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老乡们如何“腐败致富”

2016-02-04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26期
关键词:珠三角老乡化工



我的老乡们如何“腐败致富”

“权力变现”并不只是位高权重的人才干的事,在利益面前,几乎所有有机会变现的人都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哪怕是我们平时以为处于很底层的人。

截止到我动笔写下这篇故事的2016年6月,我家乡这个人口不过三万的小镇,诞生了数十位千万富翁,百万富翁更是不计其数。每到逢年过节,小镇狭窄的街道上停满了奔驰宝马各种豪车,价值几百万的乡间别墅也随处可见。

家乡位于湘北的一个丘陵小镇。这里没有高山没有大河,有的只是绵延四处的海拔不过几十米的小山丘和几条小河。这里土地肥沃,多年来,我的祖辈都以务农为生,生活简单宁静。历史上,这里既没有出过什么大官僚,也没有出过什么大商贾。

这一切在公元2000年以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工仔嗅到了商机

那些发财了的老乡大都在外从事化工行业,父老乡亲给他们取了个共同的名字:化工老板。

化工老板们带回了巨量的财富,使得这里与周边的乡镇有了很不同的面貌。在中国这样一个以血缘和地域为基础讲究“传、帮、带”的社会,类似我家乡这样的小镇还有很多,最典型的例证就是今年因魏则西事件被反复报道的福建莆田。只是莆田的医疗从业人员已经从一个小镇发端带动了全市无数人的参与,形成了规模。我家乡的化工大军也已初见规模,整个小镇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在从事同一行业。而小镇的财富故事,也给观察中国经济和社会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范本。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几个年轻人来到珠三角,在东莞一间规模并不大、刚开张不久的私营化工厂找到了搬运工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就是将一桶一桶叫做工业酒精、异丙醇等不同名字的化工溶剂装上车,然后送往珠三角大大小小的工厂,以供它们给各种产品做染色或者清洗之用。

彼时正赶上东莞、深圳等地成长为“世界工厂”的黄金年代,大大小小的工厂遍地开花,订单也源源不断,老乡们所在的那家私营化工厂生意出奇的好,每天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他们每天累得东倒西歪,也眼睁睁地看到自己的老板将座驾从叮当作响的货车换成了宽敞舒适的大奔。

跟老板混熟了,他们发现老板也同样来自农村,他的财富故事似乎没有什么奥妙:从中石化等垄断国企那里大批量进货,然后分散包装,找到有需要的客户,送货上门,赚一点差价。这并不需要多大的技术含量。

他利用的正是垄断国企的傲慢和懒惰,不愿意小打小闹,挨家挨户送货上门。彼时各个工厂也订单多到忙不过来,巴不得所有的供应商都送货上门,而像工业酒精等化工溶剂类产品在很多工厂虽然不可或缺,但又不是制造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所以价格提高一点在成本上也没有很大的体现。这就让一些有头脑的人从中发现了巨大的商机。

南下的“化工大军”

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块的老乡们对此垂涎欲滴。

很快,他们决定脱离老板开始单干,客户并不是问题,每天都有新的工厂开工,主要的问题是租建仓库以及配备货车。

他们回到老家,利用民间借贷的原始方式筹集启动资金。租一个仓库,配几辆货车,到工业区挖掘几个客户,然后找几个人送货,按月结算货款,生意的模式就这样形成了。因袭着祖辈吃苦耐劳本性的老乡们很快就复制了他们老板的财富故事。逢年过节时,他们就开着非常新奇的小汽车衣锦还乡。多年以后他们仍忍不住感叹,那个时候的钱太好赚了!

再次出发的时候,他们带去了更多的老乡走向珠三角。某个暑假,家乡里一位在省城大学化工系念书的大学生也过去了,他的哥哥也在那从事化工生意。他来到哥哥的仓库,惊讶地发现他的兄弟们从事的生意正是自己的专长。

开始时,也许是为了卖弄学问,他当着老乡们的面将几种不同的化工溶剂混合在一起,然后跟他们说:你们下次这样送过去,厂里面不会有人发现有什么不同,但你们的成本却会省掉很多。老乡们照干了。

因为化工产品带有较强的专业性质,彼此之间做一些调合,不是非常专业的人士很难发现其中的不同。而不同的化工产品之间差价却很大,加一点便宜的进去混杂在贵的中间,可以极大地节省成本。

于是他们找到了一条更迅速快捷的致富道路,那段时间里,他们交流得最多的就是最近发明的新“配方”。那些掌握了最新最全面配方的人,很快就赚得盆满钵满。

1998年到2008年,十年间的黄金机遇期,东莞缔造了“世界工厂”的神话。客户容易找,货款容易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有数百人在珠三角和老家购置了大量房产,开上豪车。其中的佼佼者,更是注册自己的公司,并且投资了其他的行业。

物质财富的示范效应是惊人的,越来越多的老乡加入了。

无师自通的“腐败”

当然,随着加入这支化工大军的人数越来越多,业务上的竞争也开始变得激烈起来。

最开始创业的那几个老乡,很多时候就是靠打企业黄页薄上的电话,或者背个业务包去工业区发发名片,就可以谈成一笔生意。那是竞争最小、机遇最好的时候,而且谈好的客户也不太担心被他人撬走,客户关系就是一种简单的日常维护。

随着竞争的加剧,为了维护和开拓自己的生意,老乡们“发明”了数不清的手段,他们开始想尽各种办法去维护好自己的客户,或者去撬掉别人的客户。他们约分管厂长和采购经理出来,直接地谈回扣比例;或者塞给流水线上的化工师傅数目不菲的红包,要他暗中支持只说我这家的货好用,从而使竞争对手们的货还在试样阶段就被淘汰……

而这些给出去的红包和回扣必然会降低利润,怎么办呢?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们在配货时掺更多的假。

可以看到,老乡们发家致富的故事并不神奇。他们并没有多少技术,也没有多高的学历,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只读到了初中毕业,就加入了家乡的化工大军。他们做的是中间商的生意,最开始只是靠吃苦耐劳辛苦赚一点差价,后来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以次充好提升了利润,再后来他们靠各种贿赂维持了生意。他们凑巧进入了一个利润较好的行业,并且把握住了时代赋予的黄金机会。

“权力变现”并不只是位高权重的人才干的事,在利益面前,几乎所有有机会变现的人都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哪怕是我们平时以为处于很底层的人。据我很多老乡讲,在现在整个经济不景气尤其实体经济日子艰难的背景下,他们为了稳定一个客户,从经理到仓管到都花了不少的钱“打点”。基本上是货从谁手上过,谁都会把握机会揩一点油。甚至是你给看厂的保安甩几包烟,送货的时候他们开门的速度才不会那么拖沓。

(共识网2016.6.18)

猜你喜欢

珠三角老乡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老乡系列》之八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咱老乡
苏区老乡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