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初探
2016-02-05王爱清
王爱清
(沭阳县胡集初级中学,江苏 宿迁 223800)
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初探
王爱清
(沭阳县胡集初级中学,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在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工作中,初中二年级的分化现象是现阶段另所有音乐教师最头痛的事了。它不但会直接影响到全体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可持续性发展,与此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初中音乐学习质量的提高。由此看来,怎样更好地防止分化,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最终确保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较好的成绩,是广大音乐教师一直不断探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多元化、课程有效性
音乐学科,虽然为小学科,教师人数少、家长关注也较少。然而,它却和学生的心理、人格、审美等综合素质紧密联系在一起,是重要的审美育人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笔者下面首先分析一下学生于学习音乐中可能产生分化现象的具体原因:第一,现在学校学生的来源相对复杂。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学习音乐的要求并不高,家长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未来反正也不从事音乐事业,那么音乐学习的好不好关系不大。由此伴随着教材难度的不断加深及其初中阶段学生进入到青春期后,其身心发展的不协调,其中一些意志力薄弱,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在初中音乐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之时,就会很容易产生了信心不足再或者是厌学情绪。
初中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同,具有比较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学生在初中一年级阶段所获得的语言能力,能否会在初二年级得到有效性发展,是当前防止分化问题出现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一些较为直观,较为贴近生活的方法,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继而能够引领学生学习音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艺术的孩子更加健康阳光
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紧紧围绕“提高质量”这一主题,音乐学科教学在“创新、协调、绿色”发展上不断进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是最接地气的举措。笔者一直深耕音乐学科的教与学,从“主体开放型音乐课堂”的打造到“多感官音乐体验教学”的实践,围绕新版教材,借鉴和吸收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国际三大音乐教育理念,进行本土化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的学习音乐,全身心地去悦纳音乐之美。日常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把音乐学习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有机整合,让音乐活动做到了人人关心、个个参与。各种类型的音乐展示活动,不仅为学生进行自主音乐提高了目标和动力,同时为营造学校的音乐文化氛围起到了很大推进作用。
二、把奥尔夫音乐融入日常课堂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世界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让学艺术的孩子更加健康阳光。随着一首非洲歌曲奔放的节奏,学生一边跟着唱,一边在教室绕圈走动,并随意摆出各种造型。而后,部分学生又拿起了乐器,有木琴、有铃鼓、沙蛋等,和合唱组、舞蹈组配合演奏,一曲悦耳动人的音乐就在学生中诞生了……把奥尔夫音乐特色融入课堂,这是近几年来,整个音乐教研组重点实践的特色。经过集体努力,音乐课堂变得更有声有色。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
三、不断优化社团和各类活动 让音乐氛围弥漫整个校园
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多多举行“秀舞台”类似的音乐活动,说起学校的“秀舞台”,每一位学生都激动起来。每天中午,在校体育馆的舞台上,好戏精彩纷呈:唱歌的跳舞的,演奏的小品的,魔术的朗诵的……任何能想到的表演形式,都被学生搬上了这个“秀舞台”。只要学生想报名,都可以登台。各年级的学生,都会自发赶来观看捧场。舞台一侧,还有大幅的签名墙,演出结束的学生,可以签上大名,感受“小明星”的光环。也可以以此作为音乐课堂的激励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
如果把“秀舞台”视作是一场“民间音乐”的大荟萃,那艺术节就是“专业级别”的大展示,从各班级的合唱比赛、音乐剧比赛,到运用各类音乐元素的超级变变变,以及舞蹈、器乐等,把整个校园带入音乐艺术的海洋。
四、“玩音乐”开辟新的音乐体验
如何让孩子摆脱枯燥的音乐学习过程,同时能最大程度的学到知识,相信是每一个音乐教育从事者都深深苦恼并苦苦探寻的问题。“传统的音乐教育,都以考级为最终的学习目的,而格林音乐以‘玩音乐’为核心竞争力,本着音乐是玩出来的教育理念,更重视孩子们的实操能力,为孩子们开辟出全新的音乐体验”。以“玩”促“学”的教学形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更加生动也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种看似荒谬,实则直达音乐教育本质的全新的教学方式始终贯穿在格林音乐整个教学过程中。
综上所示,孩子们天生爱音乐,音乐活动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教育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美的敏感性,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因此,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放弃固有的教学理念,从第一节课起就让学生进行乐器的触碰,并在学生不断地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类大小活动、演出,比如组乐队、参加音乐节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获得荣誉、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2].邹爱民,马东等编译《音乐教育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作者简介:王爱清(1980—),女,汉族,籍贯:江苏沭阳,职务:教师,职称:中教一级,学历:本科,单位:江苏省沭阳县胡集初级中学 , 研究方向:北方教育(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