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赫章阿西里西彝族民歌浅析
2016-02-05沙柳
沙 柳
(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贵州赫章阿西里西彝族民歌浅析
沙 柳
(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摘要】赫章县珠市乡阿西里西村的彝族民歌是彝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歌曲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它是彝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保护和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彝族;民歌;种类
彝族自称“诺苏纳撒尼”“阿西”等,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他们主要在以聚居的方式,并以“寨”为中心的民族聚落中生活。阿西里西村位于贵州省赫章县珠市乡小韭菜坪旅游风景区境内,由于地域偏远,现代文明影响较小,形成了独特的阿西里西文化。“阿西里西”为彝语,大意是“我们都是好朋友,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大家一起来跳舞”,表达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并对生活与大自然充满热爱。彝族民歌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对自然、生活、生命的赞美与热爱,它的产生、发展与历史文化、生存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集民族性、娱乐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艺术载体。阿西里西村的彝族民歌,都是源自于平凡生活,并在民间广为传唱,其特点是:触景生情、想象独特、曲调朴实;体裁广泛、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演唱方式多样等,民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彝族民歌分为山歌、酒礼歌、叙事歌、情歌、孝歌、儿童歌曲六种,每一种民歌都各具特色,情绪丰富,体现生活的各方面。
1.山歌。彝语叫qugu。歌曲内容上的一大特色是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还有不少反映彝族男女真挚爱情的山歌,音调奔放,曲调丰富多彩,高亢嘹亮,速度自由宽广,旋律起伏跌宕,以高腔演唱为显著特色。例如:《采韭菜歌》《说起回家就回家》《牧歌》等。
2.情歌。彝语叫qungu。旧时,儿女婚姻由父母一手操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彝族情歌可分为短篇情歌和长篇情歌,长篇情歌以群体的对唱为主,多数为对唱,是一群男人和一群女人的对唱,每段结束时有固定程式的腔调,短篇情歌是一男一女对唱,情歌曲调委婉而细腻,平稳而深情。例如:《祖摩阿几之歌》《明月的三月》等。
3.酒礼歌。酒礼歌起源于彝族的婚礼习俗,分为敬酒、劝嫁歌、出嫁歌等。敬酒歌一般是姑娘们向客人们敬完酒而演唱的,有时是用来表达对远方到来的贵宾们热情欢迎。例如:《干一杯》《喜庆段》《直拍朵》《转转歌》等。
4.叙事歌。叙事歌篇幅较长,多以独唱或对唱的形式为主,内容包括民族传说、历史故事、天地万物等。叙事歌因为歌词太长,所以人们重词不重曲,曲调起伏小。例如:《大雁往南飞》《呜哈呜哦》《洋芋花开》等。
5.孝歌。既丧歌,是老人去世时演唱的歌曲,它由职业歌师“慕伎”演唱,不重视曲调,重视歌词内容,旋律性不强,演唱情绪较低落,多是哀悼死者的,以孝训世。例如:《丧歌》等。
6.儿童歌曲。富有生活气息,节奏明快活泼,结构简短,语言生动,许多儿歌有舞蹈性的特点。例如:《没拣到》《撒燕麦》等。
彝族民歌是以口头创作为主,口口相传的方式存在,它是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是传承彝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彝族民歌汇集了彝族人民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彝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任重而道远,如今,各方的力量已逐渐汇集到此项工作中来,一方面,以各地各级政府为主导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方式,政府力量的参与支持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动力之一。2008年5月26日,由世界遗产研究院WHI音乐文化遗产委员会等机构合作,在香港举办“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遗产保护专题会议”,会间发布信息,赫章歌舞音乐《阿西里西》获得“WHI世界民间音乐遗产保护范例”,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十大民歌”之一。这个项目申报工作的主要力量就是赫章县政府各级部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歌舞《阿西里西》因而声名远播,在全国各地成为彝族文化极具魅力的一张文化品牌。同时,政府也激发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成为延续文化的基础力量。另一方面是社会各界、基金会、文化人等自发的去组织传承和促进发展的相关工作。例如2005年55岁的村民苏朝在阿西里西村组织了彝族传统文化《铃铛舞》和《撮泰吉》表演队,为了组织这个队伍,苏朝自掏腰包3280元置办了撮泰吉演出服。“山火彝人”组合成员之一的苏涛是珠市中心校的教师,也是彝族音乐的传承人,他整编创作了四盘专辑,多达80余首彝族新民歌。由此可见,彝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一项事业,任重而道远,改善现状更加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杜亚学.贵州民族民间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海霖声乐.彝族民歌曲调与简介[Z].2003(8).
[3]《浅谈赫章彝族丧祭礼仪习俗》阿举.布迪赫章县民族古籍翻译办公室[Z].2014(9).
[4]金黔在线.赫章县珠市乡阿西里西村[Z].2011(7).
[5]伍国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师范学院校级学生科研工作成果,指导老师:刘临洪。
作者简介:沙柳(1992—),女,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钢琴、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