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侨领万里感恩北方大哥
2016-02-02老歌
文 老歌
欧洲侨领万里感恩北方大哥
文老歌
命运坎坷恩人倾力相助
今年44岁的孙胜荣,1972年出生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浙江丽水市青田县温溪镇港头村。家中8个兄弟姐妹,孙胜荣是老幺。由于青田县多山少地,一家10口人生活拮据,温饱都成问题。
1987年,迫于生计,初中还没毕业,15岁的孙胜荣便远赴江苏徐州,投靠在那里开理发店的兄长,当了学徒兼洗头工。当时,24岁的徐州市民张爱民是理发店的常客。孙胜荣经常为他洗头,服务态度好加上老实本分,久之孙胜荣和张爱民便有了一些交集。但不久孙胜荣就离开了徐州。
也许是命中注定他俩有缘。1988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张爱民到温州出差时,竟然在街头偶遇了孙胜荣。此时的孙胜荣在一家汽修厂打工,穿着一身油腻漆黑的工作服,蓬头垢面,脸庞黄瘦。见此,张爱民心生悲悯:“兄弟,混得不如意,遭罪了吧!”说完,张爱民把孙胜荣拉进附近一家小饭馆,特意点了红烧牛肉、红烧蹄髈几个荤菜。几杯老酒下肚,孙胜荣泪水涟涟地向大哥倾诉打工的坎坷心酸:“大哥,我没有一技之长,4个月就换了3份苦差,可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根本没脸回老家见父母。”张爱民闻之打气说:“兄弟,天无绝人之路,你会理发手艺还怕没饭吃,你干脆到徐州来吧,我帮你。”大哥的古道热肠令孙胜荣既意外又感慨。经过慎重考虑,他带上几件随身衣物便踏上了去徐州的火车。
这时孙胜荣的哥哥已不在徐州,理发店也关门了。所以,他只有投靠没有血缘关系的张爱民。而张爱民不久前才有了份稳定工作,担任一家阀门厂业务员,一个月工资90元。张爱民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他拿出一年的工资1000元送到孙胜荣手里,而当时在徐州理一次发仅仅5毛钱。他鼓励孙胜荣:“兄弟,相信自己,好好干,我是你的坚强后盾,这钱你先拿去,赚了还我,赔了权当我投资了!”不仅如此,张爱民还请了几天假,辗转奔波市区大街小巷,最后在徐州老东门附近租了间20多平米的门面房,买涂料亲自刷墙,置办齐理发店所需的沙发和工具,开了间新潮理发店。
理发店开业初期雇不起人,孙胜荣一个人忙起来经常没时间做饭。张爱民心里挂念着这个江南小弟,利用下班时间骑车10多公里,每天往返4次,不仅从厂里食堂带去热饭菜送到店里,还帮他招呼客人打打下手,竭尽全力支持他创业。尽管孙胜荣非常勤奋,但由于竞争激烈,理发店生意始终不温不火,无奈,孙胜荣只得歇业,回杭州参军入伍。不巧,孙胜荣走时,张爱民也换了一家单位正在上岗培训, 歇了两周没来店里。由于当时通讯不发达,两人从此失去了联系,此后20多年没再相见。
功成名就三次寻恩人
改革开放初期,浙江青田掀起了一股出国热潮,孙胜荣也随乡亲们加入到了海外淘金大军中。1995年刚到西班牙时,因没有本钱,孙胜荣端过盘子,做过厨师,摆过小摊,在异国他乡尝尽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因为从小在农村吃苦耐劳,咬着牙坚持下来的孙胜荣慢慢进入当地小商品经营行业。经过多年打拼,他终于在西班牙成就了一番事业,拥有了自己的小商品集团——依依集团,成为中西百货协会主席团主席和欧洲华人商会副会长,一跃成为西班牙知名侨领。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从没有忘记帮助过自己的张爱民,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去找恩人。
