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插上想象的翅膀,捕捉音乐的瞬间

2016-02-05茆璐璐

北方音乐 2016年8期
关键词:国歌鸭子翅膀

茆璐璐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9)



插上想象的翅膀,捕捉音乐的瞬间

茆璐璐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9)

【摘要】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造自由度是最高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能启迪儿童智慧,丰富儿童想象力, 培养儿童创造力,发展儿童思维, 它是小学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就让我们的孩子们在音乐欣赏中插上想象的翅膀,捕捉到音乐精彩的瞬间。

【关键词】音乐;想象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造自由度是最高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能启迪儿童智慧,丰富儿童想象力, 培养儿童创造力,发展儿童思维, 它是小学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有相当的难度。这是因为小学生生活阅历浅, 感情积累少, 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对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 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凭借丰富的生活经历去从容的感知和体验, 更不会运用抽象的思维在美妙的旋律中去捕捉第四空间的精华。由此看来,要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必须要搭一个阶梯,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将思想、情感顺着阶梯升华, 才能捕捉到音乐的瞬间,达到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

下面围绕着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想象力的生成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想象的翅膀一:音乐欣赏教学中利用音画想象音乐

音乐如果是一幅画,那么这就是一幅用音乐当色彩,旋律作线条,所描绘的只能用听觉观看的心灵之画。利用音画导入,可以形象地激发学生聆听兴趣,自然进入一种欣赏的意境。

如欣赏《国歌》,对此同学们早已经耳熟能详了,怎样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呢?上课伊始,以听音乐说歌名的形式揭题,然后提问;“你知道《国歌》的原名吗?由谁作词、作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番讨论后,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我紧接着说:“关于《国歌》的创作,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呢!”于是我借助音画资料,利用音乐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了《国歌》的由来。当屏幕上鲜红的标题“《国歌》在监狱中诞生”出现时,所有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了。抗日的烽火、悲怆的背景音乐,把每位学生的思绪带进了恐怖的战争年代;田汉在狱中发自心灵深处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呼喊声,震慑了孩子们的灵魂。

紧接着,我又播放了电影《风云儿女》片尾录像,孩子们被抗日军民同仇敌㤥的激情深深地感染了,情不自禁地和拍踏步、动情哼唱;此时,歌词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它的含义,已无需老师解释了。我抓住时机,再现了影片《开国大典》片段,毛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强音,以及天安门广场上万众欢腾、红旗招展的动人场面,使学生内心深处幸福、自豪的情感油然而生。

通过生动的画面导入,不但可以形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完整地体会和理解音乐,从而迅速达到教学目标。

二、想象的翅膀二: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体验想象音乐

亲身体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音乐想象后的感受用肢体语言、图形、符号、线条、色彩、文字等表示出来。在体验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主动参与的行为,以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想象音乐。例如,在欣赏打击乐《鸭子拌嘴》时,我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清清小河边,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玩耍、嬉戏,可是,有两只鸭子却不知为什么吵了起来。我让两位学生击镲表演,把声音配进去。第一次合作时,两位学生节奏慢悠悠的,配合的也不密切,根本不像在吵架,引来了同学们的阵阵笑声,我让大家给他俩提出改进意见,第二次配合两位学生增加了一些脸上表情,加上击镲节奏恰到好处,把两只鸭子吵架的情景表现得活灵活现,台上台下的学生相当兴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趁势导入:“同学们自编自演的“鸭子拌嘴”真让老师大开眼界。下面我们来欣赏作曲家创作的打击乐《鸭子拌嘴》。”

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听辩和模仿的体验过程中,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三、想象的翅膀三:音乐欣赏教学中多鼓励学生一问多解

音乐欣赏教学中,不过多地先入为主,而是给学生留下充分感受音乐的空间,从而更深入地走进音乐,学会剖析音乐,这正是音乐的审美过程。如在欣赏管弦乐合奏曲《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我只告诉了学生乐曲的名字,然后让学生先听音乐,自己从音乐中感悟:乐曲中的鸟雏跳了一支怎样的舞蹈?这就使学生们听得更专注,想象更丰富。讨论时,他们表达的语言虽各不相同,但感触是相近的。

“鸟雏跳的舞很活泼欢快!”

“鸟雏的舞跳得好笨拙,好像摔倒了。”

“它们想从蛋壳里钻出来,所以跳舞时节奏很快。”……

大家说完了,我才讲述该曲的创作背景,并充分地肯定了同学们的音乐感受是准确的。那么作曲家通过怎样的音乐手段来表现鸟雏孵化前啾啾作声、欢跳雀跃的情景的呢?我们又逐段地进行了欣赏和分析。于是,学生们自己掌握了乐曲欣赏的主动权,积极性与注意力也早已被他们的自信心调动起来了。教师再稍加点拨,大家对音乐的理解便步步深入。

接下来对音乐创作的一些基本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如:短促的倚音和休止符构成了跳跃式顿音,使鸟雏蹦蹦跳跳的形象显得那么逼真;乐曲中明亮的颤音,仿佛就是鸟雏欢快的叫声……

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同学们欣赏得专注,想象力丰富,讨论得热烈,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是深刻而准确的。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就让我们的孩子们在音乐欣赏中插上想象的翅膀,捕捉到音乐精彩的瞬间。

猜你喜欢

国歌鸭子翅膀
国歌
没有翅膀也要飞向远方
『无脚鸟』枕着翅膀睡觉
鸭子
一头鸭子
国歌抒怀
简说一些国家的国歌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
当我们唱起“国歌”
因为我没有折断她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