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杂志作为引导青年学生的舞台
——杨贤江对《学生杂志》的革新及其编辑思想

2016-02-04王秋艳

未来传播 2016年3期
关键词:革新

王秋艳



把杂志作为引导青年学生的舞台
——杨贤江对《学生杂志》的革新及其编辑思想

王秋艳

摘要:杨贤江的教育成就举世瞩目,而其“无名主编”的编辑生涯也熠熠生辉。在他的编辑实践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学生杂志》的改造。在他的努力下,《学生杂志》成为当时影响广泛的青年学生读物。他编辑《学生杂志》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办刊强调内容广博,着眼于实用;勇于探索及敢于求新的精神;通过策划引领杂志发展;促进读者、作者、编者的良性互动;以引导青年学生成长为己任等。

关键词:杨贤江;学生杂志;革新;编辑思想

杨贤江(1895—1931)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报刊编辑家。从1914年5月开始负责编辑出版《浙一师校友会志》开始,至1927年出任《革命军日报》总编辑止,杨贤江的编辑生涯共持续了14年,这在他短暂而辉煌的36载生命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他编辑《学生杂志》期间,把杂志作为引导青年学生全面发展、追求进步的舞台,影响了一代青年的成长。李一氓回忆道:“当时比较进步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大体上都受《学生杂志》的影响,而实际则是受贤江同志的影响。”[1]

一、短暂而辉煌的编辑生涯

杨贤江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的一个平民家庭,自幼刻苦好学,1912年进入著名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在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他就经常在《浙一师校友会志》上发表文章。1914年5月,他当选为浙一师校友会文艺部干事,负责编辑出版《浙一师校友会志》,学校的一切重大活动都以纪事的形式刊登在《校友会志》上,学生的学习成果、论文、演讲稿等也择优发表。在此期间,他认真负责,积极组织活动、征文改稿、编辑出版,一切都井井有条。

1919年杨贤江同李大钊、毛泽东、恽代英等同志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被选为南京分会书记,并参加《少年世界》的编辑工作,负责“学术世界”、“劳动世界”等栏目。杨贤江在编辑《少年世界》的同时,还参加了南京高师学生所办的《少年社会》的编辑工作。

《学生杂志》于1914年7月创刊,是“以全国中学生为对象,以辅助学生交换智识为旨趣”的通俗刊物,每月一册,卷首往往是几篇短论,后为学生课艺,殿以小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由于杨贤江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就经常在《学生杂志》上发表文章,其学识与才华得到了主编朱元善的赏识。朱元善于1921年初,聘请他为《学生杂志》的编辑。杨贤江接任编辑后,对《学生杂志》做了比较全面的改革,使这本一般知识性的读物,成为了一本教育青年学生的进步刊物。1927年初,由于革命的需要,杨贤江离开商务印书馆。

此外,杨贤江还先后协助恽代英编辑过《中国青年》杂志,兼任过《上海时报》《教育周刊》的编辑。1927年春,杨贤江到杭州担任过短期的《民国日报》的编辑之职。之后,杨贤江辗转来到武汉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工作,出任《革命军日报》总编辑。汪精卫在武汉背叛革命后,《革命军日报》也无法出版发行,杨贤江就此结束了他的编辑生涯。

二、对《学生杂志》的革新

在杨贤江的编辑实践中,最为重要的一段经历就是担任《学生杂志》的编辑。吴文祺在《忆贤江老友》一文中讲到:“我特别要提一下未革新的旧《学生杂志》。该杂志原来的主编是朱某,此人不学无术,编辑方针以适合社会上一部分落后人士的思想为主,经常发表鼓励学生埋头读书、不问政治的文章。这样不合时代的杂志,销数逐渐下降。”[2]在这种情况下,商务印书馆不得不对杂志进行改革。1921年2月,杨贤江受聘编辑《学生杂志》,虽担主编之责,却未有主编之名。尽管这样,上任伊始,杨贤江便着手对《学生杂志》进行革新。

(一)逐步明确杂志的定位

一本杂志如果适合所有人阅读必定是失败的。杂志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其生存。在杨贤江的领导下,《学生杂志》的定位不断清晰。

