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诊断应用于腹部疝中的重要临床价值研究

2016-02-04刘文华内蒙古赤峰松山医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24期
关键词:疝的腹壁肠系膜

刘文华 内蒙古赤峰松山医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螺旋CT诊断应用于腹部疝中的重要临床价值研究

刘文华 内蒙古赤峰松山医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探讨腹部疝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螺旋CT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所收治的64例腹部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螺旋CT诊断,探析该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由螺旋CT诊断方法确诊存在30例腹股沟区疝患者、5例脐疝患者以及7例腹腔内疝患者、4例闭孔疝患者、8例外伤性腹壁疝患者、1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螺旋CT临床表现是肠梗阻,为64例,将螺旋CT结果对比手术结果可发现,符合率是100.00%(64/64)。结论:在腹部疝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安全、方便、符合率高。

腹部疝 螺旋CT诊断 临床价值

腹部疝在临床上属于发病率较高的腹部疾病之一,病情较为复杂,是指患者腹部内相关组织以及脏器因某种原因出现了先天性或者后天性的间隙症状或者裂孔症状,临床特点是发病骤急以及病情变化速度快,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易导致患者出现肠梗阻并发症,临床表现具有隐匿性且易导致误诊现象出现[1]。基于此,临床上十分重视腹部疝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的提升,提出了螺旋CT诊断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患者的体检结果给予患者全面综合诊断,以便准确判断患者具体病情,便于后期给予患者及时、有效治疗[2]。另外,在诊断过程中也可以应用X线以及MRI诊断进行辅助检查,以期进一步提升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了进一步探析在腹部疝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本院给予64例患者以下过程探析以及以下结果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所收治的64例腹部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螺旋CT诊断来进行准确诊断。男女患者比例是34∶30,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42.47±5.2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发作腹痛以及发作性腹痛。所有患者均在对本次探究相关性内容(探究目的、探究过程以及相关诊断方法)进行了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表示愿意配合本次探究,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利用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机给予64例患者进行扫描诊断,扫描时间是患者发病后1~7d内,将扫描范围具体定在患者膈上肌至耻骨联合下缘之间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扫描方法,本次探究中实施平扫的患者例数是7例,实施平扫双期增强扫描的患者例数是57例。需要注意的是,在给予患者扫描之间需要先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碘海醇,滴注剂量是100~150mL(180~240mg/mL),临床目的是促使患者的肠腔得到充分充盈以及保障临床诊断具有较高准确率,协助患者摆放仰卧位并给予患者定位片扫描,根据患者病变位置的差异性实施不同扫描区域定位,扫描持续时间在1~5s,扫描过程中需要将患者的腹壁菲薄区域充分显示并展示出患者疝口具体位置,同时充分展示疝的大小和内容物等,利用CT扫描患者的腹部突出位置后显示:腹壁之外软组织块的边界光滑且囊袋状突出块影密度和疝内容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若在增强扫描中组织结构未能清晰辨别的患者则需要将各组织结构关系进行有效显示和区分以确保临床诊断结果正确。

1.3 观察指标

给予64例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主要需要关注患者疝具体位置、疝内容物、肠梗阻表现、肠壁增厚情况、肠壁是否存在强化异常、肠系膜改变情况、血管改变情况等指标,若患者出现肠系膜密度增高或者血管增粗的情况则需要考虑患者是否患有腹部疝疾病。

2.结果

螺旋CT结果对比手术结果后发现符合率是100.00%(64/64)。经由螺旋CT诊断患者具体病情可发现患者所患腹部疝的具体位置如下叙述:30例腹股沟区疝患者、5例脐疝患者以及7例腹腔内疝患者、4例闭孔疝、8例外伤性腹壁疝患者、1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腹部疝患者的疝内容物是小肠且螺旋CT临床表现均为肠梗阻,总计64例患者。本组探究中共计出现42例肠系膜以及血管改变患者且主要临床表现是肠系膜水肿,血管明显增粗的同时不断向疝的方向展开,存在腹水患者45例。

3.讨论

腹部疝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是由患者的小肠通过腹腔形成的,属于先天性或者后天性脏层腹膜孔道,以往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期间也可造成患者产生肠系膜间隙或者因粘连产生间隙等,病情较为复杂且易导致患者出现肠梗阻,最为常见的腹部疝是十二指肠旁疝,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3]。

由于腹部疝患者临床表现并不明显且单纯给予患者临床诊断并不能准确诊断患者病情,因此误诊现象频发,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部不适,腹痛、腹胀也是其临床表现且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肠梗阻症状[4]。基于此,在术前给予腹部疝患者准确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运用科学和技术诊断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手术成功率,同时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也存在积极作用[5]。

据相关性文献报道,64排128层螺旋CT具有最大的探测器覆盖范围和最小的各向同性分辨率,分别是40mm和0.3mm,其175mm/s的高分辨扫描速度促使疾病诊断准确率更高,较为适用于急症患者且在轻松屏气间即可完成,避免出现16排CT诊断中弊端,临床应用价值更高。本次探究结果显示,腹部疝CT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胃部以及胰腺之间会出现囊性或者囊袋状的肿块且此囊块与患者的其余腹内肠管相连,临床表现多为聚集或者移位的小肠且患者肠系膜管部位会出现异常,主要异常情况是肠系膜血管牵拉以及扭转、聚集等,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且肠系膜血管进入到患者的病灶内、肠系膜脂肪出现了延伸且进入到了患者的病灶中[6]。另外,患者腹部内其他肠段也会出现较为明显且不同程度的移位情况。

腹部疝在临床诊断中确诊后需要立即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及时减少患者肠管坏死以及有效治愈患者病情,另外,在临床诊断腹部疝时需要将其与以下肠梗阻症状进行有效区分:一种是粘连性肠梗阻,在主要梗阻部位可见移行局部粘连束带且不存在肠内聚集,利用螺旋CT进行增强扫描后可实施有效鉴别;另一种是肠扭转,属于离位,与腹部疝类似,鉴别区别较为困难,一般应用观察疝口来进行有效区分;最后一种是腔外型胃间质瘤,一般通过观察患者胃后肿块以及肠管相连情况来进行有效鉴别。本次探究中,螺旋CT结果对比手术结果后发现符合率是100.00%。

综上所述得出,在腹部疝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具有安全、方便、符合率高的临床优势,值得将其作为有效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 陈健民, 刘金生, 马麟, 等. 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应用价值分析[J]. 当代医学, 2014,20(32):53-53.

[2] 郑邦林. 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J]. 浙江创伤外科, 2015,20(1):168-169.

[3] 邱英良, 覃德睦, 何建华, 等. 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25(2):205-207.

[4] 黄思宏. 螺旋 CT 诊断腹部疝40例应用价值评述[J].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5,9(12):50-50.

[5] 戴小强. 螺旋CT诊断应用于腹部疝中的重要临床价值研究[J]. 心理医生, 2015,21(10):112-113.

[6] 季正华. 腹部疝的螺旋CT诊断[J]. 中外健康文摘, 2014,11(14):43-44.

1006-6586(2016)12-0020-02

R656.2

A

猜你喜欢

疝的腹壁肠系膜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胃镜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探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