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传统戏曲艺术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
2016-02-02舒阳
舒 阳
(深圳市文化馆 广东 深圳 518028)
深圳市传统戏曲艺术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
舒 阳
(深圳市文化馆 广东 深圳 518028)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戏曲艺术门类和艺术人才涌入深圳,他们与粤剧共同构成了深圳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戏曲艺术在深圳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市场开拓能力较低、人才断档等问题也日益明显。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明确要“促进戏曲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艺术在深圳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政策》精神为指引,立足深入调研,分析深圳传统戏曲艺术发展的优势与缺陷,结合深圳城市发展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传统艺术 戏曲 现状
为摸清深圳市传统戏曲艺术发展现状,真实了解传统戏曲艺术发展困境,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传统戏曲发展策略、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市发扬光大,让广大市民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积极、正能量的养分,本文通过集中座谈、小组讨论、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深圳市传统戏曲艺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发展现状
(一)戏剧种类繁多。除了原生于岭南地区的粤剧,全国各地的戏曲艺术,在深圳都有发展,如京剧、豫剧、秦腔、黄梅戏、花鼓戏等。粤剧是深圳本土戏曲艺术,其发展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深圳的粤剧团体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创办的“万方红粤剧团”(后于1979年正式更名为“深圳粤剧团”),和上世纪60年代初创办的“万丰粤剧团”,“万丰粤剧”也是目前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唯一的戏曲项目。京剧艺术是除粤剧外,在深圳发展最好、拥有最多票房和票友的传统艺术门类,目前共有社团20多个,会员800多人,每年开展活动200多场次。
(二)戏曲团体迅速增长。深圳粤剧团(以下简称“剧团”)先后培养了冯刚毅、苏春梅、黄伟坤、吴琼玉、李翠翠等一批优秀演员,年均开展演出活动120多场,创作了《驼哥的旗》、《风雪夜归人》等多部优秀剧目,多次应邀赴美国、新加坡及港澳地区演出,并打造了文化旅游体验性产品“粤·SHOW”剧场,为普及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此外,蚝乡粤剧团(原万丰粤剧团)、市粤剧粤曲学会、市京剧联谊会、市群众文化学会等民办、民间艺术团体,都在努力开展传统戏曲艺术的普及和传承活动。
(三)发展成绩突出。近年来,伴随市委市政府“文化立市”、“文化强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战略部署,深圳的传统艺术也随之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深圳粤剧团原创现代粤剧《驼哥的旗》曾一举囊括了第七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和剧本、导演、音乐、舞美、表演、服装等13项大奖,2003年又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提名剧目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另外,现代京剧《一代名医郭春园》、《守疆大鹏魂》公演,感动无数观众。
(四)形成了一批有质量的活动品牌。在主管部门的扶持和全市戏曲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已培育出“深圳(罗湖)粤剧周”、“深圳市青少年粤剧粤曲大赛”等多个戏曲类活动品牌。深圳粤剧周目前已经成为立足深圳、辐射港澳珠三角、在海外有较大影响的一项粤剧艺术品牌活动。深圳市青少年粤剧粤曲大赛创办于2012年,通过开展各类青少年粤剧艺术活动,加强粤剧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培育“小小粤剧苗”。此外,还有 “粤剧在周末”、“粤·秀”公益剧场等,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活动品牌。
二、存在问题
(一)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对艺术院团进行体制改革不代表着完全市场化,尤其对于传统戏曲院团,更要注重发挥其所具有的特殊作用,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深圳粤剧团转制以后,在剧团发展过程中就碰到了诸如未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真正落实原有的正常事业经费按照“只增不减”的原则继续拨付;业务导向和市场开发两张皮;演职人员收入偏低、难以留住人才;人员流动性大、不利创演活动开展等切实问题,严重制约院团的进一步发展。
(二)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才是戏曲发展的根本支撑,尤其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对于扩展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声誉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比如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自从其去世后,广东粤剧界就再也没有一个能够跨界叫响名头的表演者了。缺乏有号召力的大师,直接影响的是粤剧的影响力。深圳的传统戏曲发展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缺少正当年的高水平创演人员。
(三)受众面仍然较窄。传统戏曲大多以故事情节为载体,最简单的一部折子戏演出时长也要15-20分钟,但是城市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多人无法静下心来欣赏优美的唱念做打,这是造成传统戏曲难以推广普及的重要因素。此外,受到方言、口音限制,地方戏曲的观赏人群主要局限于戏曲艺术所在地人口。
