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戏曲艺术走进校园

2016-02-03王传琪

黄梅戏艺术 2016年1期
关键词:黄梅戏戏曲青春

○ 王传琪

现在的高中生们学业压力繁重,每周七天安排得满满,好不容易盼来了周末,更繁重的补习班又在等待着学生,那些课外补习班真的能给当下的青年学生补充“精神之钙”吗?我觉得未必,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2013年的盛夏时节,安徽省文化厅、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了“青春黄梅——首届全国黄梅戏演唱大赛”,对于我们学生而言,这场具有特殊意义的大赛不仅在全国校园刮起一阵青春“黄梅风暴”,更是有利地促进了戏曲文化在校园的当代传承与推广普及,让传统戏曲艺术注入了青春新活力。

戏曲是民族的千秋根脉和情感载体,是国家的历史标记与文化人格。她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传承民德、助成教化”的功效,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我和同学们心怀一份敬畏与向往,参与了这项全国性的戏曲大赛,利用课余时间演习学唱,还请教黄梅戏剧院的专业演员为我们指点身段。从练声吊嗓到功架身段、从唱念做舞到角色塑造,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历时半年近三千人报名的全国海选以及初赛、复赛、半决赛,我终于站在了安庆的决赛舞台。曲声一响、大幕拉开,伴随着参赛作品黄梅戏《女驸马》那悠扬的序曲,我披上蟒袍、抖开水袖、端起御带、踩上厚底靴、迈开台步、投入表演……承蒙专家评委的垂青,我有幸荣获“青春黄梅——首届全国黄梅戏演唱大赛”的三等奖。这对于一名刚刚接触到传统戏曲的高中生来说是一次莫大的肯定和鼓励,她让我全程体验到戏曲表演的快乐和艺术竞技的魅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让黄梅戏与我们当代的年轻人作了一次亲密接触,在校园点燃起了黄梅戏的青春火焰,打牢了黄梅戏发展的青春基础,打通了黄梅戏发展的青春通道。

传承是戏曲艺术的核心。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要求“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扩大戏曲社会影响力。”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在生活高度现代化的今天,传统文化意蕴并未远离当代青年学生的生活,据了解,如今我省的一些校园里,戏曲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众所周知,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育学生们崇祖爱国,必须要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和文化瑰宝,只有智商而无情商,难以成为国之栋梁。西方国家历来重视儿童的戏剧教育,他们坚定地认为:剧场是第二课堂,剧场会让孩子们感知世界、体验快乐;在戏剧中得到释放和宣泄,学会思考、学会生活,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2015年8月,我代表合肥一中参加了在宁夏举行的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全国总决赛,并在全国中学生风采大赛中为外国评委带来了名誉海内外的安徽黄梅戏,荣获二等奖。台下的外国评委们在看到这段黄梅戏的表演时,眼前一亮,目光似乎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啧啧称奇。这更让我深信,戏曲是不分国度、不分语汇、不分年龄的,曲韵辗转缠绵、动人绯徊,则是一种刻入骨子里的精髓和雍容气派。没有中西、没有古今、没有地域的局限。一个亮相,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标识;一个圆场,象征着一条通往世界的文化征程。

戏剧的历史是悠久的,世界上曾有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一是古希腊戏剧,二是印度梵剧,三是我们中国的戏曲。中国戏曲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无穷无尽的魅力,她以“四功五法”的表现手法,通过程式化的规范表演,把中国故事演绎给观众欣赏。一桌二椅当得天圆地方,移步换景即是出将入相,三两步驰骋千里,七八人雄兵百万。这种写意凝练的形式被国际艺坛称赞为“东方芭蕾”。而在中国戏曲大家族中,黄梅戏是年轻者,具有青春的特质。黄梅戏艺术涉及到音乐、文学、表演、唱腔、锣鼓、化妆、道具、舞美等各个方面,青年学生在接触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受到艺术的熏陶。而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论从思想还是艺术上,都会给学生以教益。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戏曲如果不能吸引青年就不能拥有未来。那么,黄梅戏如何才能注入青春新活力,我想能否吸引年轻人是关键有着复杂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要研究年轻人的艺术需求和审美需求,创作生产出适合年轻人的作品。这些年来,很多黄梅戏艺术工作者,在题材、音乐、舞台形式等方面努力进行艺术探索,黄梅戏音乐剧、黄梅歌,或将戏曲与高科技结合,给人以全新的艺术感受。二是要对青年学生进行艺术灌输,培养年轻人的戏曲兴趣和鉴赏能力,使他们成为戏曲文化的传播者和消费者。现如今,走进剧场看戏的多是中老年人,形势告诉我们,让黄梅戏走进校园、走近年轻人的生活,这不仅仅是要拯救艺术本身,也是关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事。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讲话时说:“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身的民族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这里讲到的诗词散文,显而易见是代指所有优秀传统文化的。

近些年来,国家对民族文化尤其是戏曲艺术给予了高度重视,像安徽的黄梅戏、徽剧、庐剧等剧种都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扶持和保护。而要让更多的青年学子感受戏曲、接受戏曲、享受戏曲,不仅要培养好专业人才,还要培养出更多的年轻观众,注重从教育入手、从娃娃抓起。结合教育部门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把戏曲引入课堂。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培养起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通过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的传授,让学生对戏曲艺术有着更好的理解和领悟。比如:程式化是黄梅戏的一大特征,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进行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是一种美的典范。我想这些对于培养青年学生规范、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是不无裨益的。其中音乐、美术等艺术的具体性和它所提供的匀称、和谐、统一的美感,对于激发青年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热情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曾说,自己的很多创造都是来自于音乐的启发。

戏曲折射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演绎着中国人的历史故事,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延绵不断的历史承载。很多传统戏曲表达的思想道德、人生智慧至今仍闪耀着时代的光辉,理应成为戏曲进校园的题中应有之义。戏曲不应该在我们青年一代消亡,而应该得到传承弘扬。

深一层说,戏曲艺术教育是属于人文教育,狭义上讲,人文就是由文学、艺术、法律、哲学、历史等构成。人文精神是人文的灵魂,是人文知识和人文思想的升华。而戏曲里所体现出的真、善、美,忠孝节义、仁礼智信等品质则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正确的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养育,能够使广大青年学生在校园教育的环境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当代的青年学子要做的绝不仅仅是一张张知识的问卷,而是一张厚重的人生答卷。让我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与厚重,在专业老师的开蒙指导下触碰古典审美的形态与灵动,用无暇的双眼去探视台前幕后的神秘,用纯净的声音与徽声皖韵共鸣!

猜你喜欢

黄梅戏戏曲青春
戏曲从哪里来
黄梅戏《中国梦》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黄梅戏《祝福》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