1.锁定中等学生为杂志读者对象

杨贤江在接手《学生杂志》初期,《学生杂志》的读者定位于“一般学生——尤其是中等学生——看的读物”[3]。在办刊及和读者交流的过程中,杨贤江越发感觉到杂志的这一定位还不够明确,逐步从读者对象及内容上进行调整。在1923年第一期的《学生杂志》上,杨贤江代表编辑部发表《今后的杂志》一文,写道:“我们为使目标格外明了起见,所以从本卷起,已将‘专供全国中等学生阅的月刊’几个表示本志性质的字样‘注册’了。今后采用材料,发表主张,都当以此为标准。”这种调整使《学生杂志》的目标读者更加清晰,内容的选择更加具有针对性,语言的表达也更加可控。

2.杂志风格追求通俗有趣

杨贤江在编辑《学生杂志》时注重“有趣、活泼的文字”,提倡用“白话或浅近的文言”来撰写文章,而“所有刻板式的古文诗词一类的投稿,概不收录”。因为是面向中等学生的刊物,杨贤江强调,“所以登载的文字,务求其说理浅显,趣味盎然,可以为研究学艺的补助,为修养身心的资料,而为最适合于学生用的读物。”[4]如对于科学内容,除了要求文字准确、严谨以外,还希望发表科学上有趣、新颖的短篇文字;鼓励学生多投一些活泼有趣的生活照片;登载有意境的、有趣味的图片和漫画。这种风格定位不仅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传递各种信息,同时又可以提高读者阅读的兴趣。

(二)对栏目进行调整及更新

内容的质量决定杂志的质量,而栏目的设置又是对内容的架构。杨贤江在《本志刷新预告》中写道:“现在想就能力所及,定于本年七月号起,再加刷新,除登载关于理智的文字外,更当多收发表情意的材料。务使读者既能得着切实的知识,又能涵养活泼的趣味,因以完成个人美满的生活。”[5]为了实现内容的革新,杨贤江大胆地对栏目进行了改革。

1.不断补充新的栏目

杨贤江在1921年第7号的《学生杂志》上新创设了“书报介绍栏”,他在《学生杂志·书报介绍栏》前言中介绍道,“我国学生研究学问的风气已经稍有端倪,则对于供给研究的书籍,实为需要最急的东西。”又说,“凡是不过于专门,有益于思想的书报,自然随时介绍,以供学生界的参考。”[6]

随后,杨贤江不断地对刊物栏目进行调整,根据读者的需要及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紧跟时代潮流的原则,新开设了文艺栏、世界语栏、投稿者小史栏、通讯栏、答问栏、时论摘要栏等等。这些栏目的创设有些是编辑部自己提出来的,有些是和读者进行交流的结果。栏目的更新使杂志的内容更加丰富,满足了中等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所谈论的话题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2.注重打造特色栏目

特色栏目是一本杂志的名片,也体现出杂志本身的个性。一本杂志有自己的特色栏目才能与众多的同类杂志相区别,成为吸引读者的利器。1923年,杨贤江在《学生杂志》第11期开辟了“答问”一栏,“专登简短的学术上及其他和学生生活有关的疑问和解答。”他在各期杂志中回答了读者大量的问题,还邀请鲁迅、周作人、周建人、沈雁冰、胡愈之、周予同等知名人士、专业人士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如怎样过假期生活、国文与英文孰重、如何选择报纸等,甚至连生活小事也纷纷向杂志诉说,如妻子不育、讲话口吃、如何抑制性欲等。1925年第8期的《学生杂志》上就有答问58条之多,可见学生对这个栏目的关注程度之高。杨贤江秉承一贯的认真作风,不管多少问题都尽量一一解答,有时委托更合适的专业人士进行解答,以解读者的燃眉之急。6年期间,杨贤江在《学生杂志》上发表的通讯有100多则,答问1650多条,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另外,在杨贤江的努力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时论摘要”、“青年问题讨论”、“通讯”、“书报介绍”等栏目成为《学生杂志》的重点栏目、特色栏目,受到了国内外众多读者的青睐,也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

3.栏目的稳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杂志栏目的稳定性对于贯彻编辑方针、保持杂志的风格与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栏目特别是重点栏目一旦确定下来就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通常不作变换或少作变换。但也并不是说绝对不能改变,事实上,在杂志出版过程中,根据变化了的主、客观情况,适时调整、充实—部分栏目是必要的,也是可以的,只是这种调整、充实不能太频繁。

