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京派花鸟画风述略

2016-02-03倪葭

中国书画 2016年12期
关键词:齐白石

◇ 倪葭

民国京派花鸟画风述略

◇ 倪葭

编者按:传统的中国画写意花鸟、山水,到民国时期已达顶峰,尤其以齐白石、黄宾虹为代表,将笔墨的内涵、意蕴发挥到了极致。与此同时,其他中国画家并未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们从全国各地汇聚京城,在笔墨上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或以大写意求意趣,或以院体求精致,各领风骚,不失为当代画家提供了良好的思考范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所珍藏的近现代名家佳作,可谓蔚为大观,本刊特选取部分难得一见的精品,并配以相关文章解读,以飨读者。

民国时期旧京画坛的花鸟画有几种风格:有一类较为工致,即有延续恽南田“常州画派”风格的,如陶瑢,又有延续宋代院体的,如于非厂、溥僴等;另一种类画风疏放、面貌多样,有的融陈淳、徐渭、八大为一体,并与海派有异曲同工之妙,富于金石趣味,如陈半丁、齐白石、王云等;还有师法李鱓、华嵒等,如汪溶、颜伯龙等。

本文按照上述几种风格分别介绍:“旧京画坛,先以姜颖生、林畏庐两人为巨擘。民国初,陶宝泉(瑢)〔1〕殊有画名。”〔2〕姜筠、林纾以山水为主,陶瑢善花卉。

陶瑢(1872—1927),字宝如,号剑泉(鉴泉),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别号见南山人,又慕恽南田之人品画艺,改字叔子。武进(今江苏常州)诸生。官河南临颖知县。辛亥革命后流寓京津,曾任财政部秘书。喜书、画,研六法,凡山水、人物、花卉临摹之作,无不逼肖。山水学王石谷,绘画宗恽南田。在当时画名显赫,求画者络绎不绝,日本学者大村西崖来华时曾专访求画。

陶瑢 牡丹图轴60.6cm×61.1cm 绢本设色 1916年 首都博物馆藏款识:大富贵昌宜子孙吉。丙辰清和月下澣,拟瓯香馆法,写贺仲谋吾侄续膠之喜,翦烛吮毫,不计工拙,用兆他日福应云尔。鉴泉瑢。钤印:剑泉(朱) 陶瑢之印(朱白相间)

溥僴等 花鸟扇面(局部)纸本设色款识:亮生三兄姻大人雅正。溥僴。钤印:毅斋(朱) 溥僴印信(白)

绢本镜心,没骨牡丹。图绘牡丹、秀竹、红梅。画面中所占面积最大的三色牡丹,以赭色绘牡丹木质茎,绿色绘草本茎,深浅绿色绘牡丹叶片,浓墨勾叶筋。牡丹三个花头,分别为二粉、一紫,花瓣近蕊处为粉红或紫色,花瓣末端为白色。之间色彩过渡自然。梅花以赭墨写枝干,深浅红色画花头,石绿横笔点苔,黄色画花蕊。翠竹以深绿石绿撞色绘出。画上随题以恽格没骨法画出,但实是竹叶使用了墨绿与石绿的“撞粉法”。牡丹花头使用了“撞水法”。因此牡丹花头、竹叶粉色润泽松化,利用厚薄不均的粉,产生的深浅变化的水渍,表现花、叶之凹凸。“撞粉法”为居巢、居廉的研究发明,“二居”将前世已有的“撞水法”与二人发明的“撞粉法”运用于没骨法中。此画可谓深得没骨、撞水、撞色法的奥妙。虽自题以恽格法,实际还是参以了“二居”的新方法。

于非闇 临黄筌竹鸠图轴132.5cm×50.5cm 纸本设色 1938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款识:黄筌竹鸠图。王若水临黄筌竹雀图结构与此同,惟上一飞雀下著两鹑为少异耳。王本未见,此本有徽宗御题,流传有绪,因出康熙御墨乾隆库纸临之。戊寅闰月,非闇并记。钤印:于照(白) 非闇(朱) 十金(朱) 大观(朱)

