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央企数量减少近半
2016-02-04
十三年,央企数量减少近半
一位接近国务院国资委的人士坦言,在国企改革顶层方案尤其是分类细则出台后,目前有关部门最为关注的还是重组问题。据悉,作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1+N”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指导意见”的文件已经基本成型,有望近期下发。
一个月内三提央企兼并重组
报道显示,今年2月接替张毅出任国资委主任的肖亚庆,在3月的3个公开场合中,均提及央企兼并重组事宜。
先是在全国两会期间召开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记者会上,履新后首次公开亮相的肖亚庆明确表示,“去年6对12家中央企业重组,效果不错。今年我们会加大力度。”
在回答国资委如何对去产能负总责的提问时,肖亚庆表示,首先要抓好“三个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而在面对国企改革中如何避免大而不强的问题时,肖亚庆回应称,“要把做强做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他开出的药方则是,“有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进入更符合市场竞争的其他产业链当中”。
此外,对于如何避免下岗潮的问题,肖亚庆表示应“多兼并重组,尽可能少破产”。从肖亚庆的作答中,“兼并重组”已被其主政的国资委列为应对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
3月15日,肖亚庆出席招商局集团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重组干部大会。肖亚庆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106家央企仍存在大量同质化竞争、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重组整合,像中国外运长航集团以无偿划转方式整体并入招商局集团这样的重组模式将是未来央企重组的模式之一。
而在3月24日,肖亚庆赴中化集团调研,再提“通过业务调整、重组整合等方式培育出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年底,曾在中粮集团任职11年,有着“并购狂人”之称的宁高宁入主中化集团,而据媒体统计,宁高宁任期内中粮曾发生50起并购。
其实,肖亚庆本人也被外界视为兼并重组的“高手”。
2004至2009年掌舵中铝期间,肖亚庆就曾以强势推动兼并重组而闻名业界。中铝在国内先后与山西关铝、焦作万方、连城铝业、白银红鹭铝业、河南中迈铝业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国外,中铝在澳洲、新加坡等地频出重拳进行收购。特别是2009年2月12日,中铝宣布以195亿美元注资铁矿石巨头力拓,这在当时是中国企业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
央企兼并重组为国企改革
从决策层到监管层,推动国企兼并重组已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
国资委党委书记张毅在2016年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将“推动同业或产业链上下游中央企业在集团层面的重组整合”,“推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展行业板块专业化重组”。
早在2月25日,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表示,2016年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将开展“十项改革试点”,推进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赫然在列。张喜武透露,中央企业兼并重组是国企改革工作的重要抓手,今年兼并重组的力度不减,工作量要加大,成果要体现。
关于试点思路,张喜武表示,将继续探索更多、更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坚持成熟一户、推进一户,积极稳妥做好中央企业兼并重组。
而对于试点的主要内容,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表示,一是探索中央企业重组整合的路径选择和具体模式。探索企业重组后,实施业务整合、消除同质化竞争、实现提质增效的有效做法;二是探索在中央企业之间集中优势资源,实施专业化重组、组建股份制公司的有效做法,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化发展;三是探索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的有效做法。
近年来,国资委初步探索了以铁塔公司(三大运营商合资设立)为代表的共享竞合模式、以国家电投(中电投和国核技重组)为代表的产业链纵向联合模式和以中国中车(南北车重组)为代表的产业链横向联合模式。
相比后两种强强联合提升竞争力的模式,铁塔公司的设立被外界认为更具新意。铁塔公司成立前,三大运营商为建铁塔而争夺地盘,造成大量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以及成本压力。铁塔公司虽未进入央企序列,但它的出现已被视作央企整合资源的成功典范。
而下一步的试点将承担着为未来一段时间央企兼并重组“蹚路”的使命。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试点总结内部整合过程中清产核资、业务整合、债务处置、冗员分流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来指导下一步的大规模兼并重组。”
13年间央企数量锐减
回顾央企重组的过往历程,多数观察人士将其划分为“自愿重组、国资委主导、成熟一家重组一家”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和历任国资委主任的监管思路,以及特定的历史环境紧密相连。
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国务院特设机构,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先后经历了李荣融、王勇、蒋洁敏、张毅、肖亚庆五任主任。回顾13年央企兼并重组之路,李荣融注定是个不能回避的名字,既是因为他是在任时间最长的国资委主任,也是因为他推动央企兼并重组的力度最大。
作为首任国资委主任,早在2003年时李荣融就提出“到2010年把央企总数缩减至100家以内”的目标,而当年央企总数高达196家。2010年8月李荣融退休之时,央企数目只剩下123家,可是这距离他的目标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甚至时至今日该目标也未完成。
在李荣融治下,央企的数量虽然减少但规模却不断扩大,央企在全球500强的数量从6家增加至40家,总利润也从2400亿元增长至1万亿元以上。
很多央企高管至今仍然记得李荣融关于重组的那句名言:“(央企)要做到各自行业的前三名,做不到的,你就自己找婆家,你找不到的话,我给你找。”
然而快速推行的央企重组还是遭到了一定争议。比如“大而不强”的情况出现,一些央企过于追求做大企业规模,超出自身资金实力进行兼并,以致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从2003到2010年,央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从57%升至65%左右,远远超出国际平均水平。此外,“组而不合”成为央企重组中另一个被诟病的现象。有些央企形式上实现了整合,但在实际业务经营和人员管理等方面并没有实现协同效应,反而因为盲目扩张增加了内部损耗。
到2013年3月王勇离开国资委时,央企数量减至115家,比李荣融时代年均减少10家的速度明显放缓。也有观点认为重组速度的减慢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关,此前曾有国资委人士表示,“(重组)好啃的都啃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2015年以来,央企的兼并重组步伐明显提速。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排头兵,在去产能的背景下,央企兼并重组将继续提速。全国政协常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此前曾表示,在加快供给侧动力转换过程中,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