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和今

2016-02-03广豪

现代苏州 2016年28期
关键词:古风名士苏州

文 广豪

古和今

文 广豪

中国的术、艺、道三者之间,如果苏州有人能说自己都通,我想,过云楼里出来的顾笃璜先生应该是一个。至少苏州的昆曲,苏州的园林,他是真正识货的人。

但是很多年前做记者的时候,我想写一篇苏州当代名士的稿子,访谈到顾老这里。他说,你别写我,我不是,我只懂一点点,我哪里是什么名士。这给了我很大的挫折感,我记得我废掉了这个选题和已经采访大半的文章。

今年有一次座谈会,顾先生老远看到我,隔空在对面向我招手,我绕到他面前,他对我笑着说,近来看你写了几篇文章,蛮好。但是有一个,你要专题做做,就是现在苏州人有句流行的话,听上去很潇洒,实际上,真是错到底。那句话,就是勿要去弄懂亻里。顾老说自己,我活了一辈子才懂得一点点,但是就那么一点点,我已经是非常骄傲了。可是现在的人,要么不懂装懂,要么一遇上问题,就高喊,勿要去弄懂亻里,真让人哭笑不得。

我被顾老这么一点,居然觉得我也懂了一点。巧的是,隔了几天,顾老给一个新曲社取了个名字,让我对顾老的一番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给这个曲社取的名字就是他一直的想法,尊古。

什么是古?我琢磨出了一点味道。古,是和今相对的,古典、古风、古训、古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古,就是“老东西”。曾经喜欢“老东西”要有大勇气的,我们曾经是那么要求进步的一个民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时间未过半,任务己过半;提前完成明年一季度目标。老东西,曾经是一个贬义词。

因为喜欢“老东西”,顾老受了很多罪。我曾经闲翻旧报,看到在文化大革命一开始的报纸上,顾笃璜的“尊古”言论赫然是一大罪状。可笑的是,现在再将这些所谓的顾氏“名言”一一读来,历史恰恰证明了东西还是老的好——

过去统治阶级愈喜欢,就愈在艺术上、技巧上精雕细刻,我们就愈要继承下来;我们要继承遗产,不可漏掉一字,如果有遗漏,就是对人民有罪;不管黄色有毒,先学下来,继承遗产要成立志愿军。

现在看来,这些话好像是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告里摘录的一样。这就是“尊古”,说的多好。但是,敏感的人们也会继续追问一个话题。古在何处?古到那里寻觅?尊什么时代的古?作家车前子就曾经有过这个困惑,一心向古,真迹何在?尊古,不折不扣地在一些人眼里成了一个伪命题。古,真的就是博物馆里的兵马俑,孔夫子的不亦乐乎吗。

所以,我再一次想到了多年前,我想做的“名士”文章。在这个世界上,识相可以,识货,有的时候真是一件难事。识货的人,能看老东西,能从古人的刀锋中看出笔法。但是对名士的要求就更高了,他不但要识货,还要从今天的线条里,去贯注古人的神气。名士,我想应该是在古今之间行走的“识货者”。古和今有着很多重关系,古、今既是对立的,古、今也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古、今而且是互相包含着的,所以才有古今融合,古韵今风,古风犹存。我想古与今,阴和阳,就和舞台上的出将入相,书法里的出帖入帖,都是一种状态吧。我曾经体悟,中国人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你把它当做五种物质,那你只能成为化学家,你将它视为一种状态,你才能真正把握它。为什么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截然不同,就是因为有写意的思维在里面,什么是写意,易经里说,大象无形,拳经里说,引化借放,没有一招一式,不纠结,才能得到自然的精髓。

其实,创新才是一个伪命题。人天天在过崭新的一天,但人却无法再次跨入昨天的河流。所以,对于历史时空和人类的文化脉络,顾老说,任何事情,一定要弄懂亻里,这个弄懂,是一种状态的把握,不但知道它从前是怎么样的,还要知道它为什么是这样,以后还会怎么样。

真正的名士,尊古,不泥古。不会太潇洒,也真的很潇洒。

猜你喜欢

古风名士苏州
《世说新语》里的三种名士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古风二首
古风两首
《世说新语》:在奇闻轶事中感怀魏晋名士风骨
区广安
古风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