溥僴(1901—1966),载瀛五子。号毅斋,精于花鸟,绘画宗宋元,并参以西法。风格细腻典雅,设色“喜亲手研制调和,且不用宿墨”〔3〕。

溥僴绘两株牡丹,花头以淡墨勾勒花瓣,浓墨提勒线条,重墨点蕊。没骨法画叶片,淡墨表叶背,重墨勾勒叶筋;浓墨表叶面,赭墨勾勒叶筋。

于照(1888—1959),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山东蓬莱人,久居北京。清贡生,为华北名记者。工书,擅瘦金体。画花木禽鱼,从宋人勾勒入手,雕青嵌绿,富丽绚烂。白描兰、竹、水仙,尤为清逸。兼擅治印。解放后任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于艺术事业致力甚多。著《非闇漫墨》、《都门钓鱼记》、《艺兰记》、《豢鸽记》(有英译本)、《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卒年七十二。〔4〕

“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初从明代陈洪绶双勾着色入手,远溯宋元。他对宋代院体花鸟花,特别是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研习颇深,刻意摹写,几达于形神兼备之境。”〔5〕

“于非闇先生在艺术上一贯主张师承古法,但同时又反对一味摹古、唯古法是从。他十分注重写生,认为工笔画不是有文必录,而是要抓住物象的特征去重点表现,舍去繁琐的细节,才能求得形神兼备。而这一切只有通过写生才能得以实现。正是由于他重视写生,因而状物能力极强,使作品造型准确、生动传神。”〔6〕

图绘在修竹中鸠与雀,地面上一鸠一雀似在觅食,竹枝上一雀停驻休憩,地面觅食之雀仰颈,竹枝之雀俯首,二雀正在交流,天空中一鸠盘旋,也正要停驻在修竹处。坡石以中锋重墨勾勒轮廓,淡墨长条皴表现质感,细笔勾勒水口。翠竹以重墨勾勒竹干、叶片,苍绿晕染竹叶正面,赭色晕染背面。画中的鸠与雀,用淡墨细笔撕毛,眼、爪各色提勒。

齐白石(1863—1957),小名阿芝,字萍生,号白石、白石翁、老白,又号寄萍、老萍、借山翁、杏子坞老民、齐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湖南湘潭人。因家贫,15岁学木工,做活时于主顾家中见《芥子园画谱》,开始习画。1889年,26岁拜萧传鑫为师学画肖像。27岁时拜胡沁园、陈少蕃〔7〕为师,学诗画。1899年,拜入王湘绮门下。1917年,为避兵乱,齐白石于55岁上,听从友人樊樊山的建议,决意定居北京。因初到北京,没有名气,求画者不多。齐白石在琉璃厂的南纸铺挂了卖画刻印的润格。陈师曾见到齐白石刻的印章,到法源寺〔8〕访他。“相谈之下,即成莫逆。”〔9〕为劝齐白石自创风格,陈师曾题诗道:

曩于刻印知齐君,今复见画如篆文。

束纸丛蚕写行脚,脚底山川生乱云。

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

但恐世人不识画,能似不能非所闻。

正如论书喜姿媚,无怪退之讥右军。

画吾自画自今古,何必低首求同群。〔10〕

齐白石听从陈师曾建议,自创红花墨叶派。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齐白石的花果画对于北方的影响,已经等同于吴昌硕对于华东花果画的支配力。齐白石冲破花果画旧有的式,在笔墨、构图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有些构图,确令人神往”〔11〕。究其产生这种变革的原因,傅抱石评价“正是中国大动乱的时候,文化方向已受巨大摇动而渐趋转变。人心的不安定,产生这种作风,自是必然的结果”〔12〕。

图绘白菜,取白菜“清白”之意。上题“清白传家,素贞女弟子清玩其味,齐璜”。钤“白石翁”白文印。全画富于生活气息和天真童趣。作品以写意为主,造型质朴简练,笔墨雄健浑厚,画面富于感染力。

