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交响乐泛听中建立音乐记忆

2016-02-03王婷莹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北方音乐 2016年7期
关键词:交响乐

王婷莹(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如何在交响乐泛听中建立音乐记忆

王婷莹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交响乐赏析课程中音乐记忆对于欣赏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对初学者影响、作用及训练方法,并阐明建立音乐记忆的长远影响。

【关键词】音乐记忆;交响乐;泛听

教育的核心是综合素质,促进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交响乐是人类音乐史上最具表现力和创造性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它是人类的音乐感觉、思维、创造及其器乐表现能力到达巅峰的客观表示。交响乐不但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知识,还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通过交响乐赏析的课程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过程,了解音乐的基本“语言”,并且运用这些“语言”来学会听音乐,学会怎样听音乐,并能够基本的分类及分析各类音乐作品及音乐“语言”,从而受音乐的启发,具有感知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记忆是人们聆听和欣赏音乐时对音乐或者音响的一种印象和反映,主要以回忆和认知的方式表现出来。建立良好的音乐记忆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独立的音乐思维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独立地分析所接触到的一切音乐,不论古典、现代、流行或是民族及原生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理解音乐,听懂音乐,才能有真正的审美体验。人们对音乐的反应主要有音色、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力度、速度等构成。在实际的交响乐赏析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没有古典音乐欣赏经验,交响乐欣赏久更少,在有限的课时数内如何让学生感知更多,记忆更多的交响乐或交响元素就变得十分重要。专业的欣赏者对一部作品的听赏可能会有十几遍甚至几十遍才能较深刻的理解并记忆音乐。而对于高等学校中开设的交响乐赏析的课程等实际情况,学时有限,则音乐只能泛听,那么对于无基础的学生,如何在泛听中快速建立音乐记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音乐欣赏中,只有充分运用已有的音乐记忆,才能从音乐欣赏中得到更好的审美体验,因此在交响乐赏析教学中快速建立音乐记忆这种能力的培养就成为课程等首要任务。音乐可以说是最丰富的语言,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而这些语言与情感是以不同的音色、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力度、速度等元素作为载体的。那么,初步的音乐记忆的建立实际就要从这些元素的识别、分析入手,只有对这些元素有了一定的掌握,才能在听赏音乐时调动音乐记忆中的内容去分析、对比、组合,从而理解音乐,产生音乐的意象,而音乐的记忆越多,对音乐的理解就可能越丰富。

在实际教学中,音色、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力度、速度等这些元素是建立音乐记忆的着眼点。这其中节奏、节拍、力度和速度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掌握,而且随着课程等进程,很快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即不用刻意思考,仅用听就可以辨识,这样可视为这部分元素已经建立音乐记忆。而音色和调式调性的原素就相对复杂一些。调性首先必须要明确,即大调还是小调,虽然这样似乎有些笼统,但是对于初学的欣赏者来说已经足够了。大、小调区别判断调引入可以使用学生较熟悉的乐曲甚至是歌曲及通俗音乐,这样能更快达到识别调性的目的。调性是会带有色彩的,有了色彩即可以在不同调性中投入不同的内容,因此欣赏者也会根据调性的感觉产生不同的印象,并留下不同的记忆。音色在交响乐欣赏中,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复杂的,交响乐队有众多的乐器,而且有各自有各自的特质,有些特色鲜明,有些又似乎有些相融,即使已经对乐器做了分组,但对初学者来说还是难以分辨,更何况一部分乐器的音域宽广,各个音域特色鲜明时,甚至学生会辨识不出该种乐器。例如单簧管,音域非常宽广,低音区浑厚、阴郁、神秘;中音区虽然暗淡,但表现哀怨、凄切、朦胧的意境是再适合不过的;中高音区清澈透明,极具表现力,既可以变现委婉的情绪,又可以变现一种类似男高音般的铿锵有力;高音区的声音说很尖锐的,独具特色。因此,通过单簧管一种乐器的认知就可见交响乐赏析的学习中音色的复杂性,这就需要对交响乐不同组乐器的分部教学,如先从听室内乐开始,如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等。这类音乐乐器件数少,相应容易对哥乐器的音色特点形成记忆,以便听交响乐时能识别各部分乐器。另外,室内乐的创作多数会有各乐器的炫技性的展示,对于辨识同一乐器的不同音域音色也能有较好的了解,并且加深记忆。有了这样的准备后再听交响乐,才能够对乐队所奏音乐有一定的感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采取试听相结合的方式。虽然音乐最好应该用听去感知并产印像和理解其中意义,但在初学时,可配以交响乐队现场演出画面,对于乐器可以增加记忆,对音乐的理解也会通过画面及指挥情绪的变化而加强。对于音乐作品应选取生动、有趣、容易理解的,如《彼得与狼》这类童话交响或一些舞台剧,帮助理解音乐语言。经过这些训练学生会建立初步的音乐记忆,然后再去听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交响乐来积累出更丰富、更立体的音乐记忆。

音乐记忆是音乐欣赏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对学生音乐记忆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交响乐赏析课程等教学质量和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掌握欣赏交响乐的方法。课堂学时是有限的,通过课堂学习中的赏析训练,建立积累并运用音乐记忆的方法,影响今后对各类音乐的欣赏,这才是课程等目的和最终所要达到的效果。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这样,通过一门课程等学习,不仅是了解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可以了解更多该项知识等技能,就像音乐记忆,它可以让欣赏者本身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并在不断的新的听赏中“编织”出更加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

作者简介:王婷莹(1982—),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作曲技术理论。

猜你喜欢

交响乐
奏响财政金融“交响乐” 交好利企惠民“答卷”
化石再现“2亿年前蝈蝈的交响乐”
《魔法交响乐》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美妙的交响乐
浅谈西方交响乐对我国音乐的影响
集大成的交响乐《英雄》:兼谈怎样听古典音乐
用交响乐构筑艺术与教育的善美天地
交响乐演绎经典电影典目
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交响乐园《不朽的贝多芬》交响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