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七玄乐府项目引发的广西民族乐器传承创新问题思考

2016-02-03狄松菊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乐府民族乐器民族音乐

狄松菊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由七玄乐府项目引发的广西民族乐器传承创新问题思考

狄松菊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中国少数民族乐器不但拥有丰厚的音乐底蕴丰厚,而且风格多样的音乐特色各成体系,但是这样的中华瑰宝却逐渐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因为传承和创新问题而失势。本文旨在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乐器发展现状问题进行剖析,以七玄乐府项目对广西民族乐器传承创新产生的重要意义为引,探索广西民族乐器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七玄乐府;民族乐器;传承创新

中国的少数民族通常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因为各自不同的社会发展历史和传统文化背景而拥有特色鲜明的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无论是歌曲和歌舞还是乐种和戏曲都离不开少数民族乐器的支持。拥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少数民族乐器赋予我国民族音乐多彩多姿的音乐旋律和演奏形式,让我国民族音乐受到全球音乐爱好者的青睐。而且民族乐器作为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和精神方面抒情达意的产物,充分反映出不同民族的风土习俗和传统文化特色。因此,研究民族乐器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是每一个音乐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广西少数民族乐器发展现状问题剖析

一直拥有“歌海”之称的广西除了汉族之外还聚居着壮族和瑶族以及苗族和侗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通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广西各个少数民族的宗教习惯、风土习俗、历史文化早已不同程度的凝练于民族音乐中,民族乐器作为民族音乐的重要载体之一体现了不同民族鲜明的文化和地域特色以及民族特点。虽然广西的少数民族乐器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却受限于相对滞后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所以导致民乐文化发展依然处于半自然式发展和研究状态。目前,广西少数民族乐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地方性传承保护立法,导致传承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由于对民族乐器存在重经济价值开发轻传承保护的急功近利思想,因此导致民族乐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面的断层甚至消亡。笔者认为,广西民族乐器发展现状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因为缺乏科学有效的民乐教育体系标准

更缺乏足够的专业教师教授师资团队,所以目前对于民族乐器的学习往往以初学者居多而深入学习研究者较少,进而难以形成更加强大的力量推动民族乐器的现代化发展。

(二)我国教育对于民族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历来不强

基础教育教学因此并未纳入民族乐器学习,学生严重缺乏民族乐器的学习条件和环境。这些根本原因最终导致人们对民族乐器的认识淡薄肤浅,进而产生民族乐器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的举步维艰状况。

(三)数字化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

让流行音乐在信息化时代能够更快速传播被人认知,然后民族音乐却发展得依然不够理想,更何况于民族乐器的发展?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宣传推广模式不但固守成规而且不成系统,所以人们对于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的认识接受途径偏少。

二、七玄乐府项目揭示的广西少数乐器传承创新意义

“七玄乐府”项目是桂林旅游学院周泽江教授和学校师生以收集整理和挽救广西少数民族音乐非遗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民乐改良工程。通过七玄乐府项目,广西少数民族乐器得以创造性转化,不但在保护和传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弘扬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更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七玄乐府项目的宣传作用,越来越多的人被唤起对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的音乐共鸣以及传统文化认知,而七玄乐府项目对于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意义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

(一)对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研究和改良方面的意义

七玄乐府项目通过对民族乐器传统制作工艺进行收集整理,再采取不同方式实行记录、再现、展示,最后在不断进行反复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实施改良和完善。这不但有利于广西少数民族乐器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制作工艺体系,为民族乐器传统工艺的更深层次改良积累经验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利于根据现代乐理知识和音乐科学规律在尽可能保持民族乐器传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改良不断提高民族乐器的音乐表现能力。目前,七玄乐府项目历经五代以广西壮、侗、苗、瑶、京族民间乐器为主进行改良,终于借鉴现代交响乐队编制成功完成广西少数民族新乐器制作。七玄乐府第五代新乐器的管、弦、拨、击四大声部包含天、地葫芦系列和箫啵系列以及侗笛系列等共计八大系列(288件)广西少数民族乐器,新研发出的民族乐器不但音色更加脆亮浑厚而且音域更加宽广,以更加丰富的民族音乐表现力为广西少数民族乐器向现代交响化创新转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对广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整理和创作方面的意义