陈半丁(1876—1970),名年,字静山,“吴昌硕因其为孪生子,为之更名为‘半丁’”〔13〕。浙江绍兴人。早年家境贫寒,从学徒时期开始接触绘画,但苦于无良师指点。在沪时,陈半丁先后得到任伯年、吴昌硕等名家的指点。1906年随金城来京。1915年入“宣南画社”。1916年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1920年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任评议。1923年任北京大学造型美术研究会中国画导师。1927年任中国画学研究会副会长、北平国立艺专教授。30年代成为北京画坛的核心人物之一。北平沦陷时拒绝日伪政府的聘请。解放后陈半丁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等职。

图绘湖石、水仙、红梅。湖石以中侧锋互用,捻动笔管绘轮廓,淡墨皴擦结合表现石体坚凝的质感,竖笔焦墨点苔。红梅以没骨法绘,湖石后的梅枝在进入画面后转为屈曲蜿蜒的“S”形升势,从枝依主枝态势生长。此梅枝以赭、墨色调和,侧锋入笔,行笔顿挫。这样画出的枝干色墨交融,即体现了梅枝的虬曲粗糙的质感,又似乎带有一定的光感。浅红醉粉点厾花瓣,胭脂色提勒蕊、萼。双勾画水仙,苍绿染叶片,鹅黄敷染花蕊。全图以灰色、浅红、苍绿为主色调,即清新雅致,又色彩丰富。全图变金石派的古拙厚重为儒雅清癯。

齐白石 清白传家图轴纸本墨笔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款识:清白传家,素贞女弟子清玩其味,齐璜。钤印:白石翁(白)

颜伯龙 花鸟图轴136.5cm×33.4cm 纸本设色 1928年 首都博物馆藏款识:十日红帘不上钩,雨声滴碎管弦楼。梨花已老春将去,愁白三公一夜头。戊辰夏,伯龙子写。钤印:长白布衣(白)

陈半丁 梅花水仙图轴91cm×41cm 纸本设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款识: 物值同时妬亦宜,梅花今见子离离。相逢洞口千红里,素影当前君不知。半丁老人八十有二。钤印:不须翁(白) 半丁八十以后作(朱) 我无为(朱) 截长补短(白)

王云(1888—1934),江西丰城人。字梦白,号破斋、骂斋、彡溪渔隐、彡道人。随父流寓到浙江衢州〔14〕,于上海学商,旋弃去。学画得黄山寿、任伯年、吴昌硕指授。来平后得以博览宋元旧迹及近代名作,得金城推荐,任北京司法部录事。陈师曾劝其改画李鱓、华喦。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为人率真有风骨,被姚华称为“树风骨,尚意气,甘穷困不悔”的画人。

作为亲历者,石谷风在《王梦白的启蒙》一文中回忆王梦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画坛上是位名震京师的大画家,那时他的声望比齐白石、陈师曾还高”〔15〕。惜其英年早逝,画名渐湮。

王云喜画猴,他笔下的猴多以浓淡墨干笔表现猿猴蓬松的皮毛,细笔勾勒猿猴的面部与手爪,显示其灵动。此图以老辣的线条、迅疾的用笔绘出古藤缠绕的老树。画面正中,一只母猴背负小猴在松枝上行进,尽显母兽对幼儿的爱护之情。其余的猿猴或攀爬藤蔓,或蹲坐休憩,有动有静。作品内容丰富,繁而不乱。

颜伯龙(1898—1955),名云霖,字伯龙(以字行),号长白布衣。工花卉翎毛。

纸本镜心,兼工带写,绘柳树、月季及柳条上停驻的三只白头翁。画面上方柳枝粗壮,月季茂盛,柳条倒挂,叶片似碧绿丝绦。柳枝上三只姿态各异的白头翁正在歇息。月季正值花期,蓓蕾如星,花朵娇艳。全图笔法松活,色彩娇艳,翎毛刻画细致。

