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的普及,事实还是虚构?
2016-02-02赵勃洋
赵勃洋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 201800)
HTML5的普及,事实还是虚构?
赵勃洋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 201800)
自从1991年世界上第一个网页诞生以来,HTML作为万维网最主要的一门语言一直在不断发展与进化。1999年,HTML4成为W3C推荐的标准规范,并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被作为网络开发和浏览器实现的一项官方指导来解读。但网络的发展从未停滞不前,相反,随着机器硬件配置和软件支持的不断升级,它也在持续地向前发展。在HTML5的帮助下,如今传统的网页已经带给人们堪比桌面程序的用户体验。2012年12月17日,W3C发布了HTML5以及Canvas 2D两个标准的完全定义版本,标志着HTML5的标准已经在趋向稳定。2015 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HTML5 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HTML5;互联网;W3C
0 引言
在2012年,HTML5赢得全世界软件开发者以及整个移动市场的瞩目。9月,TELERIK公司利用三周的时间,针对有关HTML5及其在移动端的发展对4000多名软件开发人员做了调研。主要目的是确定将宣传、炒作从实际生活中抽离后,在现实世界中HTML5真实的应用模式。此次调研还包括探寻当Facebook放弃使用HTML5这一决定以及W3C和WHATWG兄弟割席为整个HTML5市场所带来的冲击。而调查报告揭示了以下几个关键线索:
(1)HTML5功能性远远不止宣传中所介绍的。换句话说,HTML5技术的潜在开发性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而大多数被调研的软件开发人员(82%)相信在将来的一年内HTML5将在他们的工作中承担重要角色;
(2)Facebook将其在手机等移动平台应用从HTML5转换至原代码这一决定在开发者对HTML5普及推广的态度上并没有很大的影响;
(3)相较于WHATWG快速的“living”标准,多数软件开发者更倾向于W3C传统的数字编号系统定义静态的“snapshot”标准,前后两者的支持率接近1:4;
(4)在被调查者中,已经有63%的人已经在积极使用HTML5,并且称这是因为编码语言的相似性以及其跨平台的兼容性和出色的功能性,而更有6%的人目前并没有使用HTML5但同样认为它在未来两年中将变得十分重要。
1 HTML5的兴起
还是在2012年就有专家预测——HTML5广泛普及还要等5至10年,但也有不同的判断表示支持HTML5——在2013年,HTML5将利用其强大的兼容性为自己争取到全球范围内10亿移动用户,而届时iOS系统和安卓系统下的手机也仅有8亿台。TELERIK公司所做的调研报告已经揭示多数软件开发人员认为HTML5的普及是无法避免且可预见的。对此,Forrester Research发表了自己的也是被公认的调研结果:至2012年底,HTML5已经不仅仅是初露头角的移动端软件工具,而逐步变成了各个领域中网页创新体验的实际意义上的标准。
2 发掘HTML5的优势
在开发者眼中HTML5相较于其他编程方式,有着出色的表现,根据反馈得出优势的受欢迎程度见表1。
总的来说,HTML5的优点可归为以下几种:
语义特性:HTML5新的语义标记有利于搜索引擎或辅助技术对页面的理解,加强页面访问性,同时源代码的开放性使得开发者更加方便地共享资源。
跨平台/兼容特性:HTML5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与应用接入开放接口。使外部应用可以与浏览器内部的数据直接相连;而摆脱了类似Flash等插件更使得移动端应用无需再为微软、苹果、安卓等不同系统进行多次开发,一次开发、跨平台使用成为可能。
表1
高效特性:更有效的连接工作效率,使得基于页面的实时聊天,实现了更快速的网页游戏体验,更优化的在线交流;HTML5拥有更有效的服务器推送技术,能实现服务器将数据“推送”到web app的功能。
功能特性:HTML5可以将应用相关资源文件缓存至本地,同时保证在离线状态下Web应用正常使用;localStorage用于应用高速数据存取,在HTML5内自由读取文件,加快运行速度;窗口级的任务管理使得多任务运行得以自行优化。
