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的中国“大同”和世界“大同”概念辨析

2016-02-03陶季邑

安徽史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全集孙中山理想

陶季邑

(暨南大学 社会科学部,广东 广州 510632)



孙中山的中国“大同”和世界“大同”概念辨析

陶季邑

(暨南大学 社会科学部,广东 广州 510632)

孙中山主张将来中国所实现的“大同”和将来世界所实现的“大同”在思想来源和内涵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这两者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所以,国内一些学者的说法,亦即:孙中山主张,先是中国实现“大同”,然后将中国的“大同”理想“推广”到全世界,最终在全世界实现这种“大同”,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在研究孙中山的“大同”思想时,总体上应将孙中山一生中所谓的将来中国“大同”看成是其民生主义内容,将其所谓的“世界大同”看成是其对外思想或民族主义内容。当然,这两者中的“大同”存在若干共同点,如都“不得为私”,都实行平等和互助的原则,等等。但它们毕竟不是同一个概念。

孙中山;中国“大同”;世界“大同”

孙中山一生中经常谈论并追求“大同”。一方面,他主张,将来中国要实现“大同”。如1912年10月14至16日在上海中国社会党的演说中说道:“我国今日而言社会主义”,“自此演进,不难致大同之世。”*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73—174页。1921年12月10日在《军人精神教育》一文中又说道:“此次革命成功后”,要“实现”“大同世界”,“造成庄严华丽之新中华民国,且将驾欧美而上之。”*③⑤⑥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199—200、283、196—197、199—200页。另一方面,他又同时主张,将来世界要实现“大同”,亦即实现其所谓的“世界大同”。如1912年1月1日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道:“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23页。。1914年6月在《〈战学入门〉序》中又说道:“世界大同,可指日而待。”③可见,孙中山的“大同”有两个:将来中国所实现的“大同”和将来世界所实现的“大同”。

那么,孙中山所谓的将来中国所实现的“大同”和将来世界所实现的“大同”(亦即将来“世界大同”中的“大同”)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呢?对此,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孙中山搞的‘大同’,不仅是在中国,而且是要推广至于全世界,即‘世界大同主义’。”也就是说,孙中山还要“在全世界实现”他的“‘世界大同’理想”*吴雁南:《孙中山与传统大同思想的基本终结——兼论孙中山的“大同”理想的一些可行性问题》,《史学月刊》1991年第1期,第69页。戚其章和陈俊民等学者也持此说法。详见戚其章:《论孙中山的“大同主义”说》,《安徽史学》1999年第1期,第58、60页;陈俊民:《孙中山大同理想的终极关怀(论纲)》,《浙江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第3页。。其实,这种说法过于简单。笔者觉得,孙中山所谓将来中国所实现的“大同”和将来(全)世界所实现的“大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这两者的思想来源有所不同,其内涵也有些不同。下面就此略作分析。

一、孙中山的中国“大同”和世界“大同”在思想来源上有所不同

先看孙中山所谓的将来中国“大同”之思想来源。孙中山1921年12月10日在《军人精神教育》一文中说道:“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⑤“此次革命后”要实现“孔子之理想的大同世界”⑥。1924年8月10日在民生主义第二讲中又说道:“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⑩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506、479页。。可见,孙中山的中国“大同”理想主要来源于古代中国孔子“大同世界”即其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思想。

孙中山所谓将来世界也实现“大同”,即其“世界大同”理想,则主要来源于近代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谓的“世界大同”学说。如孙中山1912年9月3日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中说:“今世界先觉之士,鼓吹大同主义者已不乏其人,我五大种族皆爱和平,重人道,若能扩充其自由、平等、博爱之主义于世界人类,则大同盛轨,岂难致乎?”*⑨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7卷,第115、221、165、165,169页。1913年2月23日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的演说中又说道:“近日社会学说,虽大昌明,而国家界限尚严。国与国之间,不能无争。道德家必愿世界大同,永无争战之一日。我辈亦须存此心理,感受此学说。将来世界上总有和平之望,总有大同之一日。”⑨可见,其“世界大同”理想主要来源于当时“世界先觉之士”或世界“道德家”的“世界大同”学说。

