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研究现状述评
2016-02-03
邱小惠/湖北省浠水县社会劳动保险事业管理局
1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研究发展状况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学术界开始出现关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研究。国内第一篇相关论文发表于1986年。1986年,黄宗忠在《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试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一文,着重分析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未来发展前景,并就“‘一体化’的价值与方法、成因、未来模式以及对策进行探讨”[1]。黄志康也是国内较早研究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学者之一,对涉及“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等档案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2]。总体来看,整个80年代只是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研究的初步阶段,这段时期文献数量、研究学者、研究领域等方面尚不成熟。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下,国内学术界持续关注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研究,但这一时期的文献数量少之又少。从1990年到1999年的10年间,涉及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文章仅有15篇,并且其中包括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论文类文章。进入21世纪后,这一情况有所改观。自2000年至2015年的15年间,涉及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文章共136篇,数量上实现大幅度增长。
1986年至2015年,以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为主题的论文大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7年以来,论文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尽管文献数量仍然存在起伏)。2008年以来,受国际社会“云时代”“大数据”等计算机与数据分析等领域新兴热词的影响,以及“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3]等技术手段的兴起,学术界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其中2008年的论文达到18篇,创下历史新高。期刊文献的持续增长反映了中国学术界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关注越来越多,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除了数量不断增加外,涉及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文献在质量上也有了很大突破,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数量有了可观的增长。除此之外,一些学者也开始著书立作,开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进行系统化研究[4]。
2 国内学术界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研究的主题及分类
通过对研究样本论文进行整理分析,大致可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研究分为以下类型:
2.1 介绍型
此类研究主要是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和大致分析,包括类别、历史发展、基本要素、机制、内在属性等方面的研究。张丽华认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管理在新时代背景下已成必然趋势,并分析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概念、学科逻辑、历史发展及现状,最后提出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措施和发展路径[5]。胡隆坤重点分析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内在依据,认为“一体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图书、情报、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并认为这三者性质、载体、管理方法的相同性为实现一体化奠定了基础[6]。叶鹰则着手探讨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学理基础,指出“以信息本体论、经验认识论和使用价值论构成的哲学基础和用资源—人员—服务构成的理论轴心可以作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学理基础;而图书、情报、档案在资源、人员、服务管理中分别采用不同的指导原则又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分立提供了理由,也正是其差异的根源”[7]。
2.2 特定领域研究
该部分研究主要是针对具体的特定领域,如对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等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研究。刘建丽认为图书、情报和档案的分散储存和使用,抹杀了三者作为高校信息资源的本质属性,不利于资源的统筹发展、集中管理、综合利用。实施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可以进一步优化高校的信息资源配置,减少重复建设和投入,最大限度发挥信息资源在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中的作用[8]。高虹探讨了科研院所机构中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问题,认为为了适应当今信息的高速发展,面对纷繁复杂、种类繁多的信息资源,以及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大趋势,要加强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建立统一的管理和运作机制,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为信息建设和管理服务积极开拓,在数字化信息服务领域和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9]。也有一些学者探讨了私家图书档案馆[10]等特定领域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问题。
2.3 新的时代背景研究
这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网络背景和信息时代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新发展,以及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如何做出自身的调整以适应新的时代背景。谭远宏、赵云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问题置于新的网络大环境下,探讨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在网络背景下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组织保障、技术支持、人才保障和制度保护四个维度提出建立虚拟的一体化信息中心,以此来应对新环境下的挑战[11]。罗晓玲认为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一体化趋势在网络背景之下愈发明显。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一体化使传统图书馆功能得到了升级,然而一体化的具体落实出现一些问题,作者进而从健全法律法规、提升从业人员水准、统一技术标准等领域提出若干应对举措[12]。李丁、孙颖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的一体化建设既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阐述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而提出加快信息技术发展、加强三者沟通与交流等应对措施[13]。张芳霖则指出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要完全实现三者的一体化会涉及诸多困境,任务较为艰难,试图从虚拟的馆际间达到统一管理,做同样的工作,为同样的对象服务的可行性研究入手探讨三者“一体化”问题[14]。还有一些学者着眼于电子政务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的整合问题及所面临的挑战。
2.4 趋势问题研究