七玄乐府项目充分利用录音或录像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深入民间对不同少数民族的各类民间音乐系统化的实施全面、真实记录,并及时将收录的资料数据分类建档或纳入数据库科学管理,行之有效的让无形的广西少数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变为有形得以保存。其次,七玄乐府通过对大量广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收录整理丰富了民族音乐的创作素材,不断提升广西民族民间音乐的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音乐交响化和市场化转变。目前,七玄乐府项目通过对大量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整理和创作已经完成了包含“九马行云”、“金桂飘香”、“九龙飞天”在内的12部交响作品。无论是民族乐器的展出还是项目乐团的演出都受到国家领导以及自治区领导甚至国外音乐专家的高度赞誉。

(三)以融合旅游演出的方式促进民族乐器传承创新的社会化

七玄乐府项目将自身的多功能效应结合特色旅游演出,依托旅游行业将民族乐器表演精心打造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精品,不但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参观了解广西民族乐器在改良前后的实物比较展览,而且让人们对广西民族乐器通过增强了解引发更多传承创新方面的关注。如今,“七玄乐府”在广西旅游文化市场的引入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展示秀作为基础,以少数民族乐器表演为特色,并逐渐开发民族乐器手工艺旅游纪念品,成功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收获经济反哺七玄乐府项目的进一步运作和深入研究,由此充分可见七玄乐府项目对促进广西民族文化发展和广西民族乐器传承与创新的重大意义。

(四)以民乐选修课的方式促进广西民族乐器传承创新的系统化

七玄乐府项目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研究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以文化传承项目的发展带动高校文化和教育活动开展并且不断研究开发新的载体和途径打造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优秀高校文化品牌。桂林旅游学院作为广西民族地区的旅游高校,在七玄乐府项目的运作当中充分发挥了旅游教育和研究领域的资源以及优势,以民乐选修课的方式不断加强民族乐器和旅游文化研究方面的产学研结合,不仅成功打造民族乐器演艺教学实践基地,更为广西民族乐器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如今的“七玄乐府”已经出色完成多次演出接待任务,而且已经实现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以及教师和学生在内的演出人才梯次培养。

三、以七玄乐府为代表的广西少数民族乐器传承创新策略

每一种民族乐器都能够通过其独特的音色和旋律演奏乐器,同时也可能是各民族人民的吉祥物或民俗信仰。作为少数民族人民精神必备品的民族乐器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更需要音乐工作者思考其传承创新的责任义务。以七玄乐府项目为例,笔者建议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应采取如下策略:

(一)保持少数民族本地的音乐特色

民族乐器作为各民族人民表达情感或音乐艺术创作的必备器具,传承创新的前提条件就是保护民族乐器。既然乐器是为音乐服务,那么就应该最大程度的保证通过民族乐器所演绎民族音乐的表演方式和演唱技巧。七玄乐府项目正是将广西少数民族乐器创新以交响乐式演奏并辅以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戏曲和歌舞,合理利用高科技灯光和舞美等现代化音乐演艺元素,成功排演出一台又一台能够充分展现广西少数民族本地音乐特色并兼具非物质文化传承和旅游演出社会功能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例如七玄乐府中的“漓江诗画十二帧”实景常态化旅游演出就包含了 “桂林风光好”、 “漓江春色”、“芦笛仙官”、 “鼓楼庆典” “西街漫步”等十二部能够充分展示广西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民族音乐作品。