那么,孙中山所谓的这些世界人士究竟是指谁呢?孙中山1924年8月3日在民生主义第一讲中对此解释说道:在马克思的学说问世以前,世界“一般道德家”鉴于“人类受了痛苦反不容易得衣食”,“便发明了社会主义的学说”,来解决人类痛苦问题。“所以从前(世界上)一般讲社会主义的人多半是道德家。”“先知先觉的人发明了这个道理(指‘发明了社会主义的学说’,引者注)之后,自然可以得多数人的同情心来表示赞成。所以这个学说一经出世之后,便组织得有社会党。”“但是从前讲社会主义的人都是乌托邦派,只希望造一个理想上的安乐世界,来消灭人类的痛苦。”⑩由此可见,孙中山这里所谓的世界“道德家”和世界“先知先觉的人”*孙中山认为,“先知先觉者即发明家也”。见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53页。,均是指近代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事实上,孙中山在其著作中经常谈到欧文、傅立叶、布朗基等等近代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孙中山看来,当时世界上这些所谓的“社会主义家”“主张人道”,“扶持公理”,追求“一个理想上的安乐世界”,设想在这个安乐的世界里,没有竞争和战争,人类平等,等等。这些近代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世界)大同”思想自然直接影响到孙中山这位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追求和构想“世界大同”。

二、孙中山的中国“大同”和世界“大同”在内涵上有些不同

孙中山所谓将来中国的“大同”和将来世界的“大同”在内涵方面主要有两点不同。

(一)总体上来讲,孙中山一生中所谓的中国“大同”是就中国国内民生问题而言的,主张国家要“谋公众生活”,“使人人享受经济上平等之幸福”;而其“世界大同”则是就世界各国之间关系问题而言的,主张世界各国之间要“和睦友好”,包括中国要与世界各国“增睦谊”,从而推动“大同”亦即世界大家庭早日到来,还主张中国人民以传统的中国文明作为基础,主导将来全世界进至这个“大同”境域。

先看孙中山的中国“大同”。孙中山看到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解决民生问题,“贫富不均”,最终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爆发。为使中国将来不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覆辙,他主张中国“政治革命”取得成功后应当从事“民生革命”,解决国内人民生计问题。换言之,孙中山希望将来中国实现“贫富均等”,国民“达到生活上幸福平等”*③⑦⑧⑨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7卷,第399,490、477、114—115、48、188、114页。。孙中山的中国“大同”理想因此而生。孙中山1921年12月10日在《军人精神教育》一文中说道:将来中国“大同”如能“实现”,“则民不争”。在这个“大同世界”里,“所有人民之衣、食、住、行四大需要”,“国家皆有一定之经营”,“为公众谋幸福”*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197,199—200、260页。。1923年10月29日在广州大本营对各界人士的演说中又说道:中国“大同”理想的目的“在使人人享受经济上平等之幸福,而无不均之患”③。1924年8月10日在民生主义第二讲中甚至说道:在将来中国的“大同世界”里,实行三民主义,“民有、民治、民享”,“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⑤⑥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506、396、506、388、388页。尽管晚年孙中山的中国“大同”理想已经发展到将实行三民主义等同于在中国实现“大同”,尤其是将“民权主义”也纳入其中国“大同”理想的范畴⑤,但他仍强调中国的“大同”要解决民生问题,如在民生主义第二讲中主张将来中国的“大同”理想“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⑥。显然,总体上来讲,孙中山一生中所谓的中国“大同”关怀的是中国国内民生问题,“谋公众生活”,“使人人享受经济上平等之幸福”(晚年其中国“大同”则有些例外,包含三民主义尤其是“民权主义”)。

但孙中山的“世界大同”则是就世界各国(或各民族)之间关系问题而言的。这里有必要先探讨这个“世界大同”中的“大同”之内涵。孙中山1912年9月3日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中解释说:“蒙昧之世,小国林立,以千万计,今则世界强国大国仅六、七耳。由此更进,安知此六、七大国不更进而成一世界唯一大国,即所谓大同之世是也。”此篇演说中还将“世界大同”理解为“全世界合为一大国家”⑦。此外,他曾将“世界大同”解释为“中外一家”⑧。所以,孙中山所谓“世界大同”中的“大同”意指(世界所有国家)合为一个所谓的“大国家”即世界大家庭,原有的国家均已消亡。

