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沁水鼓儿词

2016-02-03廉盼盼

黄河之声 2016年22期
关键词:沁水沁水县曲艺

廉盼盼

(运城学院音乐系,山西 运城 044000)

漫谈沁水鼓儿词

廉盼盼

(运城学院音乐系,山西 运城 044000)

山西省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北倚太岳、南屏王屋、西倚中条、东接太行,当潞泽之门户,扼平蒲之咽喉,全县东西长约150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2676.6平方公里。巍巍历山,孕育无数历史奇葩;蜿蜒沁河,滋养多少民族文化。沁水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山川秀美,民风朴实,不仅埋藏丰富的煤炭资源,更蕴含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沁水鼓儿词。

一、沁水鼓儿词的历史发展和地域特点

(一)沁水鼓儿词的历史发展

沁水鼓儿词大约在明末清初时就已初具雏形,在清代光绪年间流行开来,当时有位叫田巴旦的老艺人带徒传艺。但根据老艺人田巴旦的女儿回忆,田巴旦十二岁时,跟他的哥哥田王旦学艺,田王旦至少要比田巴旦早五年说唱鼓儿词。田王旦老人从小就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平时喜欢哼一些小曲,有空的时候和同村的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聊天,村子里总是一家有事,隔天全村人都会知道,大家在一起闲来无事,便道东家长、西家短,有时为了娱乐就把想说的话加一些曲调唱出来,和山歌有点像,歌词多是在描述生活。

从1917年起,老艺人田巴旦开始大量带徒传艺,他同时带徒六、七人之多,至于清代之前的鼓儿词暂时无从考证。从1917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沁水鼓儿词说唱艺术的大发展时期,特别是在演出的队伍,乐器的配置,机构的设置,说唱形式的变化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沁水鼓儿词这一古老的说唱艺术,开始被共产党所用,成为革命的“武器”,用它来振奋人心。

(二)沁水鼓儿词的地域特点

沁水鼓儿词是一种民间传统曲艺艺术,它的说唱语言是运用当地的方言。沁水县以县城为中心,县城以东为城东地区,以西为城西地区,“沁水鼓儿词”主要分布于沁水城东地区,那里的人们性格比较豪放、热情、大胆,而且城东的语言有一种自身的幽默感,这里的话在发音时带动的人们的面部表情会比较夸张,可是说是本身就具有表演天赋。沁水鼓儿词的演出大多根据农村习俗演唱,说唱内容大多是在描述人民的生活和述说发生在某人身上的故事,歌词中大多是白话文,简单明了,当然,有时也会出现鼓儿词的专业术语。

二、沁水鼓儿词的艺术特征

沁水鼓儿词的演出大多根据农村习俗演唱,如“喜庆书”,即遇到孩子结婚、儿子满月等喜事,请说书人说书,这些书的内容主要是送祝福,将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唯美的爱情故事、家庭美满的故事用说唱的形式表现出来,随后加入祝福的话在结尾处,希望孩子平安长大、新人家庭和睦等。其次是“敬老书”,如老者丧事要说书,这类说唱曲目的内容是站在已逝者子女的角度在说唱,表现的是子女们的孝顺行为,希望老者安心离去,不用再牵挂家人,希望他在黄泉路上一路走好等。因为“喜庆书”有着美好的寓意,所以范围最广,它们在伴奏乐器、板式、演出形式、语言和舞美方面都有一定的讲究。

明代末年到清朝末年期间的沁水鼓儿词的乐谱,用的是古谱上“上、尺、工、凡、六、五、乙”,师傅向徒弟传艺时全用此谱传曲调。由于演出场所多为农村的家庭、院落、街道,所以舞台方面并没有任何灯光、音响等设备。伴奏乐器也很简单,只用小鼓和挎板,这个时期的鼓儿词只具有鼓儿词一些最原始的形态。

(一)鼓儿词的说唱语言与演出场所

1.说唱语言

沁水鼓儿词产生于沁水县槐庄村,因为田王旦、田巴丹兄弟二人均为槐庄村人,因此,曲种的说唱语言均是沁水城东语言,故名沁水鼓儿词,沁水鼓儿词是一种传统曲艺表演形式,以说唱艺术为主,说唱语言主要以我县端氏、郑庄、苏庄、嘉丰等地的方言为主。鼓儿词中也存在“隐语”,也称“黑话”,比如气象方面说下雨就是“谢龙宫”。沁水鼓儿词的说书艺人所说的黑话被称为“四明春黑话”,比如一百说的是“一流”;三百说的是“三温”;一千说成“十足”等等。鼓儿词也有专业术语,比如开书即开始说话,帽头即首先说的小段节目、正本、主要节目或长篇节目,关书即休息一阵,杀书即演出结束。

2.演出场所

传统的沁水鼓儿词只需一人便可完成说唱与伴奏,所以不需要很大的空间,所以之前的演出都是在家庭、院落、街道,说唱内容主要以说家书为主,不用灯光、音响,也不用化妆、服装。后来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伴奏乐器的增加,它的表演者由个体转为了团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就是表演形式的完善,在演出场所上也有所改变,他们开始登台演出,但说唱内容还是以家书为主,所以在舞台美术方面没有特别的讲究,只是在“神书”时必戴礼帽,穿长衫。自1951年沁水曲艺队成立后,在舞台美术方面才有追求,开始在舞台上悬挂简单幕布,1966年以后,不少曲艺队在台口悬挂横幅,出示自己的队名。到1979年,曲艺队又转向说家书为主,二十世纪开始用汽灯照明,五十年代还用了高装“满堂红”灯。

(二)鼓儿词的伴奏乐器

沁水鼓儿词的乐谱在1950年沁水县曲艺队成立后,艺人开始攻学简谱。沁水鼓儿词的伴奏乐器最早是小鼓和挎板,由唱到伴奏都由一人完成,小鼓主要负责敲打出曲子的节奏,而挎板主要是用来控制节拍,这样的形式比较单一。到民国初年开始加入丝弦伴奏,1940年以后逐渐增加了二胡、京胡、低胡,打击乐器主要以小鼓、挎板、小釵为主。1950年以后,艺人开始使用“简板”。从这个时期开始沁水鼓儿词伴奏乐器的增加丰富了表演的色彩,也使得它的表演由个人转为了团体,在发展过程中是一个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也为后来鼓儿词的演出场所的变化做了一定的铺垫。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我们的文化传统正在无声地流失,众多民间艺术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衰落迹象,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在国内国外达成了共识。而作为一切保护工作的前提,加强对民间艺术的调查、整理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沁水鼓儿词极具代表性,对其进行现状调查、整理意义重大,也可以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资料。

(指导教师:冯晓玲)

猜你喜欢

沁水沁水县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山西沁水县上木亭村城隍庙剧场布局演进考
山西沁水县龙港镇上木亭村城隍庙明代舞楼
沁水盆地南部水动力强度判断方法研究与应用
沁水县:突出重点 监督聚焦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经济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