(二)保持民族音乐独特调式和调性

虽然近年来我国一直倡导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学习民族乐器的人逐渐呈现出持续增多趋势,然而真正喜欢听民族音乐并能够对民族乐器深入学习研究的人却依然较少。所以民族乐器的学习者以及音乐工作者应该尽可能的保持对民族音乐独特调式和调性深入理解研究,只有在抓住演奏技巧的同时不断追其精髓,才能让民族乐器的演奏充分展现出民族音乐独特的音乐魅力。如今,桂林旅游学院的周泽江教授历经三十多年尽心收集整理和研究创造,成功让七玄乐府项目在第五代少数民族乐器基础上研制改良出第六代民族乐器。七玄乐府改良的系列广西少数民族乐器不但目前已经通过国家鉴定,而且还被上海音乐学院戴鹏海教授等国内外音乐专家称赞为集民族乐器收集研制以及创作和实践演出为一体的“伟大立体工程”。

(三)将民族乐器的历史文化内涵引入民族音乐教学

如果可以在民族音乐教材中引入更多少数民族乐器的历史文化内涵,就能够让更多学生增强对民族乐器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从而更加爱好民族乐器学习。例如壮族铜鼓不但是壮族人民表达情感的必备音乐表达器具,更是壮族人民心目中的吉祥物和传承;再如独弦琴不仅是京族最常见并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乐器,更是一种代表京族人民精神信仰的象征物。将民族乐器的历史文化内涵引入民族音乐教学,对于少数民族乐器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会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四)建立专业保护机构对民族乐器传承增强保护

广西民族乐器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不但需要民乐爱好者和音乐工作者的持续努力,还需要加强民族乐器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建立专业保护机构形成完善的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各民族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创办一些民族乐器培育和发展的实体保护机构

例如少数民族乐器教学基地可以为爱好民乐的群众提供专业学习场所;少数民族乐器博物馆可以让人们系统的认识了解种类繁多的少数民族乐器;民族乐器检验机构可以确保乐器产品不会因为学习者增多导致演奏音乐质量和效果下降。

2.专业部门的指导调动

诸如乐器材料种植和乐器制作研究以及乐器销售等民族乐器发展相关产业,并让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致目标促进少数民族乐器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

3.对应的保护机构

各保护机构更应该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构建系统完善的保护制度,这样才能让民族乐器的传承创新得以全面规划以及合理、有序开发。

(五)积极探索民族乐器引入其他行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广西少数民族乐器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要健康可持续传承创新,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得到更多人民群众的认识了解,所以广大音乐工作者可以积极探索将民族乐器引入其他行业的创新发展之路。前进在这条路上的七玄乐府项目就一直在不断开发民族乐器文化和旅游业有机融合的创新发展。七玄乐府项目所在的桂林旅游学院原本就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在学校打造5A级景区规划建设的过程当中七玄乐府项目充分发挥了充实和丰富特色景区、特色校园文化内涵的积极作用。同时,将七玄乐府项目深入挖掘其旅游文化价值并打造成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对于推进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以七玄乐府为代表的广西少数民族乐器传承创新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繁荣发展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只有鼓励更多民族乐器专家学者加强对民乐非物质文化传承创新的研究,类似“七玄乐府”这样有益于民族乐器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的项目才会在我国大江南北遍地开花。

[1]黄传,张洁夫,黄海荣.七玄乐府项目对传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4,(06).

[2]魏洁.少数民族乐器传承与创新的探讨[J].艺术教育,2015,(7).

[3]李颜夕.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构想[J].北方音乐,2015,(21).

[4]卢丽萍.广西北部湾地区少数民族乐器的传承研究[J].黄河之声,2014,(07).

狄松菊(1980—),女,黑龙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唱练耳教学与实践研究。

2016年广西人文社科研究课题“广西民族乐器的传承与创新——以‘七玄乐府’为例”(项目编号:KY2016TB539)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狄松菊。

猜你喜欢

乐府民族乐器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乐府新声》2021年(第39卷)总目录
新时期高校民族乐器教学体系的构建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品读乐府
广西民族乐器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乐府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