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吸引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面对这一趋势应该采取的举措。马仁杰和孙明慧认为信息时代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发展是必然趋势,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的运用,网络化、智能化、海量化、渗透化、缩微化的高速发展加强了这一趋势的发展,还强调图书情报档案在信息时代下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并非一般意义上简单的机构融合,而是一种数字化的网络环境下的融合,即虚拟图书馆、虚拟档案馆、虚拟情报所的融合[15]。李沂秋认为图书、情报、档案三者在新的网络信息时代下实现一体化管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应该采取的措施,网络信息时代下图书、情报、档案三者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已然成为一种趋势。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的急剧发展与变革,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急剧增长,人们希望信息部门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模式,适应社会的需求[16]。
2.5 管理途径研究
图书、情报、档案三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渐趋融合,新的一体化发展方向必然需要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途径来加以引导和管控。因此,这一部分的研究主要在于如何对新的信息技术和时代背景下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进行管理。刘金兰认为,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是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图书、情报、档案的资源共享,必须建立文献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服务于一体的管理,改变原来分散的小规模的服务方式,完成规模化、系统化、网络化服务[17]。刘孝文、张海英在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联合是一体化管理的组织保障;网络化管理是实现一体化的途径;信息服务能力是一体化管理的核心和目标。最后针对当前我国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即加强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普及;进行资源整合,从一体化的角度购置设备;加强一体化领域的人才培养[18]。
3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图书、情报、档案同出一源,三者之间存在诸多共同特性,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突飞猛进发展,强化了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一体化趋势。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更加引人瞩目,三者之间一体化的整合与运用也必将日益盛行。在可预见的未来,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在实践中会得到更多的利用。
3.1 研究前景广阔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研究在我国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领域还处于初始阶段,具体表现为研究论文文献数量少(尽管论文数量呈现出增长趋势,但总体来看其基数小,数量有限)、研究领域较狭窄、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尚不成熟。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科学化等的进一步提高,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必然会成为未来社会的热点问题,对其理论探讨和实践运用也必将越来越广泛。因此,图书馆学或档案学或情报学等单一领域的学者要开拓研究领域,加大三者一体化趋势的研究。
3.2 问题领域的研究需进一步拓展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是一个宽泛概念,指“在共同的目标和原则以及工作方法和模式下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资源共享”。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侧重强调三者间的资源整合,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信息资源共享[19]。学者们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研究多集中在综述介绍、特定领域、新的时代背景、一体化趋势问题以及管理途径等领域,然而在新的信息技术大背景下,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研究不应止步于此。未来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必然走向多样化、多层次,并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理论价值也将逐渐显现。
3.3 理论水平与实践运用并重提升
随着中国图书馆学或档案学或情报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领域的研究人员将逐渐增多,关注的层次将更加多样化,研究的质量与水平也将逐步提高。然而,当前学术界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研究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今后研究的重点应聚焦于如何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推动学界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走向成熟和完善。
注释与参考文献:
[1]黄宗忠.试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发展趋势[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6):89-96.
[2]黄志康.当前档案学研究中争鸣的几个问题[J].湖南档案 ,1986,(06):7-8.
[3]大数据(百度百科)[EB/OL].[2016-01-28].http://baike.baidu.com/link?url=aXpUgrEEGqLaNBXf8 M5lLL8bS7MbEVMdR8itBPuLtGiAZHgeKH6SJtVnxJ-8lNmQ5iw1Cclw31GCYcAph40ssqKogrikQRpNggy4-b8jfVu.
[4]金波.图书情报档案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辑)[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5]张丽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学科逻辑、历史进程、现实问题与发展路径[J].重庆图情研究,2010,(01):7-10.
[6]胡隆坤.试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内在依据[J].贵州档案,1994,(04):26-28.
[7]叶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学理基础探讨[J].图书馆杂志 ,2009,(01):19-21.
[8]刘建丽.关于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实施问题的思考[J].枣庄学院学报,2013,30(04):141-144.
[9]高虹.科研院所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J].经营与管理,2012,(08):55-56.
[10]张学辉,裴友泉.私家图书档案馆的新概念——关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再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09):28-31.
[11]谭远宏,赵云.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02):109-111.
[12]罗晓玲.基于网络背景下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4):147+37.
[13]李丁,孙颖.信息时代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10):116-117.
[14]张芳霖.信息时代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3,(03):84-87.
[15]马仁杰,孙明慧.新形势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以及两个一体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23(06):68-70.
[16]李沂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信息管理的新趋势[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01):87-88+91.
[17]刘金兰.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S1):49-51.
[18]刘孝文,张海英.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构建[J].兰台世界,2008,(10):41-42.
[19]王晓.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动力机制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02): 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