杨贤江在编辑《学生杂志》时正是体现了这一编辑思想,使栏目的稳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固定栏目与非固定栏目相结合。如1926年12号《学生杂志》的《本社启事》中写道:“每期皆登的为社评、普通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艺、答问、学界消息、自由论坛以及插画等等。其余如体育卫生,如读书录,如书报介绍,如问题讨论,如调查、游记等,则俟机会间登,不是每期都有。”这样做使栏目的设置更加灵活多样,同时又可以保证杂志内容、风格的相对稳定。

(三)集稿方式多样化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否能征集到稿件,稿件的质量如何直接决定杂志的质量。杨贤江也经常为没有稿源而发愁,所以想方设法进行约稿,鼓励作者投稿。

1.积极主动约稿

《学生杂志》的稿件大多数是经编辑特约而寄稿的,这些特约撰稿人,“或任国内高等学校的教员,或为国内大学及专校的学生,或为国外学生及考察者,大都是经过中等学校这个阶段,而对于中等学生的生活有过经验而且深于观察、富有同情的。因此他们所说的话,无论是研究,是批评,是自述,也都是亲切有味、诚实可靠,足为现在学生的借鉴。”[3]由于杨贤江的社会活动广泛,又经常给其他报刊投稿,所以结识了当时社会上一大批进步人士,他们往往受杨贤江之托撰写各类文章,是《学生杂志》质量的保证。

2.鼓励学生投稿

杨贤江通过征文启事、内容预告、告读者等形式经常地、反复地鼓励广大读者来信来稿。如《告读者》中写道:“因为《学生杂志》差不多是专为学生的读物,而关于学生的需要、兴趣、活动种种方面,只有学生自身才能亲切感受、明白了解,所以,为求所发言论能有效起见,我们是不得不请学生来帮忙的。”[7]在《学生杂志》发展的过程中,读者的来稿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通讯、答问栏,数量之多超出了编辑的预料,不得不加以选择进行解答。

(四)由刊而书,多元经营

在《学生杂志》办刊12年之际,杂志社着手出版《学生丛刊》。一来是由于杂志刊登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学理方面的文章,二是由于杂志特别注重学生生活研究、青年问题讨论及学习方法的介绍,读者有再版及汇刊的要求,因此杨贤江决定选择其中较有价值且为一般读者所需要的文章,仿照丛书的体裁,编辑这部《学生丛刊》,预定分为20类,计约60册,如青年学生论文集类、文学艺术类、心理与伦理类,使相关内容更加专门化,便于读者获得比较集中的材料,同时也便于读者进行保存。

另外,考虑到青年学生学习参考资料的缺乏和不够系统,学生对之又有迫切的需要,杨贤江根据杂志上陆续刊登的一些内容,对之进行补充和完善,专门编纂了《初中学生运用各科参考书》和《高中普通科第一组学生适用必修科及参考书》等系列丛书,初中计有192种,高中有109种。这些参考书的出版对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大有裨益。

由刊而书是杨贤江在编辑《学生杂志》时的一种创新,也是对杂志资源的二次利用,同时使《学生杂志》的多元化经营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五)创设刊物讨论题

针对青年学生关心的问题,杨贤江创设讨论题以引导青年进行广泛的讨论。如第一次的讨论题有“星期日最好的利用法”、“青年学生该怎样做政治运动”、“师生的情谊怎样可以增进”。在广大青年进行讨论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解答,有时自己亲自撰写文章,解答疑难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较好的社会影响。

此外,杨贤江在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时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对重要的文章经常增加按语、导语、附注、附识,或介绍缘由、背景,或代表杂志发表观点,以期使文章发挥最大的价值。

三、与时俱进的编辑思想

1927年初,杨贤江离开商务馆编译所。在他担任编辑的6年时间里,他对《学生杂志》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使之由一本学生课艺的汇编读物成为了一本青年思想修养和科学教育的杂志。总结杨贤江的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刊强调内容广博,着眼于实用

《学生杂志》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大至国际形势、国家前途、人生意义,小至个人兴趣、卫生健康、起居生活,只要是学生密切关注的,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在刊物上均有反映。在《今后文艺栏的计划》中,杨贤江写道:“为学要先博知而后专一”,把介绍世界各民族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作为该栏目的计划。这一思想在他编辑其他内容时均有体现。