3 有关HTML5的争论
为了进一步判断HTML5的发展空间,有关的负面影响也需纳入考量,而负面新闻中由具有影响力的应属Facebook及其创始人Mark Zuckerberg在2012年9月出席《TechCrunch》大会时宣称将放弃构建HTML5以打破iOS系统垄断性的初衷,转而投向本地应用。宣布这一决定等同于宣告Facebook两年来的努力功亏一篑,有人认为是当年W3C和WHATWG的分裂使得HTML5标准不一所导致,有人则归咎于对HTML5过于理想化的预期判断。但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这个爆炸性事件发生之后,软件开发者似乎并没有受其影响:在调查报告中显示无论是否接触过HTML5,多于七成的被调查人员表示此次事件没有影响自己对其的态度。甚至有一半还多的人并不知道Facebook之前在移动端的应用是利用了HTML5构建出来的,可见HTML5能够达到与本地应用媲美的程度,就连专业人士都不易察觉到两者的不同。
如果说W3C和WHATWG的分裂是坚持自身优势不肯退让的结果,那么Facebook放弃HTML5却是对先前的决定不够坚信,而惨遭滑铁卢之败。就在Facebook对于移动端的表现一筹莫展时,两位Sencha工程师Jamie Avins和Jacky Nguyen就开发出了Fastbook这个性能上不逊于原生Facebook程序的纯HTML5应用。个人认为Fastbook并不是Facebook移动应用的替代品,充其量算是一个技术demo,但它证明了HTML5的能力及价值,只要以正确的方法使用正确的框架,HTML5也能完成非常复杂的应用和特性!
4 察觉HTML5的风险
对于HTML5而言,当前令人最担心的是碎片化。碎片化指的是由于浏览器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而导致某些网页应用功能在不同的浏览器中表现不一,甚至无法得某些浏览器的支持。这就使得HTML5跨平台使用这最大优势无法真正实现,对于其将来的发展无疑将是致命的。而同样WHATWG和W3C分裂后所创建出的两个标准各有优势,WHATWG将集中于推进“living”标准,快速更新保证用户的最新体验,而W3C“snapshot”传统标准的优势体现在专利授权、合同条款等方面。
碎片化已经给安卓系统带来了无穷尽的麻烦,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并没有为Google公司带来相应的利益。以开发者的从业经验及固有思维,碎片化会是所有网页应用的难以攻克的问题,对于HTML5也不例外, 71%的被调查人员中表示担心,更有14%的人表示极度担心。
总的来说,当HTML5处于风口浪尖上,饱受争议、褒贬不一时,多数的开发者并没有静观其变;当HTML5在移动端及台式应用的占有率和使用率提高时,也有少数人怀疑其的实际发展。可见,有关HTML5技术的相关决定并不会受到外界过多的影响, HTML5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就目前而言都是较为乐观的,其易操作性、灵活性及经济性将会在一个标准统一的平台上大展宏图。此后当HTML5以统一标准运行之时,它在大平台中与诸多软件全方面的竞争更是让人期待。
[1]Forrester Research,“The Coming Of HTML5,” August 3, 2012,Peter Sheldon, Michael Facemire, Zia Daniell Wigder, Lily Varon.
[2]黄永慧,陈程凯.“HTML5在移动应用开发上的应用前景”[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07).
[3]王澎涛.“基于HTML5的跨移动终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邮电大学,2014.
[4]张成岩,吴静,仇剑书,严斌峰.“基于HTML5的移动Web应用浅析”[J].信息通信技术,2013(04).
[5]王丽芬.“HTML5新功能在移动互联网中应用的案例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2).
10.16640/j.cnki.37-1222/t.2016.22.191
赵勃洋(1988-),男,硕士,研究方向:电影、动画及移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