汪溶(1896—1972),字慎生,号满川村人,安徽歙县人,生于浙江兰溪。1913年赴上海谋生。1924年赴京。1934年起于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辅仁大学美术系、北平师范大学工艺系任教。1954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中国画院画师、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写意花鸟画,师法华新罗。早年于京津、济南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汪慎生画辑》《汪慎生山水花鸟画册》等。

纸本立轴,绘水中芦鸭。画面中心偏下方,两只悠闲的芦鸭正在凫水,河水清澈,水中摆动的鸭掌清晰可见,在平静的水面搅起层层水波。芦鸭身后是随风飘荡的芦苇和空茫的水岸。图中的芦鸭以深浅墨写就,芦苇以浓墨画出,几笔浓淡墨横扫表现风中芦苇,芦苇后方以淡赭色晕染出一片坡岸,渲染出夕阳余晖中芦鸭晚渡的田园景致。上题“夕阳无限好,家凫带浪归。芦花风飒上,烟霭自依稀。慎生题并画”。

此作尤为难得的是,诗堂上张伯英的题诗:“秋水芙蓉老,秋风霜叶红。双凫溪上宿,无意慕春风。子才仁兄正,辛巳(1941)冬,伯英。”此行楷书,融合北碑之势与行书之流畅。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少溥,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等。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徐州。清光绪年进士〔16〕。1911年辛亥革命时,加入第一军任秘书。1912年,曾为国务院代理秘书长。在“三一八”惨案〔17〕后,目睹官场黑暗,毅然隐退,投身于教育与书学研究中,以卖字卖文为生。在京时与文化界名人,如齐白石〔18〕、林纾、容庚、黄宾虹、启功等交往密切。张伯英书法从颜体入手,再学北碑,对《龙门二十品》用功颇深,书法自成一家,各体书兼擅,尤以楷书成就最高。

本文中部分作品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藏珍·翰墨丹青》中展出。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责任编辑:宋建华

注释:

〔1〕陶瑢字宝如,号剑泉,此处“陶宝泉” 似为陶瑢字号之误。

〔2〕转引自苏华:《姚华—旧京都的一代通人》,《书屋》1998年第3期,第42页。

〔3〕朱浩云《清宗室后裔“四溥”的艺术及作品市场行情》,荣宝斋 2003年第5期,231页。

〔4〕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15页。

〔5〕〔6〕马继革《于非闇书画的分期与识别》《收藏家》1995年4期 53页。

〔7〕胡自倬号沁园,又号汉槎。能写汉隶,会画工笔花鸟草虫,诗文清丽。陈作埙,号少蕃,湘潭名士。两位老师給纯芝取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

〔8〕齐白石定居北京,初寄住与郭葆生家,后搬到西砖胡同法源寺庙内。

〔9〕〔10〕齐白石《白石老人自述》,《百年中国美术经典》第五卷,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21页。

〔11〕〔12〕傅抱石《民国以来国画之史的观察》,《百年中国美术经典》第一卷,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167页。

〔13〕普权师宗《“二树草堂”堂主陈半丁》,《艺术生活》2001年第4期,第13页。

〔14〕王云随父流寓浙江衢州,所居近彡溪,因此自号彡溪渔隐、彡道人。

〔15〕石谷风《王梦白的启蒙》,《亲历画坛八十年—石谷风口述历史》,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5页。

〔16〕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清廷补行“庚子辛丑恩科”考试,张伯英与家叔张云生同赴金陵应试,叔侄同科中举,一时传为佳话。

〔17〕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

〔18〕齐白石在张伯英逝后,写诗感叹:“写作妙如神,前身有宿因。空悲先生去,来者复何人。”

王云 猴图轴
125cm×66.5cm 纸本墨笔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钤印:王云(白)

猜你喜欢

齐白石
齐白石
毛泽东与齐白石的翰墨情
印象·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SOJOURNERS IN PEKING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拜门
齐白石买假画
齐白石笔下闻名世界的《虾》
齐白石与一担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