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培养

2016-02-02郭晓凯

法制博览 2016年14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领导干部法治

郭晓凯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培养

郭晓凯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的内在灵魂与精神支柱,是一国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法治意识的有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成败。领导干部在国家中的特殊身份,决定着其在法治国家的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法治意识;法治;领导干部

一、法治意识的内涵

(一)法治与法治意识的概述

法治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观念,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的完美结合。到了现代,法治的含义更为丰富。法治是在商品经济中产生,以自由、平等、公正等观念为基础,以宪政和民主政治制度所体现的权利制约权力为核心内容,并以人权保护为目的的一种关于治理国家的思想、原则和制度,也是一种理想的国家治理状态。

法治意识正是把这些价值和原则融汇在人的意识当中,是人的言辞和行为的一种合乎理性的反映。如果把国家法治运行当作一台机器,则法律制度是硬件,法治意识是软件。没有软件的控制,有再好的硬件也无法运行。①同理,法治意识与法律制度的关系亦是如此。

(二)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必要性及意义

培养和提高领导机关的法治意识,首先,有利于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是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进入21世纪的今天,市场的规则意识,法治意识更加的突显。作为领导机关,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法治意识,来更好的迎接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各级领导机关作为社会的管理者,治理者,治理能力的高低,治理方式的科学性、合法性,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二、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法治意识及其现状分析

(一)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以下法治意识:第一:宪法法律至上意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第二: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即要有规则程序意识。第三:尊重人权,保护权利意识。法律的制定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保障人的权利和自由。法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剥夺了一部分人的自由和权利,但是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护社会大众的根本利益和自由。第四:权责统一意识。领导的本质是责任,权力与责任是相统一的,权力是基础,责任是核心。

(二)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向法治社会的转型时期,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也处于转变阶段,这种转型体现着国家治理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当前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人治”的观念依然存在。受传统文化和历史因素的影响,现阶段,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彻底的转变过来。

第二:人权保障意识淡薄。受传统“重刑主义”思想的影响,各级领导机关都对刑罚“情有独钟”,漠视人权,非常热衷于运用刑罚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第三:程序意识淡薄,“人情关系”意识浓厚。长久以来,部分领导认为只要能够把事情办好,怎么做无所谓,缺乏基本的程序意识。在我国传统的社会中,民主法治不是固有的信仰,人情一直是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纽带,它的作用远远超越了法律。现实生活中,部分领导干部不能公平的处理一些矛盾纠纷,很容易受到外在力量的影响。

三、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措施

“徒法不足以自行”。无论法律体系构筑如何完备,法律规范如何详尽,最终都要由具体的人去组织贯彻落实。②与法治之法配套的法治主体,必须是法律化的主体。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不断适应社会对领导干部的高标准要求。

第一:思想观念上,要确立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的法治意识。要树立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法治观念。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同时,还要确立保护公民权利的意识。领导干部要树立“权利本位”的思想,增强对公民合法权利的保护。

第二:要把法律知识的考核作为选任领导干部的考核标准之一,同时要扩大法律人在领导干部中的比重。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总体上看法律人更习惯于运用法治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故扩大法律人在各级领导干部系统中的比例能带动公务员整体法律素养的提高。

第三:要坚持权责统一,完善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权力在没有监督、制约的条件下,必然会失控,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要加强和完善人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各级领导权责统一的责任意识。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领导干部作为依法治国的组织者,领导者,推动者,更要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只有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的宏伟目标。

[注释]

①谭中秋.地方公务员法治意识调查与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4(07).

②荣仕星.论领导者的法治意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06).

[参考文献]

[1]徐显明,谢晖.法治之法与法治之制[J].法学,1998(10).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4-0148-01

作者简介:郭晓凯(1990-),男,汉族,河南安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2014级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领导干部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