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研究
2016-02-01刘萍
刘萍
摘 要:针对当前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不足,通过采取提前职业指导的介入点,完善职业指导过程;丰富职业指导内容,培养职业指导的关键能力;营造职业指导氛围,完善职业指导形式等举措,来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稳定就业。
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质量;举措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94-02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形成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职学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进入了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的黄金期。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要达到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就要通过实施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来实现。而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不仅仅只是一项工作,更要求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强调的是更深层次的教育和帮助功能以及一种文化氛围,为中职毕业生提供更细致、完善、专业的咨询服务。因此,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是每个职业指导人员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当前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不足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中,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了普遍现象。近年来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节节攀升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据统计,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已突破95%。但同时又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中职毕业生就业似乎容易但稳定性却不高。比如,调查过一个班的56名学生,毕业后基本就业,但不到半年几乎80%的同学中,有的换了工作或又在重新找工作。一年的实习期结束时,仍坚持在原来单位工作的同学不到5%。中职毕业生频繁换工作,凸显了目前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职业指导呈分散状,工作开展存在随意性
职业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作,职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过程,但多数中职学校虽然把职业指导当作重要工作来开展,却没有建立起完整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方案和专门的职业指导工作制度。多数中职学校里有关就业信息发布、用人单位招聘等工作,都由就业部门完成,常常是就业部门、学生科、教务科各行其是,单打独斗,难以形成系统有序的教育体系。这种情况下的职业指导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更不用说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服务了。
2. 就业指导代替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存在片面性
职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强调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是个人的职业发展;强调职业指导是一个过程,伴随人的整个职业生涯,以促进职业发展。而就业指导仅仅是职业指导的一个阶段,指导的对象主要是求职者。多数中职学校把职业指导等同于就业指导,致使职业指导不能按照科学的方法开展。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有专门的就业部门,却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部门。这样的工作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导致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得被动、失误。有些学校只注重应聘技巧的指导和就业信息的提供,以为举行几次招聘会就可以,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岗位把学生推介出去,就业率上升就成功了。至于学生的个性差别,就业合不合适、稳不稳定,将来的职业发展等,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3. 职业指导内容狭窄,工作方法存在单一性
多数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对象主要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而展开;指导内容仅停留在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的一般讲解,收集信息,传授应聘技巧等方面;工作方式往往采用“灌输式”,讲什么和以什么方式讲都由老师决定;工作程序一般是“动员——登记——招聘”,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同时缺乏对学生的科学测评与针对性个体职业咨询。由于职业指导的内容狭窄,过分强调实用性,因此试图通过这种就业式的职业指导,来完成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专业,了解社会,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掌握就业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尽快融入社会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学生缺乏关于社会分工及社会职业方面的知识,职业意识淡薄,职业选择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跳槽”现象十分频繁。
二、中职学校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举措和设想
粗放型的职业指导使得中职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不能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加上职业意识的准备不足,已经不能适应以就业为目标的中职学校了。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要针对目前职业指导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完善职业指导过程,提高职业指导质量,举措如下。
1. 提前职业指导的介入点,完善职业指导过程
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说:“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职业教育应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目前的中职学校,多数进行的职业指导都是在学生入校后才陆续开展的。但是中职学生在第一学期的学习中有很大的流动性,有的学生往往尚未形成职业意识就已经离开了学校。因此,对学生的职业指导的介入点应该提前到初中阶段,即在初中生阶段就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实践中有的中职学校在教育局的统筹下,与初中学校联动,形成“结对子”学校。每年春秋分两次派出职业指导师到结对子中学进行职业辅导与咨询,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理想、兴趣爱好、适合从事的职业。中职学校是职业指导的施行者,各联动中学的参与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主导,确保职业指导介入点提前的可行性和持续性。可以使进入中职的学生目标明确,较早树立职业意识及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
2. 丰富职业指导的内容,培养职业指导的关键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它通常包括: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逻辑计算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简而言之,就是硬性的技能能力和软性的人文能力。对于硬性的技能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逐渐取代原有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来实现。基于工作环节的知识技能培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很好地培养职业意识。工作过程系统化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的人的全面发展。把教育与职场很好地统一起来,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继续深化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革,在教学的同时完成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于软性的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利用好班级管理单元进行。比如班级宿舍是学生生活的集体,这样的小集体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人相处的能力。通过学生组织的集体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其次利用好社团的阵地,社团是职业学校必备的利于学生发挥特长的组织。通过社团活动,为学生构建能力超市。比如:礼仪教育月活动、感恩教育月活动、志愿者宣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这些有针对性的专题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从学校管理活动的各方面进行渗透,以弥补通过课程设置所不能完成的职业指导竞争能力的培养。
3. 营造职业指导的氛围,完善职业指导形式
目前的中职学生多为90后,面对这群个性化十足的学生,职业指导只有大课堂或讲座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要营造职业指导的氛围,使之走向常规化、系统化。首先,丰富完善大课堂教育,形成系统化职业指导的教学。学校管理者应将职业指导纳入系统的教学计划中,在现有的各种教育活动中强化学校教育的职业指导功能。如开设职业指导课,系统地讲授关于社会职业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基本知识。包括个人发展的职业意识,社会责任感,职业选择和决策的技能,发展一种顺利地从学校到社会转变的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掌握选择专业与职业的能力。其次,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室开展针对性指导。学校应仿照心理咨询制度,建立职业指导室,对入学的每个学生进行测试,建立档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具体化的指导与帮助。前期开展指导,即在实现就业前期做好早期发现问题,早期确定问题,早期解决问题的“三早”预防措施。通过情景对话,模拟性求职训练帮助他们顺利就业。还要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帮助他们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总之,要针对问题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指导,重视个体差异,才能实现职业指导的功能。
三、结束语
职业指导是贯穿人一生发展的系统工程,不是毕业时的临门一脚,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里做好职业指导工作,是实施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而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是需要靠学校、社会、企业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
参考文献:
[1]田光哲,李祥伟.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田光哲,廉串德.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詹万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