2008年春天,孙胜荣专门回国只身前往徐州找恩人。市区面貌早已焕然一新,连当年开理发店的路段都已找不到,在1000万人口的徐州,寻找一个只知道姓名的人犹如大海捞针。孙胜荣租辆车拿着地图,一条街道一条街道找。每次回国,孙胜荣都要把20多年前的“一饭之恩”和千元资助的故事对街道工作人员讲一遍,虽然很多人都是感动的,语言都是鼓励的,可是由于恩人信息量较少,结果总是失望落空,无功而返。此后,孙胜荣多方托人打听,恩人的线索犹如断线的风筝没有丁点消息。有恩无法回报,成了孙胜荣挥之不去的遗憾和心病。每当和西班牙侨团奔波在国内各大城市投资考察,一到下榻的酒店,多少个夜晚,孙胜荣夜不能寐。在他眼里,知恩图报,不仅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和义务,也是自己良知与心境能获得宁静的唯一途径。
2010年,孙胜荣利用回国进货机会,再次来到徐州。这次,在好心人帮助下他找到了大哥当年工作、生活的地方,但仍没有张爱民的消息。孙胜荣不言放弃继续坚持着,坚信总有一天会找到。
2012年7月,孙胜荣带着希望再次来到徐州。这次他安排出足够时间,选择地毯式寻找方法:一条街一条街地找,一户一户地问。一次,他听人说张爱民住在一个老旧小区12号楼7楼,心头一阵狂喜飞奔到楼下,一口气跑上去,但开门的却是陌生面孔,令他大失所望。就这样,孙胜荣在烈日下整整寻找了3天,一天换好几套衣服,仍旧一无所获。急切之下,孙胜荣想到求助警方寻找突破口。徐州市云龙湖派出所所长王腾碧被知恩回报的孙胜荣打动了,热情接待了他。根据孙胜荣提供的名字和年龄,他从户籍数据库里检索到140多个“张爱民”。经过仔细辨认,最终确定了最相似的一个,孙胜荣长吁一口气,按照这个张爱民资料上的地址找去,没想到张爱民早已搬家离开。孙胜荣心似冰冻:“大哥啊,你究竟在哪里,你是在考验我的心诚不诚吗?”折回派出所,民警又通过技术手段找到了这个张爱民的手机号码,可电话打过去一直没人接听,这下孙胜荣彻底焉了,“也许我和大哥真的没缘分”。孙胜荣绝望地买好回程机票准备次日返回西班牙。
第二天一早,不死心的王腾碧再次拨打了那个电话,没想到竟然打通了。根据孙胜荣提供的线索,警方最后确定这个人就是孙胜荣要找的张爱民,于是马上通知了孙胜荣。正退房准备离开徐州的孙胜荣得知情况惊喜得头皮一阵酥麻,他仰起头做了一次深呼吸,狂跳的心始终抑制不住,在这个人生最美妙最动情的时刻,一幕幕往事浮现出来。于是孙胜荣马上报出入住的徐州电力宾馆房号,张爱民立马打车来到宾馆。2012年7月23日上午10时许,在宾馆门口,分别25年的两人10米开外就认出对方,然后快速奔跑紧紧拥抱在了一起,孙胜荣大呼:“老天呀,这不是做梦吧!”他热泪盈眶哽咽道:“恩人呐,您让我找得好苦,爱民大哥,终于找到你了,我真的太幸福了!”而张爱民则激动得怔怔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良久才呢喃道:“阿云(孙胜荣在徐州时的小名)老弟啊,我也日夜想念你啊,你年轻时遭遇坎坷挫折,只要是朋友都会那么做的,倒是你20多年不变的感恩之心,好感人呐!”孙胜荣紧紧握住张爱民的手说:“这么多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每年一到春节我就想到恩人还没找到,总很失落,今天了却夙愿了!让我们做一世的兄弟!”当天孙胜荣也不走了,和张爱民把酒言欢彻夜长谈,以解分手多年相思之苦……
千万酒庄见证一世兄弟情
原来,当年张爱民最后到了徐州一家机械公司上班,2011年他买断工龄下岗,开了个小超市谋生。孙胜荣感觉张爱民这样太辛苦,便提议:“大哥,要不我在徐州给你买两套房子养老吧。”张爱民想也没想便严辞拒绝:“使不得,千万使不得,我当时帮你,完全是因为把你看作亲弟弟,从没想过要什么回报,你这样报答会使我们纯洁的友情镀上铜臭!再说我现在生活虽然清贫但也过得去,并不需要别人资助。”大哥率真朴实的话让孙胜荣汗颜,是啊,大哥当时萍水相逢帮自己完全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兄弟情!
