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理论

2016-02-02孟立慧

科技经济市场 2016年1期

孟立慧

摘 要:我们经常走进一家餐馆吃饭,发现里面几乎没人。如此看来,这寥寥几个人所付出的餐费是不足以弥补餐厅的运营成本的。其实,在短期内,餐馆经营者的经营有很多的选择。本文将运用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理论来分析餐馆经营者解释为什么生意清冷的餐馆会继续营业。

关键词: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理论

1 背景与假设

餐馆生意清冷却仍然坚持经营,餐馆经营者在决策中究竟面临怎样的选择,本文将从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理论中探索答案。

按照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理论,我们的假设前提是在短期内。按照市场规律,短期内,产品的市场价格是固定的。并且,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市场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形成的产品价格可能高于餐馆的平均成本也可能等于或者低于。

2 基于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理论,餐馆在短期内可能面临的选择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的盈亏状态可以用下面图形来说明。不同的市场价格水平将直接影响既定规模下的餐馆短期均衡的盈亏状况,也决定着餐馆的五种不同的抉择。为了重点研究本文关心的问题,将重点把“盈亏平衡点”“沉没成本”和“停止营业点”这三个概念融入到餐馆经营的决策因素中。

(一)如图,当P=AR>SAC时,餐馆处于盈利状态。

按照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理论,如果餐馆的经营状况处于这样的水平,这家餐馆的经营者肯定会选择继续营业下去,甚至扩大规模。

(二)如图,当P=AR=SAC时,餐馆处于盈亏平衡点的状态。

按照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理论,此时餐馆的经济利润为零,但实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所以,如果餐馆的状况处于这个状态,餐馆负责人会选择继续营业。

在这种情况里,我们要引入“盈亏平衡点的概念。在图中,当市场价格为P2时,餐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2,d2与SAC曲线(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恰好切于SAC曲线(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并且SMC曲线(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也交于此点。图中的E2就是所谓的均衡点,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均衡产量Q2。在Q2的产量上,AR=SAC,TR=TC,此时餐馆的经济利润为零,但正常利润实现。根据以上分析,在E2点上,餐馆处在不亏不盈的状态,所以叫做”盈亏平衡点”。此时的餐馆经营者会选择继续营业。

(三)如图,当AVC

按照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理论,当市场价格为P3时,餐馆的整个SAC曲线处于P3线之上,餐馆处于亏损状态。餐馆何去何从取决于餐馆是否存在沉没成本。根据定义,沉没成本是指一旦停止生产,已投入的不能再收回的成本。对于餐馆来说,餐馆里所有的不变成本或者部分的不变成本在餐馆停止生产后都有可能成为沉没成本。这些成本是早就产生,一旦停产就一定损失的。如果继续经营获得的收益能够弥补可变成本甚至还可以挽回一些沉没成本,餐馆是可以考虑继续营业的。而,AVC

(四)如图,当P=AR=AVC时,餐馆处在停止营业点的状态。

按照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理论,当价格为P4时,餐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4,餐馆短期均衡点E4,对应的均衡产量为Q4。在Q4产量上,AR< ATC,必然是亏损的。并且依据形式,该种情况下餐馆进行生产所获得的收益,只能弥补可变成本,而不能收回任何的不变成本。所以,E4也称为“停止营业点”。此时,餐馆经营者一般会选择停止营业,当然也可以选择继续经营。

(五)当AR

3 结语

在考虑是否继续经营餐馆的时候,餐馆经营者要着重关注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餐馆的固定成本有很多,包括租餐馆用的租金、座椅板凳、锅碗瓢盆等,这些成本是已经付出的,不会因为经营者不营业而不存在或减少。而餐厅的可变成本包括水电、工人工资、原材料等,当经营者决定不营业时,这些成本是几乎不存在的;当经营者一旦营业,这些成本就会因为工作量的增加而增加。只有当经营者获得的收入不能弥补因经营而产生的可变成本时,经营者才会考虑停止营业。所以,当经营时从顾客得到的收入能够弥补餐馆的可变成本,即使顾客寥寥无几,餐馆照常营业也不至于赔钱。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