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字上做文章
2016-02-01路百胜
路百胜
黑龙江省明水县是大兴安岭南麓特困片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典型的半农半牧县,全县幅员面积2308平方公里,有耕地 209万亩,草原70万亩,林地61.7万亩。下辖1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99个行政村,654个自然屯,总人口37万,其中农业人口27万。
近年来,明水县把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坚持政策导向、市场导向、问题导向,实施以“明”县政治、“名”县经济、“鸣”县文化为主体的“明”县战略,开展脱贫、致富、保障“三大工程”,三年来全县农村减贫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24%。
实施民生扶贫。先后投入20多亿元,实施了7.56平方公里的滨泉农民新城建设、230多公里的城乡路网升级改造、覆盖主城区的城市集中供热、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医疗卫生设施和集中养老等九大民生工程,让贫困群众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
实施产业扶贫。按照资源变原料、原料成产品、产品带产业、产业塑“明”牌的发展思路,规划辟建了工业产业开发区和绿生源食品产业园、医药化工产业园、绿都林木产业园、畜牧产业园、西林湖旅游产业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农民增收、财政增效。
实施思想扶贫。坚持扶志激发脱贫士气、扶智增强脱贫能力、扶质注重脱贫效果,对一扶即脱型、长扶能脱型、久扶难脱型贫困户进行分类甄别、因户施策,确保扶贫实效。特别是2014年以来,明水县抓住国家和省市实施“互联网+”行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有利契机,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扶贫工作,走出了一条电商扶贫的新路子。明水现已成为全国第36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合作县、黑龙江省电商进农村首批综合示范县、全省“互联网+”精准扶贫唯一试点县。
电商倒逼“明”牌基地建设
明水县全面推行1个基地必须具备经营主体、规范化生产标准、全程监测和追溯体系、品牌和三品一标认证、龙头企业依托、线上线下营销渠道以及O2O企业的“1+7”建设模式,通过发展电商拓展市场销路,倒逼基地建设,提高生产水平,提升产品价格,增加贫困户收入。
靠品牌增收。及时抢注了“明绿康源”“淘缘明”“小明哥”“小明家”等县域公共品牌,落实网销基地85处、13万亩。在品牌的拉动下,有力促进了线上销售淡季变旺季,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单价和销售数量,仅明牌小米每市斤售价就达12元左右,比普通小米高近6元,实现了收入翻番。
靠品质增收。积极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达223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60万亩,依靠农产品的优良品质,提升消费者的认可度和购买欲。2015年端午节期间,实施了“良心换爱心”电商消费扶贫计划,仅育林乡富裕村在信息发布2个小时左右,就以高于线下一倍的价格销售禽蛋6万余枚,使贫困户增收8万多元。
靠品控增收。加大农业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产出绿色、安全、放心食品。全县已建设智慧农业基地12处、1.1万亩,并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实施满天星计划,使明水农产品实现一品一码、全程可视、辨别真伪、导入消费的物联网时代,确保了优质优价、增效增收。
电商促进营销转型升级
依托电商企业、实体和协会,明水县加快营销方式转型,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户规避市场风险,努力实现农产品由种得好向加得好、卖得好转变。
推行“公司+贫困户”。鼓励和支持黑龙江壹丰科技公司入驻阿里巴巴国际市场金品诚企频道,直接面向国外客商线上批发杂粮。今年该公司与多米尼加共和国企业签订了1800万美元的黑豆供货合同,并与贫困户签订了2万亩杂粮种植订单,拉动增收1000 万元。
推行“合作社+贫困户”。按照责权平等、收益共享、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实现社员分红增收。兴仁镇兴发笤帚糜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156户贫困户入社,规模经营土地3500亩,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家,户均年增收1万多元。
推行“协会+贫困户”。充分发挥电商协会的引领作用,带动贫困户做电商、搞销售、增收入,在电商发展中建基地、供产品、快致富。明水电商协会会长、通肯河米业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大星,不仅为网商提供优质产品,带动3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而且开办网店,与300余户贫困户签订3000亩红谷子种植协议,实行保护价收购,拉动户均增收5000多元。
电商推动群众创业就业
明水县坚持把发展电商全方位融入扶贫链条之中,千方百计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
推动线上购买,节省一块。积极对接阿里农村淘宝和菜鸟物流,启动黑龙江省第一个农村淘宝项目,为农民提供生活日用品、农资等代购服务,实现买得到、买得好、买得省,使贫困户节支增收。自村淘项目运营以来,累计完成订单22000笔,为群众节省资金100多万元。
推动土地流转,增加一块。引进建设的黑龙江绿野牧业公司万头奶牛牧场项目,流转周边800多户农户的3万亩土地用于种植青贮饲料,不仅使农户每亩地直接收入500元,还将150名贫困群众二次返聘到牧场和种植基地打工,每人每年额外增收2~4万元。
推动就近就业,创收一块。鼓励支持贫困群体从事电商,使贫困户变成网商,贫困村变成货仓。目前,村淘合伙人最高月收入达到近6000元。兴仁镇残疾人于秀伟通过开办网店,在不到四个月时间里线上销售额达10万多元,实现了就业增收。返乡贫困大学毕业生乔卫齐,开办网店年销售额100多万元,利润20万元左右,不仅亲自种植100亩黑豆,还与农户签订杂粮杂豆种植协议,每年雇佣贫困户以每市斤0.5元人工费挑选豆粒,既实现了增收致富,也带动了贫困户加快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