(四)剧目生产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近年来,深圳的原创粤剧,除了《驼哥的旗》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外,其他新创剧目水平不够突出;即便如《驼哥的旗》这种获过大奖的剧目,也无法像昆曲《牡丹亭》那样,能够打造成为演遍全国、叫好叫座的精品。在实际演出中,各团队经常上演的大多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剧目、经典剧目,形成“老戏老演、老演老戏”的常态局面。
(五)演出市场萎缩。随着生活娱乐方式的转变,戏曲的吸引力大不如前。相比起全国大部分地区,深圳的戏曲艺术活动已算较为频繁,公益演出现场也能观众爆满;但是只要收费,无论票价高低,都会导致观众大幅度流失。没有市场和票房,导致戏曲从业者的收入基本来源于政府的扶持经费,决定了演员不太可能获得较高的收入。低收入反过来会影响年轻人投身戏曲艺术的积极性,人才的断档又会导致戏曲行业的老年化和水平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六)缺乏对公益活动的有效监管。目前传统戏曲演出市场不健全、不规范,缺乏准入标准和评价标准,是戏曲艺术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目前各承办机构与主管部门签订的责任书中,只规定了演出活动的时长和内容,并没有明确规定参演人员的资质、职称和知名度,导致部分承办机构按最低标准实施。低质量的演出活动,会导致市民对传统戏曲的认知误解,也无法让市民领略戏曲艺术的真正魅力。
三、对策建议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遗存最丰富、最具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当下,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戏曲艺术被作为正本清源、弘扬中华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明确要“促进戏曲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深圳戏曲艺术发展现状和城市特点,以“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为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保护力度,切实加强传统戏曲院团扶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以市政府的名义制定出台《深圳市关于促进传统戏曲传承发展的意见》,将传统戏曲保护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加强经费投入。在群众基础和市场号召力都还不足的前提下,要促进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必须以保护和扶持为基础,加大政府的采购行为。
(二)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做好引领和示范。一是要加大“深圳粤剧周”、“青少年粤剧粤曲大赛”等品牌活动的扶持力度,通过品牌活动引领和带动戏曲艺术的发展方向;二是对戏曲艺术团体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大重点团队的扶持力度、树立行业标杆;三要充分发挥深圳的地缘优势,增进与珠三角、港澳地区优秀戏曲团体的交流,积极推动传统戏曲走出去,为戏曲发展争取更广阔的空间。
(三)鼓励创作创新、加大创作生产力度。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支持并鼓励剧作家们积极投入创作,尤其是现实题材的剧目,紧密结合当下社会关注热点,最大程度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共鸣,吸引和培养新的观众。在创作中,对传统戏曲“取精弃粕”,合理运用现代舞台技术,更好地满足观众不断变化和增长的审美需求。
(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运用好市各类人才引进政策,畅通人才引进通道,鼓励公办、民办院团结合工作实际,引入优秀戏曲编、导、演人才;进一步培养戏曲创作人才,提高青年编剧的创作水平;开展重点题材采风活动,组织剧作者深入生活、扎根群众,获取鲜活的创作灵感和生活素材,进行提炼加工,提升作品深度和高度。
(五)切实加强传统戏曲普及教育力度。做好校园戏曲普及宣传工作,以“戏曲进校园”为基础,推广、复制“小小粤剧班”、“小小京剧班”的成功经验,在教育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引导有资质的民间戏曲团体与中小学校共建,吸引更多青少年欣赏戏曲、参与戏曲,既为戏曲艺术发展培育后备人才,也为戏曲市场发展培育潜在观众。
(六)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戏曲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通过新媒体、新技术普及和宣传戏曲艺术。充分运用网站、微博、微信、互联网云平台等新技术和新渠道,拓展传统戏曲的传播空间;挖掘戏曲资源、保存历史文脉,建立数据库、引入人工智能和动作捕捉技术,让珍贵的影像、文献资料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鼓励戏曲电影及微电影的发展,积极探索戏曲和动漫、动画、网游等其他文化元素在不同领域的跨界合作。
(七)切实加强领导保障力度。建立包含宣传、文化、财委、教育、人社、编办、税务、文联等部门的全市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全市戏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戏曲传承发展相关任务;各级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能范围,加强跨部门、跨层级协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将促进戏曲传承发展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做好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重点抓好督查工作。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2015;
〔2〕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粤剧艺术发展扶持方案,2009;
〔3〕宝安区教育局.“戏曲进校园”开展情况汇报,2012。
舒阳(1981--),男,本科,馆员,现任职深圳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