杨贤江在编辑《学生杂志》的过程中非常关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他们想了解的新鲜事、重要的事,关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趣事、乐事和烦心事,选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想读者之所需,排读者之所难,解读者之所想,编读者之所看。另外,所传播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可应用性。正如杨贤江在1922年第5号《学生杂志》的《卷头语》中所说:“我们以后所载的文字,务期对于学生生活全体有一种实际的参考、帮助。”

(二)勇于探索的勇气及敢于求新的精神

杨贤江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在他接手《学生杂志》后,致力于改革创新,传播新知识、介绍新理念、宣传新思想。他在1921年第5号杂志《本志刷新预告》里讲到:“但本志同人,看了时代流转、思潮变迁的形式,常恐不能适应全国学生情意上、理智上热诚的要求;所以常常在这边设法改良,使得可以随时俱进,做个学生界最要好的朋友。”

语言使用白话文、改变杂志的开本、不断增加新的栏目与内容、密切联系读者、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学生参加革命运动,以上诸多方面,无一不体现出他勇于探索的勇气及敢于求新的精神。如《学生杂志》设置的《新名词解释》一栏,把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青年们应该知道的各种新名词,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解释出来,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明了一个名词的意义,不至于误读误解。再如,1923—1924年间,他在《学生杂志》上组织了规模宏大的“干政”与“入党”问题的讨论,使广大青年认识到积极参加革命、改造社会的重要性。杨贤江的这种与时俱进、坚持创新的编辑思想确保了《学生杂志》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三)通过策划引领杂志发展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杂志进行事先的策划,就好比出发前计划好了行程与线路,出行时才不会迷失方向。杨贤江非常注重对杂志内容的策划。

(1)年度策划。杨贤江在每年年末的时候会把《学生杂志》下一年的出版计划制定出来,包括栏目的调整、内容的规划及专号的设想,并把该计划刊登在本年度最后一期杂志上,方便读者提出意见和来稿。

(2)专号策划。为了更系统、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学生面对的问题,杨贤江每年都会策划一些专号,如学生生活研究号、学习法号、国文研究法号、青年与恋爱号、青年生活态度号、学风问题号、择业问题号、体育卫生研究号等等,这些专号针对中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如1924年1月份《学生杂志》的专号为“青年与恋爱号”,目的就是“帮助中国青年解决他们的恋爱问题,供给他们一些解决的资料。”

(3)特别策划。在《学生杂志》出版已届10年之际,特别策划出版《纪念号》,其内容有:十年来的中学与学生、十年来学生运动之回顾、本志十年之回顾、过去时未来时《学生杂志》等。这一策划扩大了杂志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注重读者、作者、编者的良性互动

为了更好地联系读者,搜集读者对杂志的反馈意见,从1922年第6期开始,《学生杂志》增加了“通讯”一栏。在这里,杨贤江听取大家对杂志的建议,也把编者的思想进一步向读者阐释,在交流的过程中,杨贤江不断了解读者的需要,对杂志的内容、栏目设置及版式进行调整,使之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后来,他还嫌不够,于是开辟了“答问”一栏,简明扼要地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与读者交流思想、议论时政。叶圣陶在回忆杨贤江时写道:“当时他在商务印书馆编辑《学生杂志》,在会客室里跟青年谈话的时候相当多,在编辑室里,埋头在读者的来信堆里的时候也相当多。他根据来访者和来信者提供的材料和提出的问题,写成‘通讯’刊登在《学生杂志》上。每期八九篇十来篇,有一期多到二十篇。这些‘通讯’有的反映青年学生的生活情况和思想情况,有的讨论学校里的问题和社会上的问题,全都是牵系在青年们心上的事。”[8]正是由于杨贤江重视读者工作,才能够使读者和编者、和杂志的距离更加贴近。

“编辑余谈”栏目是《学生杂志》的编辑和读者进行沟通的一个平台,专门发表编者的感想及编辑部对于读者的通告,以便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编者的意图。如对新开设栏目的目的和宗旨进行介绍、提醒读者来稿的注意事项、征求读者对文章的意见以及向读者介绍本期较好的文章等。

读者对美文的作者一般比较感兴趣,为了满足读者了解作者的需求,《学生杂志》从1923年第1期开始,开设了“投稿者小史”栏,把投稿者的历史极简单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读其文、知其人、信其论。该栏目见载于《学生杂志》第10卷第1、第2、第6、第7、第8、第11号,介绍作者54人,计四千余字。

