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争端 无伤油价
2016-02-02王海运
南海争端 无伤油价
王海运专栏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回顾国际能源关系的历史,几乎所有重大地缘政治事件都会引起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南海争端似乎也不应例外。
南海航道承载着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90%以上的石油运输。经南海航道运输的LNG占到世界LNG总贸易量的2/3。此外,每年在南海开采的石油达5000多万吨。在如此重要的海域发生如此严重的地缘政治事件,按照常理无论如何也会对国际油价产生一些影响。
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6月初,美国“艾森豪威尔”号和“里根”号两个航母编队首次全部驶入南海进行活动。但此间,纽约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分别仅下降0.09美元/桶和0.03美元/桶。7月5-11日,中国三大舰队实兵演习在南海西沙海域展开。在此期间,油价下降最多日仅为2.39美元/桶,上浮最多日仅为0.83美元/桶。7月12日,南海仲裁结果出炉,当日国际油价上浮2.22美元/桶,次日却下降2.21美元/桶。7月25日,东盟外长会议就南海问题发表联合声明,而当日两大油市分别下降仅为0.06美元/桶和0.97美元/桶。
可以看出,即使在南海形势最紧张的6、7月间的几个时间节点上,国际油价也未发生大的震荡,出现这么一点浮动,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何在?
第一,南海形势紧张是美国蓄意在中国家门口滋事所致的。美国的意图是抹黑、孤立中国,并未准备同中国大打一仗。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同时努力避免军事冲突。国际社会也大多不认为南海开战在即。没有大规模战争的预期,争端对油价的影响自然有限。很显然,地缘政治事件的作用力不足以压倒供需基本面失衡的影响力,应是南海争端未能引起国际油价大幅上扬的根本原因。
第二,南海局势缺少影响国际油价的传导机制。可能存在的传导机制有两个:一是南海石油运输,二是南海石油开发。在石油运输方面,没有任何一艘油轮因南海争端而停止航运。因为,美国所谓维护南海“航行自由”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若真影响到油轮航运,无异于自我打脸,因而刻意避免干扰南海航运。中国一向是南海航运通畅的坚定维护者。中国进口石油的85%以上需要通过南海,自然不会有任何妨碍南海石油运输的动机和行动。南海争端其他当事方,即使有干扰南海航运的想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至于石油开发方面,南海地区日均产油仅为200余万桶,相较于世界每日9167万桶(2015年)的石油产量,显得无足轻重。同时,南海军事活动最为集中的海域,既远离南海油运枢纽部马六甲海峡,又远离南海石油主要产区。南海形势对油轮运输和石油生产的影响自然不会太大。
第三,南海博弈各方均未着眼于影响国际油价。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自然不希望油价大幅攀升。美国虽然基本实现“能源独立”,但仍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并且乐见长时间的低油价拖垮战略对手俄罗斯及越来越“不听话”的沙特。
因此,只要国际石油供需基本面不发生大的改变,即使南海再次出现较大规模的军事对峙,对国际油价的作用力也不可能太大。鉴于此,未来中国在谋划维护南海权益的斗争时,似可不用将是否会引起国际油价波动作为重点考虑因素。即使南海争端可能对油价产生某些影响,与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相较也只能作为次要因素来考量。
责任编辑:赵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