设备的精密性特征,倘若没有专业的厂家人员来进行专业的维修,是很难保证其维修、维护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的。基于此,这就要求相应的供应厂家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管理,而医院的财务部门也应该积极配合医疗设备的引进,只有这样才会促使科室的治疗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最终为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3人员素质偏低,维修技术落后
医生学历技术的高低,是现目前我国各级医院最为重视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医院为了挽留那些高职称的医生,都会投入重金,为医生开出丰厚的薪资待遇,以此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我国医院就逐渐形成了明显的“重医轻工”现象,很多医院内部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存在心里不平衡的问题,难以理解同样是为医院服务,自己在工资待遇上与医生之间的差异为何如此之大,从而将消极心理带入实际工作,影响工作效率与质量。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人员都是年龄相对较大的男技工,学历偏低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医院对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维修能力的要求并不是很高。
3 加强医院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3.1进一步加强计划管理
做好购置设备工作,是加强计划管理的第一步。因此,医院必须做好一系列的计划管理措施,提高预防性维修管理的实效性。具体来说:第一,针对大型抢救用的设备来说,医院并不需要吝惜昂贵的保修费用,不但要按照国家要求来定期进行检测维护,同时更要具备一份完整、正规的维护措施。第二,针对其他设备也要进行定时检查与保养,以此来替身医疗设备在操作上的灵敏性以及在使用上的安全性,最终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周期。第三,在充分了解医疗设备组成配件与使用操作情况的基础上,还应该购买一些相应的零部件,以防备用[2]。
3.2增加设备维修成本费用
在实际的财务预算过程中,很多医院都认为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这样的预算结果是因为医院对医疗设备维修的忽视而形成的,在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方面严重缺乏资金投入。从账面上来看,虽然确实在成本上节约了部分资金,但设备后期维修所花费的成本通常都会更多。与此同时,大部分医院在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的时候,所花费的时间都较长,并且还有部分设备需要联系厂家派人前来处理,维修期间无法利用这些设备来正常开展医疗工作,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3.3进一步提升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毫无疑问,进一步提升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是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基础。基于此,医院理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维修人员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具体来说,培训内容的制定理应保持“实践为主、理论结合、具有针对性”的原则,并且对新购置的设备要进行“双向”培训,也就是说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同时进行培训,以此来让维修人员在牢固掌握故障处理方法的基础上,也能够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3]。除此之外,维修人员在完成日常维修任务的基础上,医院还应该鼓励他们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比如说,针对仪器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的部分进行改造,配合临床科研开设科题等。显而易见,通过技术开发与科研活动的开展,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必定会得以提升。只有培养出了一支具有专业知识以及较强实践能力的维修队伍,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才能得到充分保障。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医疗设备不断迈向“高精尖”的背景下,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务必及时跟进,进一步加强维修管理,打造一支保障有力的维修队伍。只有这样才能让医疗设备的巨大作用在临床医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4]。
[1] 李丽,张艳.我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规范化的探索[J].中国医疗设备,2015(01):150~152.
[2] 邓田华,余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战略思考[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5(02):153~156.
[3] 许盛.新时期如何强化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286.
[4] 禹荣刚,顾重九.探讨医院设备维修工作现状和发展对策[J].中外医疗,2012(34):191~192.
R197.3
A
1671-0711(2016)09(上)-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