“通讯”、“答问”、“编辑余谈”、“投稿者小史”等栏目的开设,使作者与读者可以通过编者、杂志的中介作用而相互联系,读者和编者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再加上编者和作者在策划、集稿、审稿、编辑加工等环节的交流互动,使得编辑出版的过程与环节更加完善,良性循环的机制逐步建立起来。

(五)以引导青年学生成长为己任

杨贤江担任《学生杂志》编辑的时期,正是中国社会思潮新旧更替的时期,广大青年学生迫切需要指导其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当时,全国对青年学生影响最大的刊物就数《中国青年》和《学生杂志》。由于《中国青年》只能秘密发行,一般的青年学生看不到,而杨贤江编辑的《学生杂志》是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发行,作为普通的知识性与教育性的读物,拥有更广泛的读者。无论是开明的学校,还是保守的学校,无论进步的学生,还是中间的或处于彷徨状态的学生,大多在读《学生杂志》。杨贤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学生杂志》这一平台把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青年读者,发挥着青年导师的作用。

杨贤江还经常在《学生杂志》上撰写各种文章对学生进行引导,6年期间,他在《学生杂志》上发表的社评、文章和译文有二百三十多篇。这些文章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进行“全人生指导”,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文章密切结合学生实际,思想观点新颖,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如在《忙与懒》这篇文章中写道:“一个人做事,应该先要有个计划,然后不懈不迫地做去。既不赞成游手好闲的懒,也不赞成盲目乱闯的忙。”[9]二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青年学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积极参加革命运动。杨贤江在《学生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宣传革命道理的文章,如《复活“五四”精神》《列宁与中国青年》《学生与文化运动》《中国的学生运动与青年运动》《思想的革命》《从救国运动到社会运动》《“九·七”国耻纪念与反帝国主义的运动》《无产青年怎样去干社会运动》等。一大批青年学子正是受到《学生杂志》的熏陶,积极投身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之中。他的引导对于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对当时学生运动的推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对于每期所登的重要文章,杨贤江都会提醒读者加以注意,指导学生的阅读。

在杨贤江编辑《学生杂志》的6年时间内,《学生杂志》的内容更加丰富实用,形式更加美观易读,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国内外的发行量大大提高,覆盖地区日益广泛。在国内,从东北到两广,从西北到江浙,广大青年争相传阅;在国外,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华侨青年也深受影响。不少青年学生把《学生杂志》看成生活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叶圣陶说:“在《中国青年》创刊以前,联系知识青年这样密切的刊物,就只有《学生杂志》一种。”[8](50)杨贤江的编辑思想在当时来看是先进的,拿到今天来讲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杂志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丰富、实用的内容是吸引读者眼球的根本;坚持策划才能够使杂志与众不同;作者、编者、读者信息畅通才能维持杂志的生态平衡;服务读者、引导读者始终是杂志的立身之本。

参考文献:

[1]李一氓.纪念杨贤江同志[A].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杨贤江纪念集[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13.

[2]吴文祺.忆贤江老友[A].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杨贤江纪念集[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63.

[3]杨贤江.本号发刊的旨趣[J].学生杂志,1922(7).

[4]杨贤江.致盛仲平[J].学生杂志,1922(5).

[5]杨贤江.本志刷新预告[J].学生杂志,1921(5).

[6]杨贤江.书报介绍栏前言[J].学生杂志,1921(7).

[7]杨贤江.告读者[J].学生杂志,1921(12).

[8]叶圣陶.杨贤江同志逝世五十周年纪念[A].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杨贤江纪念集[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49-50.

[9]杨贤江.忙与懒[A].任钟印.杨贤江全集(第一卷)[C].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451.

〔责任编辑:赵晓兰〕

作者简介:王秋艳,女,讲师,硕士。(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中图分类号:G21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552(2016)03-0016-06

猜你喜欢

革新
网络时代社会整合的革新:何以必要及如何可能
六朝青瓷工艺的革新与影响
漸進式革新:四川國學院蜕變的三個梯步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复旧运转
传动轴滑动叉制造工艺革新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图书馆采编工作革新分析
“刷脸时代”:金融服务的智能革新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