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商标辨别产品真假
2016-02-02苏明
文 苏明
如何根据商标辨别产品真假
文 苏明
商标是企业和企业产品的标志,一般以图形、文字组合。商标一定是具有代表性的,在商标注册申请时就有一条规定“提交申请的注册商标识别性要高”。
正确了解商标
企业注册商标,在今后的商业活动,生产、宣传、销售都会使用这个标志,由这个商标标志逐渐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印象,但是一些商标品牌名气越高,就有一些商家想“搭便车”,通过模仿、假冒有名的商标品牌用在劣质产品上,牟取利益,这种行为对商标的持有人构成商标侵权,对商标持有人的企业也是有负面影响的,消费者购买产品,认准某个商标,就是为了购买正品。如果出现知名名牌被假冒,导致消费者误认购买到假货,也是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在商标侵权案件如此多的情况下,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时应该怎么辨别注册商标的真假?
消费者购买注册商标的商品其权益更能获得保障。购买商品时,要记清楚某个品牌的商标名称和logo样式,同音不同字,商标logo颜色等不同,都是冒充的,除了认准商标logo外,还要审查其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有时候,如果购买贵重物品,为了保险起见,还可以拨打品牌商的客服热线。很多商标品牌对商标侵权的问题都很重视,对为消费者辨别真伪产品也是很用心的。并且价格低的离谱的商品,毋庸置疑,肯定是假冒产品,不能贪图便宜因小失大。
利用商标辨别产品真假
第1招,找商标。在产品的外观上、包装上或说明书上找带有标记的东西,比如图形或者汉字或者拼音,这就是商标(一般会标注在商标的右上角或右下角)。正规产品的商标绝大多数都已是注册商标,为了更利于品牌宣传和推广,此种商标一般会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而仿冒产品的商标则较为隐蔽,比如放在最边缘或者非常小,并且一般不会商标注册。
第2招,辨商标。仿冒产品的商标与正规产品商标虽然非常非常像,但不会完全相同。仔细对比,就可以辨别出不同点。比如,假冒adxxas的,会把商标写成abxxas。
第3招,看商标。正规产品的商标都是由正规厂家印制,商标材质好,印刷美观,精细考究,文字图案清晰,色泽鲜艳、纯正、光亮,烫金精细;假冒产品的商标是仿印的,纸质较差,印刷粗糙,线条、花纹、笔划模糊,套色不正,光泽差,色调不明,图案、造型不协调,版面不洁,无防伪标记。
第4招,验商标。手机扫描产品包装上的条码或二维码,查看商品信息中的商标是否为你想购买的正品商标;或者,事先到正品官方网站找到其商标的图样,之后再与实际要买的产品包装上的商标进行比对,判别真假。最后提醒大家,用这4招制敌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好好看清楚。而且,还要看价格。
辨明商标领域侵权假冒陷阱
冒充“国家监管部门”,山寨“知名品牌”搭顺风车,伪造“绿色标识”欺骗消费者……上海市工商局近日公布了一批商标领域的典型违法事件。
专家认为,打击侵权假冒,既要加大监管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又要与时俱进完善法律,建立商业“黑名单”制度,让侵权“李鬼”现出原形。
陷阱一:山寨知名品牌 “李鬼”傍上“李逵”
“旺哈哈”牌的饮料、“康帅傅”的方便面、“周住”牌洗衣粉、不知名的“营养抉线”……走访小商品市场可以随意发现,小到食品、日用品,大到手机等电子产品,山寨产品横行在身边很多角落,甚至摇身一变,和正牌产品一起出现在商店货架上。
专家介绍,商标上相似、包装上模仿、名字“偷天换日”、山寨代言人等等都是山寨产品营销的常用方法。国家工商总局的商标局网站上,“康帅博”“周住”“白事可乐”等产品都没有通过商标注册,有的连生产厂家都找不到。
上海工商部门表示,商标领域“山寨”的手法正在不断翻新。其一,“形近”唬人。在执法中就曾发现,一家位于上海江桥万达的甜品店名叫“鲜X仙”,与知名品牌“鲜X仙”非常近似,难以分辨,最终该甜品店被处于行政处罚。其二,“音似”骗人。此前就曾发现,一家名为“上海晖X涂料”的公司,擅自使用知名品牌汇X的商标“hxi lx”,误导消费者。其三,“傍大款”忽悠。上海工商闸北分局发现,上海亿曼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就以“汇丽多彩”这一迷惑的品牌,售卖复合地板,故意引导消费者这与知名品牌“汇X”有关,最终被罚款78万元。
当前社会反响频频的“山寨”店铺屡禁不止,其打假成本高而获赔概率低是重要原因。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冬说,生产山寨品的商家们的行为违规是明确的,但受害程度难以判定,生产山寨却受益颇多。
上海市工商局商标处副处长陈忠介绍,目前已根据辖区实际确定商标侵权行为易发风险点,每月开展调查,及时发现和查处商标侵权行为,严格执行“一次警告、二次退场”等措施,从源头上防范商标侵权行为的发生,形成打击违法的高压态势。
陷阱二:冒充“监管部门” 骗取高价委托
冒充是“工商总局商标局”授予“全国商标代理资格”的机构,声称由第三方要抢注企业商标,故意营造恐慌紧张情绪,诱骗企业委托其代理商标注册。邦信(北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被上海工商部门处罚款18万元。
一家服装类企业的负责人介绍,自己就前后三次收到传真,称要想不被别人抢注商标,就要在1个星期内提交商标注册文件,自己先抢注。在“宁可信其有”的“催促”下,该企业花了近12万元,注册了数十个类似商标,“只要和时尚、服装等我们主营业务有点关联的,都先勾上再说”。
如今这些商标仍然躺在公司的文件库中,以备“不时之需”。直到上海市工商局的工作人员上门调查,该负责人才知道自己上了违规商标代理机构的当。
为了让这种虚构的“抢注”看起来更加真实,一些看似“巧合”的事件也发生了。该负责人说,在她第三次大规模注册商标前曾接到一个电话,声称是浙江的一家“小服装厂”,和自己企业同名,也要注册这一商标,现在注册不上了“要被老板骂了”,希望她暂时“停止注册”。
上海市工商局相关办案人员介绍,这些违规的代理机构甚至会直接冒充“工商局工作人员”。事实上,工商总局不会给任何一家企业进行商标代理授权,代理公司等同于一般公司,只需在工商局备案,无需其他资质,企业在选择时需擦亮眼睛。
陷阱三:擅用证明商标 欺骗消费者信任
绿豆每斤3元左右,可有机绿豆要卖到20多元。“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绿色之星”……在很多产品上都可以看到这些标识,犹如产品的“品质保证”,代表着这一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遵循了绿色、有机等规则,价格也随之翻番,然而这一“口碑”却常常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2012年12月,上海工商闵行分局发现,上海百能文教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能公司)未经许可,就擅自使用“绿色之星”证明商标,非法经营额近百万元,最终百能被处以95万元的行政处罚。
陈忠介绍,“绿色之星”是一种证明商标,代表着这一产品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且不损害人体健康,使用需要向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申请。百能为了在市场营销中吸引消费者目光擅自使用,误导了消费者,是典型的侵犯证明商标专用权行为。
复旦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家王俊说,打击侵权假冒,其一要加大监管力度,适当提高民事赔偿额度,保障消费者权益;其二,完善相关法律,《反不正当竞争法》已发布20年,最近正在修订中;其三,还应建立健全商业“黑名单”制度,让侵权售假者“一次违规,寸步难行”。
近几年,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部分地区和领域制假售假行为依然突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决不能放松。需要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年度绩效考核,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