在孙中山看来,进入民国后,交通越来越方便,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所以,全世界国家将逐渐融为一个大家庭,或者说“现今世界日趋于大同”⑨。鉴于“世界大同”渐成“世界潮流”*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47页。,同时民国初年国际关系的现状极其恶劣,如西方列强主导世界体系,“以武装求和平,强凌弱,大欺小之事”时而发生,包括西方列强不断欺凌和践踏中国。热爱世界和平和反对强权政治的孙中山对此现状极为不满。孙中山因而产生其“世界大同”理想。他主张,世界各国理应顺应“世界大同”这个潮流,追求“大同”这个世界大家庭,促使它早日到来;为此,世界各国之间要“和睦友好”。包括中国也要与世界各国“增睦谊”,这既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维护世界和平,也有助于推动世界渐趋于“大同”和逐渐消除强权政治。孙中山1912年1月1日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道:“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23、139页。1912年9月上旬在北京回访四国银行团的谈话中又说道:“更冀世界各国共进大同,永不至再有战事。”*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238页。1923年2月24日在《实行裁兵宣言》一文中仍然说道:中国“卒与列强共跻于平等大同之域。”当然,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前,孙中山在对外关系问题上一直主张与西方列强“益增睦谊”,“共进大同”,他这样做,还有现实原因,亦即寻求帝国主义列强支持和援助其革命事业,“结果一切落空”,“反而遭到了无情的打击”*《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4页。。所以,晚年孙中山开始放弃以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向以苏俄为代表的国际革命力量寻求援助和支持。国民党“一大”宣言中,孙中山就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此后,他在处理与各国关系的问题上明确主张“要抵抗”“世界的列强”,甚至“要消灭”“那些帝国主义”,与此同时扶持世界弱小民族,与这些弱小民族共进“大同”。

孙中山的“世界大同”不仅主张中国与世界各国“增睦谊”以推动世界渐趋于“大同”,而且主张中国人民以传统的中国文明作为基础,主导将来世界进至“大同”境域。如孙中山1924年3月2日在民族主义第六讲中说道:“(我们四万万人要)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

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1923年1月29日在《中国革命史》一文中说:“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这表明,孙中山至此才明确地将其“世界大同”理想当成其民族主义对外目标。

(二)孙中山所谓的将来中国实现的“大同”是“无一夫不获其所”、“丰衣足食,家给人足”、所有国民“一生无忧无虑”的完美社会。但其所谓的“世界大同”只是世界将被统一起来,国家消亡,没有竞争和战争,充满和平,人类平等,各民族和睦共处。

先看孙中山的中国“大同”。在他那里,这个“大同”将是一个完美的社会,表现有二。其一,将来中国“大同之世”将消灭“尊卑贵贱之阶级”,人人劳动而不为己,各尽其事,各执其业,各得其所,幸福并且平等地生活。孙中山1912年10月14至16日在上海中国社会党的演说中说道:在中国的“大同之世”里,“人民既不存尊卑贵贱之见,则尊卑贵贱之阶级,自无形而归于消灭。农以生之,工以成之,商以通之,士以治之,各尽其事,各执其业,幸福不平而自平,权利不等而自等。”*⑤⑥⑨⑩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7卷,第174、594、392、571、115、192、221、399页。其二,在将来中国的“大同世界”里,人人思想高尚,相亲相爱,博爱无私,安老怀少,丰衣足食。孙中山1921年12月10日在《军人精神教育》一文中说道:“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人人不独亲其亲,人人不独子其子,以教以养,责在国家。”“至于此时,幼者有所教,壮者有所用,老者有所养。”*③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197,199—200、196页。总之,在孙中山看来,这是一个完美的社会:人人“有高尚思想”③,“丰衣足食,家给人足”*⑧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533、506页。,“自幼到老,一生都受国家的恩惠”⑤,“达到生活上圆满的幸福”⑥,“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305、139页。;在这个社会里,“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⑧、“一生无忧无虑”⑨。