直接给房子不要,为了能够经常见到张爱民,让自己在徐州这个第二故乡有个家,孙胜荣想到了一个办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通过市场考察发现,徐州人比较喜欢休闲生活方式,饮食上喜好白酒,酒店餐桌上却鲜有红酒身影,而地道的洋口味红酒市场上见不到。凭借敏锐的市场判断,孙胜荣决定利用自己在西班牙的便利,在恩人所在城市投资1000多万元开办酒庄。
2012年12月,孙胜荣在徐州闹市区商业步行街创办了一家约1000多平方米的红酒庄——凯茜蕾酒庄。酒庄主营西班牙红酒和橄榄油,由张爱民任董事长,全权负责经营打理酒庄。开业那天,孙胜荣坦诚地告诉大哥:“就像当年您拿钱给我开理发店一样,我也压根没想过借酒庄盈利,做这个投资是希望让我们兄弟俩有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培养我们的生活情趣与共同语言。”张爱民被孙胜荣的真诚深深打动了:“老弟啊,你把这么大店面交给我运作,是对我的信任,我没有理由不尽全力经营好。”自从有了这个酒庄,孙胜荣一回国,徐州便成了必经之地,兄弟两人见面叙旧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但孙胜荣从不对酒庄经营状况进行核算,从不过问酒庄是亏还是赚,只交代大哥玩得高兴他的心情就好,没货就随时联络。如今,酒庄已经开了3年,运行良好,效益不菲,西班牙红酒文化在当地风靡一时,酒庄附近大小酒店,70%的客人都选择好而不贵的西班牙红酒。为扩大市场份额,张爱民聘请了两名下岗职工及几个勤工俭学的贫困大学生打理酒庄。虽然生意不错,张爱民还是费了很大精力学习经营管理,“我虽然不指望酒庄挣大钱,但绝对不能辜负兄弟的信任”。
在孙胜荣心里,他早已把张爱民当成可以托付终生的亲大哥。每逢佳节倍思亲,2013年后的每年中秋与春节,孙胜荣必偕妻小从西班牙飞到徐州,和张爱民一家共度佳节。有一年春节期间,50多岁的张爱民不小心扭了腰,卧床休养不能动,每天都由孙胜荣抱着去上厕所,背着他下楼遛弯晒太阳。哥俩超越血缘荡气回肠的人间大爱,传遍了徐州街坊社区,孙胜荣自豪地说:“徐州是我第二个家,爱民哥就是我一辈子的大哥。”
为了传递大哥的爱,孙胜荣虽然平时为人低调,但青田家乡一旦有需要帮扶的人,他从来都是义不容辞。只是别人捐100万,他就捐99万。他不喜欢出风头当第一,是因为他不想引起别人的关注,他觉得做好事就应该低调。不久前,孙胜荣还创建了一个名为“微爱善行”微信爱心群,目前已拥有150名爱心人士,群友来自社会各界,包括各个年龄层的华侨、商人,建群的初衷是帮助青田贫困地区的孩子,孙胜荣表示:“表面上我们在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其实,我们是在帮助自己,因为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人越多,这个社会才会越文明、越进步、越亲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