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非诚勿扰》的场景设计
2016-02-03周光毅
周光毅
《缘来非诚勿扰》的场景设计
周光毅
一、《缘来非诚勿扰》场景设计释放了主持人的自由空间
《缘来非诚勿扰》的舞台设计了三个表演区,第一个表演区是主持人的空间,除了面向参加节目的24位女嘉宾,也通过长长的T型舞台有了联系,并且获得了与评论嘉宾的互动,而在主持人的表演区间,既有与男嘉宾认识交流的展现,身后更是“惊喜空间”的悬念设计,让主持人有了更充分的表现环境。第二个表演区是女嘉宾的空间,半圆形的舞台设计,形成了稳重也具有平等的竞争效果,摄影机很容易拍摄到她们犀利的言论,更有彼此之间的竞争状态,而矗立在舞台右侧的“爆灯屏幕”,使画面瞬间产生戏剧效果,在主持中有了更方便的提示。第三个表演区是评论嘉宾的空间,这个从观众中凸显出来的小舞台,矗立在男嘉宾与女嘉宾的右侧,联系和缓和两个空间的交流,他们的言论或者代表观众,或者代表男女不同的生活态度,引导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社会化的解释。三个表演区的场景设计独具匠心,首先打破了传统电视录制的“第四堵墙”的概念,让舞台变成全景式的场景,摄影机不再受到人物关系的限制,尽情展现观众需要的不同反应,而男女嘉宾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交流,不再拘束或者紧张,而主持人可以随时调整现场节奏,不再拘泥于导演控制画面的传统概念,使得整个节目鲜活起来,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综艺节目的效果。
没有了“第四堵墙”的三个表演区,显示出空间的自由,主持人不但可以与对面女嘉宾交流,也可以及时介绍新上场的男嘉宾,并且在选择心动女嘉宾的环节,参与嘉宾主持的评论。在“初步印象”选择以后,主持人开始挑起在空间设计上的对立,让女嘉宾广泛发表意见,而男嘉宾回答提出的问题,主持人在中间控制局面,避免整个节目冷场也绕开敏感话题,在“基本介绍”之后,才将整个相亲场面炒热。男女嘉宾的相互对立过程中,评论嘉宾显现出客观的基本功能,他们从社会道德以及生活经验的角度,给予了前者更多的建议,解决了观众期待的是非观点,而主持人实时地解决引入下面的环节,让节目空间转换有了程序。接下来的“恋爱经历”等环节,主持人更是关照到所有的场景设计,让更多的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甚至将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引入,使整个表演空间获得了互动。在所有的选择尘埃落定以后,主持人开始了最大的场面调度,结尾的男生部分权利的翻转过程中,舞台的核心被转到了舞台的另一面,女嘉宾们成为硕大的背景,观众也从对女嘉宾的关注转到了另外一面,让节目的段落获得了高潮。显而易见,三个表演区的核心钥匙在主持人手中,无论是男嘉宾的出现,到选择心仪的女嘉宾,或者是唇枪舌剑,以及无论相亲成功还是失败,都具有戏剧性。节目具有的全景式视觉效果,带来了区别于其他电视综艺节目的风格,标志着中国综艺节目场景设计的新高度。
二、《缘来非诚勿扰》场景设计界定了评论者的角色
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的场景设计观念,来自于观众的剧场化的欣赏习惯,表演者与观众通常被分割成两大块,经典形式就是观众与演员的界限,即使有评论者的角色出现,也基本是演出的组成部分,不可能成为观众代表。电视综艺节目出现了评论者的角色之后,物理上的界限似乎变得模糊了,通常是将他们安排在观众的前面,结果形成了既不是演出者的角色,也不是观众角色的尴尬位置,电视观众并不满意这样的安排。《缘来非诚勿扰》的场景设计,不但在演播厅里分割出三个表演区,而且在表演区的周围也设计了两个物理化的层次,首先是主持人和嘉宾们转播上的交流层次,所有的表演者都通过这个环境联系,无论是主持人还是评论嘉宾,或者是团体化的女嘉宾和单一化的男嘉宾,都成为摄影机平面上的主体,阐述着整个节目的内容和推进。其次,在这个平面的下面是观众区间,这些安排好的电视观众成为了另一个层次,评论嘉宾似乎成为立体交流的媒介,观众的言论通过他们传达到舞台上。
