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梦导航,助童梦绽放
2016-02-01梁艳漩
梁艳漩
2013年10月,学校被正式命名为“广州起义红军小学”,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笔者认识到,当前,无论是“红梦教育”还是整体的德育工作,都应尊重学生的生命需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儿童,让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回归,唤醒学生的道德生命,激发学生的道德力量,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创建红色校园文化,培育革命精神传人
学校注重中华文化的浸润,革命精神的传承,大力构筑人文校园。如“一广场”(童梦广场:在进门处用塑胶地板铺成一个“梦”的艺术字,象征学校是红梦与童梦教育相结合,革命传统与乐学立志相融会的办学特色);“一展馆”(红梦展览馆是开展红色教育的主阵地);“两路”(红梦路、童梦路象征红色思想与童梦教育相结合,革命传统与时代精神相依托的学校特色);“四园”(同心筑梦园、博趣说梦园、扬帆追梦园、愿望藏梦园是学校开展爱国报国、人文感恩、科普实践、生态体验等德育活动的舞台),“五楼”(悦学楼、志学楼、博学楼、厚学楼、趣学楼),体现学校童梦教育办学特色;“楼梯文化”、“走廊文化”、“场室文化”、“开放式阅览区”等多元化阅读阵地,让孩子把经典带进课室、带回家庭、带入心灵。
二、坚持德育工作领航,夯实红色教育基础
德育是立人之本,是开启人生梦想的钥匙。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教学管理和各项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红色教育的形式,丰富红色教育的内涵。
一是建立完善的以校长、德育组、年级、班级、家委会、社区为一体的管理网络。
二是学校积极发挥“刘冠男名班主任工作室”品牌效应,促进班主任队伍的整体发展。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各种学习、研修,全面提升了教师心育能力及实施红军小学童梦文化教育的能力。
三是把红色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渗透在各项常规工作和各种特色活动中。“小红军评比、红军中队选拔、文明天使小岗哨评选”成为孩子们追求理想、磨炼意志的练兵场;体育节、艺术节、童话节更是成为孩子们弘扬革命传统,展示自我本领的舞台。
三、构建校本特色课程,搭建红色教育平台
“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学校以开启心智、挖掘潜能、激扬志趣、张扬个性、放飞梦想为特色课程建设的切入点,建构了红军小学童梦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特色课程体系包括“悦纳课堂”教学系列、“童心红梦”普及式课程系列、特色校本课程系列、“我追我梦”自选式课程系列、“筑我童梦”体验式活动项目等,形成了多元立体的学校课程架构。
四、传统品牌活动创新,彰显红色教育特色
德育工作重在良好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中去亲身体验、感悟是学校取得德育实效的重要经验。
学校在专家的指导下,创编出一套集德育、美育、体育为一体的,具有红军精神与童梦教育相融合特色的大课间操。每天半小时的大课间活动,由热身操、自编操、放松操等环节组成,从集结号开始,红色经典音乐的贯穿形成大课间的主旋律,坚强有力,催人奋进。尾声具有时代感的原创配乐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象征着孩子们追求梦想,放飞梦想的坚定信念。
五、构筑悦合家校文化,提高红色教育效率
学校成立了由“班级——年级——学校”自下而上、有层次有机构的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现代家教及素质教育的学习,加强家校合作的实效性。定期开展家长沙龙、家长开放日等交流活动,利用家长流动日记、校讯通等平台,形成强有力的育儿“磁场环境”。挖掘家长资源,开展“专长家长进课堂”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实践证明,挖掘“红色资源”,开展“红梦教育”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儿童,让知性德育回到生活德育,对儿童的终身发展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当然,随着“红梦教育”内涵的不断丰富,“红梦教育”的纵深发展,将有待于我们去做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以满足儿童健康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花都区骏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