但孙中山的“世界大同”只是整个世界将被统一起来,“全世界合为一大国家”,原有的国家均将消亡,没有竞争和战争,世界处于和平状态,人类平等,各民族和睦共处。孙中山1912年9月3日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中说道:“世界大同”里,“泯除国界”⑩。1912年10月26日在南昌军政学联合欢迎会的演说中说道:“(世界)大同时代”,没有“竞争”。1913年2月23日在《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的演说》中说道:“世界大同”之日,“永无争战”,世界处于“和平”状态。此外,孙中山1923年2月24日在《实行裁兵宣言》一文中说道:要进至“平等大同之域”。毛泽东1926年1月10日在《政治周报》第4期发表《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一文,也认为孙中山主张实现“人类平等世界大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页。。可见,孙中山的“世界大同”是人类平等的世界。而在孙中山那里,“民族主义即世界人类各族平等”,所以主张人类各民族平等的孙中山之“世界大同”理想自然属于其对外思想或民族主义范畴。

可见,总体上来讲,孙中山一生中所谓的中国“大同”是就中国国内民生问题而言的,主张国家要“为公众谋幸福”,“使人人享受经济上平等之幸福”;而其“世界大同”则是就世界各国(或各民族)关系问题而言的,主张世界各国之间要“和睦友好”,包括中国与世界各国“增睦谊”,共同追求“大同”亦即世界大家庭,并推动这个大家庭早日到来,还主张中国人民要以传统的中国文明作为基础,主导将来全世界进至“大同”。另外,在孙中山那里,中国的“大同”将是一个完美的社会。而其“世界大同”只是整个世界将被统一起来,国家消亡,没有竞争与战争,充满和平,人类平等,各民族和睦共处;它缺乏孙中山为将来中国“大同”所作的那些美好设想,如“无一夫不获其所”、“丰衣足食,家给人足”、所有国民“一生都受国家的恩惠”,“达到生活上圆满的幸福”,“一生无忧无虑”,等等。显然,两者的内涵有些不同。

结 语

综上所述,孙中山主张将来中国所实现的“大同”和将来世界所实现的“大同”在思想来源和内涵方面均有所(或有些)不同。因此,它们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所以,前面提到的国内一些学者的那种说法,亦即:孙中山主张,先是中国实现“大同”,然后将中国的“大同”理想“推广”到全世界,最终在全世界实现这种“大同”,这一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在研究孙中山的“大同”理想或思想时,总体上应将孙中山一生中所谓的中国“大同”理想看成是其民生主义内容,将其“世界大同”理想看成是其对外思想或民族主义内容。当然,这两者中的“大同”在内涵上存在若干共同点,如都“不得为私”,都实行平等和互助的原则,等等。但它们毕竟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将这两个“大同”混淆起来。

责任编辑:方 英

Discrimination between SunYat-sen’s Two Concepts of China’s “the Great Harmony” and the World’s “Great Harmony”

TAO Ji-yi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

Sun Yat-sen’s “ the great harmony ”,that will be realized in the future of China,is different from his another “ the great harmony ”,that will be realized in the future of the world,in the respects of ideological sources and intension.Therefore,the two are not the same concept.So,one saying from some Chinese scholars that Sun Yat-sen advocated China first would realize “ the great harmony ” and then would expand it to the whole world,is worth discussing.When we study his “ the great harmony ”,on the whole,we should regard China’s “ the great harmony ” in the future in his life as his content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and regard the world’s “ the great harmony ” as his content of diplomatic thinking or nationalism.Of course,the two “ the great harmony ” have some common points,including “ going against private purpose ”,carrying out principle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assistance and so on.But,they are not the same concept after all.

SunYat-sen;China’s “ the great harmony ”;the world’s “ the great harmony ”

K825.81

A

1005-605X(2016)06-0045-04

陶季邑(1964- ),男,湖北罗田人,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全集孙中山理想
严复全集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陈望道全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