《缘来非诚勿扰》上下结构的场景设计看似简单,其实包含着舞台美术设计的内涵,让主持人控制着全场的调度和节奏,而评论嘉宾却带动着观众的各种情绪和期待:第一,评论嘉宾与观众分为两个层次的场景设计,摈弃了评论者与普通观众的割裂,他们不再是背对观众的自说自话,其位置下面的四周都是普通观众,不时对舞台上的言论表述自己观点,哪怕是只言片语都被评论嘉宾引用,形成了舞台层次与观众群体的互动;第二,评论嘉宾被设计的位置高于观众,在电视转播的过程中形成了区间,评论嘉宾永远是镜头的唯一焦点,特别是他们的社会公众性,以及在人格上的魅力,让节目的两个层次既有区分,也充满整体融合的含义;第三,评论嘉宾对于舞台表演有着成熟的过程,在互动上不可能有主持人的娴熟,坐着的形式可以避免太多尴尬,也按照主持人的要求适时参与演出,相比其他电视综艺节目,《缘来非诚勿扰》的嘉宾更生活,更为观众喜爱和尊重。
《缘来非诚勿扰》对于评论嘉宾的设置,解决了摄影机在转播技术语言上的限制,镜头可以越过主持人与男女嘉宾的轴线,避免了摄影机设置上的盲区,而更多地展现全景化的电视空间。如果没有观众层次的电视场景设计,镜头只能在景别上多下工夫,存在着摄影机流动性上死板的问题,而评论嘉宾与观众席上的互动,特别是观众站起来发表看法时,摄影机在最大限度获得调度,跟随观众的站立坐下,甚至观众走上舞台参加演出,都使画面有了更多的取舍条件。将舞台的重心放在了以评论嘉宾为主的平面上,这就形成了主持人纵向为主的调度,而评论嘉宾以横向为依托的交流,以及对于观众俯角大广角的气氛,凸显了全景式舞台电视画面的灵活性,也让电视镜头的张力获得展现。《缘来非诚勿扰》的转播,在节目的开始阶段就显得气势磅礴,全景式的介绍中除了舞台的绚丽多彩,更能够感受到来自观众席上的人头攒动。
三、《缘来非诚勿扰》场景设计唤起了欣赏者的热情
《缘来非诚勿扰》的场景设计,基于电视观众的欣赏特点与欲望,除了舞台整体上的全景化以外,更注重电视化的节目处理效果:首先,节目的色调是大范围的蓝红色调,无论是女嘉宾的全背景效果,还是主持人不停地作场面调度的环境,都将整个舞台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场景设计中的细节非常丰富,24盏灯依次点亮,也通过移动镜头将女嘉宾介绍得非常清楚,而主持人上场后的整体灯光,让整个节目开场就掀起了热潮;其次,整个节目在进行过程中,任何活动都具有细节上的精妙处理,开场的男嘉宾出场的半圆形电梯,从脚到头的呈现过程完全符合观众期待,随着主持人开始介绍男嘉宾,全场女嘉宾的表情特征,以及观众的评头论足,都将人物的特点细节化地表现出来,特别是选择心动女生的过程,完全符合电视节目的悬念要求,将点选的过程以及表情行为,通过主持人的玩笑凸显出来,显得非常有趣;第三,嘉宾离场的半圆形拱门具有仪式感,无论男女嘉宾牵手成功与否,他们都必须从这里走下舞台,这样的告别形式无论悲喜,都是观众希望看到的,特别是有些男嘉宾是带着礼物来的,牵手成功以后带着大家的祝福,而没有牵手成功的男嘉宾,孑然一身地告别大家,更有感染力。
电视综艺节目的场景设计需要出新,改版后的《缘来非诚勿扰》更具激情,在全景式的舞台设计上出现了“意外惊喜”的区间,将空间扩展出了悬念,有几期在转门的使用上非常成功,有个男嘉宾为了心动女生素描了很多她的生活,舞台旋转以后让观众惊呼连连,将女嘉宾推到了感情认可的边缘,无论是接受或者是拒绝,都产生了非常好的戏剧效果。《缘来非诚勿扰》的转门设计很平常,在于空间的概念是全景式的延伸,首先,这个环境被设计在女嘉宾的对面,透过主持人的开启,有强烈的仪式感;第二,女嘉宾和观众同时看到的必须是意外,为了某一个特定的女嘉宾制定的产品,幸福感中有着观众对于女嘉宾的推动,让整个舞台重心被深入了一步,也非常切合相亲行为上的要求,具有电视综艺节目个性化的设计。
《缘来非诚勿扰》的观众区看似背景,其实很多故事就发生在观众表演区中,节目多次将男女嘉宾的亲友展现出来,观众更乐意看到亲友的态度,而在最后关键选择的时刻,亲友的期待更是符合观众的热情,男嘉宾的选择更是高潮的结尾,在音乐声中向评论嘉宾的告别,以及观众的掌声祝福,都成为节目特殊的效果。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为了获得电视观众的热情,总是有编导在现场鼓动观众,而《缘来非诚勿扰》却利用场面调度,获得了观众走上舞台的意外效果,而有的男嘉宾竟然喜欢上了节目工作人员,这样的戏剧效果更是获得了观众的欢呼,使场景不再限制于节目本身,更是将观众的概念延伸到了舞台之外,创造了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新理念。
诚然,《缘来非诚勿扰》还有需要丰富的地方。例如:“爆灯环节”揭开了女嘉宾期望的谜底,但是在场面调度上却没有什么变化,将本来可以继续丰富的戏剧冲突在很短的时间中回归平静,会让现场观众感到失望。牵手成功之后的采访,可以将两个人的感言放在演播厅之外,将节目的内容延伸到未来的期待中。
(周光毅:三江学院新传院教授、美国斯奎哈特大学世界文化与语言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