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感乐,由乐及心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尝试
2016-02-05孙洪洲
孙洪洲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江苏 盐城 224300)
以心感乐,由乐及心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尝试
孙洪洲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江苏 盐城 224300)
【摘要】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侧重于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忽视对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在三维目标的构建中出现了失衡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是很难走进音乐本身的,也很难让音乐陶冶自己的性情。教师要利用教学策略使学生获得心灵上的独特体验。
【关键词】音乐;心灵; 情境;情感
音乐教学是一门关乎心灵的教学,只有用心去感悟音乐才会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才会用音乐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小学生由于心智还不是很成熟,音乐有时只是一种单纯的陪伴,为自己的童年生活增添一些色彩,而对于音乐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他们却无从把握。音乐教师要打开学生的心扉,让音乐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以此来使其获得属于自己的审美体验,使其在音乐的世界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独特的感受。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打开心扉
音乐是潜藏着情感因子的艺术形式,在这样深埋的情感中,暗涌着无尽的力量,这是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提升的力量。而小学生的理解力是有限的,他们可能无法在这种抽象的艺术形式中感受到美好的生活情趣,需要教师不断的去引导。情境法就是不错的选择,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又可以将音乐的美好在无形中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走进音乐的世界,感受音乐的情感,并将自己真挚的情感付诸于音乐。也只有自己用心去感受的音乐才是真正的心灵上的收获。
例如在《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曲的学习过程中,我首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指导学生用亲切深情的歌声来表达歌曲期盼优美环境的愿望,通过学唱歌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自觉的文明习惯。在这样目标的指引下,我采取了创设情境的方式来使学生获得对于自己生存环境的一种危机感,激发起学生们保护地球的欲望。学生也可以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获得一种精神层次的提升,这是一首词曲都很优美的少儿合唱歌曲,4/4拍,c大调。学生很快就对旋律产生一种认同感,虽然学生在反复的学唱中把握好了旋律,却对于内容的关注不是很多。我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那些遭受破坏的环境状况,引发学生对于环境的关注意识。比如说雾霾,比如说沙尘暴,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的罪恶,而学生在这样的图片展示中就会在情感上有所顿悟,在心灵体验的基础上,我再去指导学生学唱歌曲,学生就会在演唱中饱含真情,实现之前设置的两个教学目标。
情境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会显示出它的独特的教学效果,每一个情境都可以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情感世界中,产生共鸣,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感受力。
二、重视情感,鼓励学生体会情感
把握音乐情感是学生理解音乐的第一步,在小学音乐教材中蕴藏着很多音乐人悲欢离合的故事。这些故事的背后是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了解它才会在一个情感的高度上与学生产生一致性,学生才会将音乐的学习变成一种习惯性的艺术体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挖掘出音乐作品本身潜藏着的情感力量,用这个力量去指导学生的一生。
例如在《儿童团放哨歌》的学习过程中,这首歌虽然在旋律上比较激昂奋进,能够赢得学生的好感,但是在内容上却因离我们的生活实际非常的遥远,而失去对其情感体验的一种真切性。在这样的歌曲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去感受音乐所饱含的真实情感。这首歌曲是创作在革命战争年代,唱出了孩子们学习、战斗的生活,表现了儿童团员机智灵活、坚定勇敢的品格。教师在介绍完这首歌曲的背景后可以联系今天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再让学生去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初步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情感是音乐学习的必备精神食粮,失去它,音乐也就失去了灵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把握好课堂时机,将情感渗透给学生们,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审美,构建音乐学习目标
音乐走进心灵,就是要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丰富审美体验和情趣,使音乐的审美体质得到充分的发挥。音乐中的审美性是与生俱来的,也是音乐给予我们欣赏者的无尽财富。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提升其性情、人格的主要途径。而在审美情趣的培养中,教师要设定好学习目标,不能只看重知识技能,造成教学目标的失衡,教师要将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实现。
例如在《幽静的山谷》这首歌曲的欣赏中,这首德国民歌,旋律典雅、抒情,在钢琴上轻轻弹出,一下子就能打动学生。为了使音乐走进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性情,我将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了一个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首抒情性强的音乐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学科整合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获得审美感受。我先让孩子们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用抒情性的话语读出来,使大家沉浸在抒情的氛围中。进而我让学生再次聆听音乐,感受作家的情感,找寻内心深处那敏感的音乐神经,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与作家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审美情趣的提升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目标中不能少了审美,否则音乐将再无灵魂。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学科中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绝不能将审美能力置之度外。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是心灵的教育,教师不能忽视对于学生音乐情感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以目标为引路,丰富每个学生的音乐体验,为其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其迅速的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让音乐教学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让他们的人生尽显美的风采。
参考文献
[1]秦忠强.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6 (09).
[2]付晓颖.如何实现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