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吃错药的文人

2016-02-04刘绍义

幸福 2016年5期
关键词:补益硫磺韩愈

文/刘绍义



那些吃错药的文人

文/刘绍义

前几日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面说翰林院编修卢雯渔患了寒疾,服用人参后立卒。没想到人参这样的补益药,也能给人带来杀身之祸。可见“是药三分毒”这句俗语,放到哪里都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了。

其实,稍有中医知识者都知道,如果脾胃湿热者,经常服用党参、人参、黄芪、鹿茸等补益药,会使脾胃湿热加剧。正像《如是我闻二》中纪晓岚反问的一样:“肾肝虚与阴虚,而补以参,庸有济乎?”

但在古代文人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吃错药的还真不少。就拿宋代理学家朱熹来说吧,晚年只是患了一个脚气病,让医士张修之给他诊治后,不但脚气病没治好,反而把小命治丢了,真是得不偿失了。

细看清代学者陆以湉的《冷庐医话》,才知道张修之在治疗朱熹脚气病时,有点顾此失彼了。张修之屡用攻伐之剂、破积之药,只顾及病人患脚气后出现的胸膈胀满、下肢肿痛的实症,而忽视了年高之人体虚阳虚,致使朱老夫子最后腹泻不止,阴脱阳绝而丧生。

陆以湉在谈到苏东坡之死时也说到,孟浪用药,误用补剂,是导致其病症不能治的根本原因。苏东坡因感受暑湿之邪,复又饮冷而致暴泻不止,此时不宜用黄芪。黄芪性温味甘,补气升阳,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才对症。而苏东坡外感暑湿之邪,饮冷内伤脾胃,属实证而非虚候,用黄芪就不对症,有“闭门助邪”之虞了。所以苏东坡才出现腹胀发热、牙龈出血的变症。这个时候又给他服用人参、麦冬等补益药,不但贻误了病机,而且火上浇油,苏东坡不死才怪哩。

如果说卢雯渔、朱熹、苏东坡都是因为医生的失误造成他们命丧黄泉,那韩愈和元稹两个人就有点自投罗网了。这两个大文人也想学皇帝长生不老,吃起了什么丹石、秋石,结果两人不但没有长生,而且有点早逝了,一个活了56岁,一个活了52岁。真是可惜之极。

据史料记载,韩愈的确死于“风疾”,就是我们如今说的“中风”,究其原因,正是他长期服用丹石中的硫磺所致。硫磺具有补肾壮阳、益火生元之功,故为历代养生学家所青睐,但他们哪里知道,硫黄中的有毒物质二氧化砷,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长期服用,贻害无穷。与之大同小异,元稹服用的秋石主要是由人尿、秋露水、石膏组成,过量服用,就会求福得祸了。

当然,本想延年益寿却误入歧途的文人并不仅仅是韩愈和元稹两个,这我们从元稹的好友白居易的诗里都能看得出来。白居易在《思归》诗里说:“退之服硫磺,一病讫不痊。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夸药力,经冬不衣棉。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诗里说的不但有韩愈、元稹,还有杜牧、崔云亭等人。

我絮叨这些,就是要我们千万不要乱吃补药,就是患病吃药时,也一定要对症下药,不然不但事与愿违,还会加重病情。哪怕是急症,在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时,也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盲目从事。要知道,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即使是补药,也是如此,不能盲目嗜服。清代医学大家徐大椿说得好:“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也。”

摘自《检察日报》

猜你喜欢

补益硫磺韩愈
国际硫磺市场不断走低
国际硫磺市场仍然看涨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国际硫磺市场继续上行
活血化瘀法和补益法协同在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运用
跨越千年仍美丽,韩愈从来不“退之”
补益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网状Meta分析
多彩硫磺沟
怎样选用中成药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