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二宝,“逆向谦让”让爱不抓狂
2016-02-04崔新娟
崔新娟
我从事文秘工作,老公供职于电视台。因为忙于工作,直到儿子骞骞9岁,我们才要了小宝——女儿偲偲。家有二宝,时刻考验着我们是否能持平一碗亲情水的杂技,稍不留神,孩子们就会落下一串又一串争爱抢宠的泪滴。不过,我在与二宝“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发现,只要在“让”的问题上不走寻常路,让他们学会“逆向谦让”,他们就能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小让大,大爱小
俗话说:“要想好,大让小。”从女儿刚在我的肚子里萌动起,我就开始教育骞骞:“你就要当哥哥了,一定要让着小宝宝哦!”骞骞起初很兴奋:“当然喽!我喜欢当哥哥!”
可是真正等到女儿生了下来,骞骞都变了态度。偲偲还在襁褓中时,骞骞就有了醋意:“妈妈,我觉得你更爱妹妹!”由于照顾女儿太累,我总是敷衍他:“你长大了,妹妹还小,你要让着妹妹!”
有一次,3岁的偲偲打碎了骞骞的水晶球,已经读五年级的骞骞居然把她推倒在地,这让我非常生气。骞骞却用更激烈的方式回应我:“难道因为我比妹妹大,我就要无条件地让着她吗?我现在不想长大了,让妹妹快快长大,当我的姐姐来让着我吧!”
他的这番话触动了我:看来,我苦口婆心让他懂得“大让小”的心思完全白费了!继续这样下去,他可能只会更排斥。既然这样,我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将计就计先缓和他的情绪?
于是,我对偲偲说:“偲偲是个乖宝宝,打碎了哥哥的水晶球,应该向哥哥道歉!”偲偲可塑性非常强,立刻忘掉了刚才被推倒的事,走到骞骞面前,奶声奶气地说:“对不起!”
听了妹妹的道歉,骞骞身上的刺头也服帖下来:“算了,水晶球已经碎了。”偲偲说:“我以后长大了,给你买一个更好的!”
看着兄妹俩握手言和,我适时地拆开网购的积木,对女儿说:“偲偲,你是妹妹,应该听哥哥的话,‘让着哥哥,让哥哥先玩。”
偲偲吃力地拎着积木桶,放到了骞骞的面前。骞骞有些不好意思了:“偲偲,哥哥陪你玩,让妈妈忙去!”
看到两人开心地玩耍,我不禁感慨:没想到,“小让大”这个临时应急策略居然起到不错的效果!
之后,“小让大”的方案就被我长期“推广”了。偲偲还未形成独立的思想,更容易接受教育,能把大人要求“小让大”的方针执行得很到位。至于骞骞,他已经懂事,潜移默化比直面说教更有用,学会谦让的偲偲不会无端招惹哥哥。骞骞也很乐意发挥“老大”的榜样,更加疼爱妹妹。
弱让强,强护弱
两个宝贝之前的谦让虽然本着“小让大”的原则,但也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偲偲三岁半时,不小心磕破了额头,在医院缝了几针。
从医院出来后,原本有些娇滴滴的小姑娘更是成了弱柳扶风的林黛玉,动辄就掉眼泪。对妹妹疼爱有加的骞骞忙说:“妹妹受伤了,咱们一家人都要让着她,让她好好养伤!”
就这样,骞骞成了偲偲的保镖兼保姆,凡事都要谦让到向我请示的地步。骞骞帮妹妹擦脸,帮她拿水杯,帮她穿鞋,扶她上厕所……开始,偲偲有些不好意思,但很快就心安理得。休息日,我正在书房看书,听到偲偲大声说:“哥哥,抱我去客厅!”
我走了过去,问她:“你为什么不自己穿鞋去呢?”偲偲理直气壮地说:“我受伤了!”
我啼笑皆非:“你的额头受伤了,脚好好的,完全可以自己穿鞋过去。”偲偲小嘴一撇,拖着哭腔道:“我受伤了,你们应该让着我!”
