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剩劳动力转移现状以及途径探索

2016-02-02姚旭

科技经济市场 2016年1期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城市化

姚旭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回顾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的变迁史,寻找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规律,探究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劳动力转移;城市化;转移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造成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出现大量的劳动力剩余,如何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本文将结合重庆市黔江区人力资源状况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变迁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进行探究。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改革开放前,开始恢复国民经济,工业企业规模开始扩大,以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开始出现,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涌入。

(2)第二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二元化”时期。这一时期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农村的经济得到发展,但是农村的劳动力和农业生产率出现很大的矛盾,由于户籍制度由严格控制到管理放松,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进入城市。

(3)第三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为非固定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开始转向中小城市,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由于乡镇企业没有结合市场、产权不清晰等自身的缺陷,造成劳动力转移作用下降。宏观经济形式有了好转以后,一些有实力的乡镇企业开始向大中城市转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与有限的土地生产率以及供给之间的矛盾有直接关系,它有很多种形式,比如,受季节性的影响、家庭的长久性城市定居等。

2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重庆市黔江区,地处武陵山腹地,辖30个乡镇街道,222个村。截止到2012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54.5万人,非农业人口22.35万人,农业人口32.15万人,其中劳动力35.01万人,是重庆市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黔江区在组织、引导劳动力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整个重庆市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流动人口的复杂性、多样性,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1)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空间狭窄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受到一些制度的影响,就业的行业和技术工种越来越少,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歧视,因此,剩余劳动力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

(2)乡镇企业吸引劳动力的能力在减弱。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经历了有起有落的发展过程,目前的情况是经济水平的提高吸收劳动力的成本也在提高,加上智能化的机械生产,乡镇企业需要的劳动力在逐渐减少。

(3)农村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

虽然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还是存在农村教育水平不高的现象,教育水平偏低以及综合素质的偏低直接影响了就业。

(4)农村剩余劳动力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偏低

目前,农民工的劳动权益还是没有得到全面的保障,比如,克扣工资、拖欠工资、超时工作没有加班费等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另外,农民工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主要从事建筑业、服务业、工厂的一线工作人员,生活和住宿环境也比较差,社会保障问题依然严峻。

(5)户籍制度的影响

目前的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劳动力的转移,给劳动力的迁徙增加了成本。比如,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学受到了户籍制约,实行划片招生。一些企业制定了农村户籍不能进入的不平等制度;在城市买房有时会受到户籍的制约。

3 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的探索

(1)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中小城镇建设

第一,加快小城镇发展也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或者地区的普遍经验,对渝东南中心城市扩大吸收能力。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会对交通、上学以及就业方面给城市带来压力。因此,要增加城市建设的基础投资、配套农民工子女就地就近上学。

第二,充分利用重庆市人才市场、重庆就业服务站以及重庆市用工信息网等多渠道进行就业指导、人力外派、人才招聘。

第三,成立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建立农村劳动力状态监测体系,改善转移环境

政府加大力度促进劳动力就业,使农民尽早脱贫致富。一是建立区、乡(镇)、村(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二是进一步完善重庆市人力资源基础台帐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区人力资源基础台帐数据库,并实时动态更新。对劳动者的信息和就失业信息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对重庆市全民社会保险参保进行登记,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实现,以便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发挥更好作用。

(3)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指导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技术水平偏低等现象,一是完善劳动力就业服务机构,通过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技能培训。比如:岗前培训,创业培训、微型企业培训,适应性就业培训等多形式;二是调整就业政策,实行“4050”人员灵活就业补贴、失业补贴,积极促进就业。以降低农民的就业成本,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三是转变劳动力就业观念,转变企业人力管理的就业观念;四是通过多形式来提高就业或者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以便他们更好就业。

4 结语

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城市化发展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寻找更多的出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劳动力转移这一难题,以实现国家的进步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刘思思.二次元经济的理论与研究[M].北京出版社,2013.

[2]陈怡民.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新理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劳动力转移城市化
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及其对城市化的启示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