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策略探究
2016-02-04曾源
曾 源
海口经济学院网络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大学生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策略探究
曾源*
海口经济学院网络学院,海南海口571127
在高校开设的公共课程中,就包括音乐欣赏课程,高校设置音乐欣赏课目的是对大学生基本音乐素养进行培养,提升大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大学生情操。本文针对存在于当前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弊端进行简要分析,进而把开展与完善措施提出来。高校开展音乐欣赏课程,在当前素质教育中意义的重要性凸显,因此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质量必须有效地提高,为音乐教育陶冶作用的真正发挥提供保障。
音乐欣赏;作用;策略
一、大学音乐欣赏课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贝多芬是德国古典音乐作曲家,在世界上闻名,其对音乐的道德教育作用一直都极为重视,音乐和道德内在紧密关系是其强调的内容。很多流传于世的经典音乐作品创作者都是世界上著名音乐家,作者强烈的道德观念在作品中得以流露,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充满其中。因而,情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音乐欣赏的重要功能。大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所接触的音乐作品在时期和风格以及类型上会具有差异,像满江红等很多其中优秀音乐作品,学生在对其欣赏后会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课鉴赏这些经典音乐作品,有利于培养爱国情怀和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
音乐作为一门学科独特性凸显,欣赏音乐作品实质就是全方位的理解过程。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主要目标就是审美教育,依托音乐欣赏课程,当代大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能够对优秀音乐家主要表达的思想进行体会,并了解其主要事迹,对音乐经典作品重要价值深刻认识,并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文化综合素质良好状况的形成。一方面,音乐欣赏课程将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的悠久历史了解提供帮助。另一方面,音乐欣赏课程将为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外各种乐器和学派的发展历史提供帮助,如编钟就很好的把我国悠久音乐发展史展示给学生,成为当代大学生民族自信心有效激发的动力。
(三)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从心理调查全国大学生数据显示,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在校大学生中大约三分之一存在。音乐艺术教育依托欣赏或演唱达到培养和训练心理和情感,有助于大学生自信心和表现力的提高,利于他们坚韧品格的形成,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培养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音乐教育对学生不良心理消除等方面所发挥出的重要功能是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比拟的。音乐教育与音乐家的教育并不是一回事,人的教育应是首位。高校把高素质综合人才培养出来,这是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音乐欣赏是当代大学生健全心理形成的有效途径,从而为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奠定扎实基础。
二、提升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享受艺术和感悟心灵是当代大学生高校音乐欣赏课主要目的所在,在教学课堂上,音乐教师所发挥出的引导作用,其对音乐的态度都会极大的影响学生,可以说,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音乐师资队伍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而在网络音乐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当代大学生对各种艺术风格音乐能够自行接触,并在长时间欣赏下,自身独特的音乐审美趣味逐步形成,无形之中要求高校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应具备更高水平。音乐专业技能必须掌握,艺术素养和文化底蕴还要深厚。另一方面,当前高校音乐教师从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占多数,严格的教学训练没有接受过,致使课堂教学与预期成效偏离的状况极易出现。因此,加强培训音乐欣赏课教师教学技能是极为必要的。
(二)加强音乐欣赏内容的多样化
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设置的形式为大学生公共选修课,主要针对对象是没有经过完整系统训练,但对音乐学习具有较高兴趣的非音乐专业在校大学生。这些学生具有较为活跃的思想,创造力较高,想象力丰富,这种情况决定了高校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求很高。筛选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强调多样化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而能够使不同层次大学生需要得到满足。就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欣赏课选取的教学内容而言,应以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为导向,注重于西方音乐文化结合,筛选的优秀音乐作品具备古今中外不同风格,本着多元化和多样性原则,在风格和体裁,以及流派和题材上尽量做到全面覆盖,为当代大学生审美体验的丰富提供有力的帮助,从而使当代大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达到音乐视野开拓的目的。
(三)革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是当前高校音乐欣赏课主要教学模式,也就是所说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大学生实际接受情况没有被考虑。受这种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一般教学都是由教师播放音乐或现场演奏,大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取得大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全身心投入的效果。在审美教育活动中,学生具备主动参与性应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关键因素,这是学生审美体验获得良好状况的必要条件。因此高校音乐教师为与新形势适应,实现与时俱进,首先应把自身教学理念转变,使开展的音乐教学方式实现双向互动性,注重把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中,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大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的任务。音乐欣赏课作为艺术学科具有独特性,遵循内在规律是开展教学传授时不可或缺环节,凭借想象力实现再创造是其强调的重点。因此,无权威的教学模式应是音乐教师创造的目标,和谐平等应成为建立的师生关系主要特征,把传统音乐欣赏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三、结论
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有力手段,也是大学生文化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重要渠道。但是就目前重视该课程的程度来看,严重不足,教学内容陈旧性突出,教学方式落后,师资队伍欠缺。因此高校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师资建设,加快教学内容改进速度,加强教学手段的丰富,重视评估制度的构建,为音乐欣赏课美育作用的真正发挥奠定扎实基础。
[1]倪磊.试论高校公选课《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策略.北方音乐,2015(07).
[2]刘莎莎.高职院校音乐赏析课教学方法分析与探讨.艺术科技,2015(12).
曾源(1982-),女,汉族,四川内江人,本科,海口经济学院网络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欣赏和社交礼仪。
G633.951
A
1006-0049-(2016)17-02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