以受伤为借口而撒娇不是个好习惯。怎么纠正她呢?正在我想办法时,一旁的骞骞惊叫一声,吐出了一颗血淋淋的牙齿。我知道,骞骞正值换牙期。忽然,我有了主意:继续延伸“逆向谦让”的内涵,教导女儿以“弱”让“强”,更加坚强。
于是,我对偲偲说:“偲偲,你看哥哥的牙齿都掉了,还流了这么多血!其实,他都难受几天了,难怪这些天他吃饭时都别扭!可是他看见你受伤了,还是默默地照顾你。哥哥多坚强啊!我们一起竖起拇指,为他点赞吧!对了,别忘了,也要学习他的坚强哦!”
听了我的话,再看看骞骞手心里的牙齿,偲偲哭了:“哥哥,对不起,你牙齿疼,我没有让着你,还使唤你!”骞骞赶紧为偲偲擦干眼泪:“不就是掉了颗牙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是哥哥,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保护你的!”
这件事后,他们再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弱”而要求另一方无条件地谦让。相反,他们似乎更加喜欢越是发现自己“弱”时,越是谦让对方。
急让缓,缓敬急
偲偲4岁上幼儿园中班后,周末学习跳舞;刚升初中的骞骞周末练习武术。一个周末的中午,我和往常一样,接在舞蹈班学习的偲偲放学后,又去另一所培训基地接骞骞。途中,我发觉骞骞情绪有些低落,我问他:“骞骞,你怎么了?”他犹豫了一下,说:“妈妈,我以后能不能自己骑电动车上培训班?”
路远车多,我怎么能放心呢!我坚定地说:“不行!”骞骞垂头丧气道:“那武术班有特殊情况的时候,你能不能先送我上学?”
兄妹两培训的时间一致,都是比正常上课提前20分钟,而路线则背道而驰。我爱人经常周末加班,我需要在20分钟内将两个孩子送到各自的培训班。可是,仅两个培训学校之间的路程就要花掉我一二十分钟。这就决定后送后接的那个宝贝要慌里慌张地赶课,焦急地等待。最初是骞骞发扬风格,主动提出先接妹妹。没想到,试行一段时间后,种种的不方便让他变了卦。考虑到他的意见合理,我点了点头。
可是没想到,我这一点头,一切乱了套。一连几个周末,骞骞都提前对我说:“妈,武术班上课前需要热身,咱们先急后缓,你还是先送我吧!”几次后,偲偲不乐意了:“妈,我也挺急的!老师说,提前到更衣室换好舞蹈服的同学,会奖励卡通笔!你要先送我!”
他们的话都有道理,可是我分身乏术!如果仅从公平的角度看,一人一次轮流先送先接不失为最合适的方法。但,我又担心横亘在亲情的“公平”,会疏离了两颗幼小的心。
想到这里,我把心一横,又启动了“逆向谦让”的程序,对大家认可的“先急后缓”反其道而行之,让认为自己更“急”的孩子谦让可以缓缓的人。
我为难地对他们说:“你们认为谁上学更急?”他们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我!”我皱起了眉头:“既然你们都那么急,互不相让,一时难决胜负。那这样,不如你们先让着我这个缓的,让我去手机店修手机。”
他们愣了:“这样我们不是都要迟到吗?”我点了点头:“是啊!谁让你们都很急呢?那不是正好先让我这个不急的人办事吗?”
他们哑口无言。少顷,骞骞说:“妈妈,你还是先送妹妹吧!妹妹能得到奖励是件很开心的事,我可以缓缓,不迟到就OK!”偲偲也不好意思了:“那妈妈还是先送哥哥吧!”
看着他们推来让去,我急了:“石头剪刀布!谁输了就先送谁!谁赢了我有奖励!”唉!角色反转,他们每周又开始为先接送对方而推来让去,再一次让我左右为难。2015年12月,我家附近开了一家舞蹈培训机构,我便把偲偲送到那里学习,顺利解决了分身乏术的难题。
在“逆向”与“顺行”的碰撞中,谦让已然融入两个孩子的血脉和思想。不管遇到什么事,他们会先为对方考虑,和谐而默契地转动着“谦”与“让”的魔方。
(图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