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理论课逃课成因研究
2016-02-01刘信兵
刘信兵
摘 要:大学生的逃课问题越来越突出,给高校管理与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严重影响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理论课逃课现象进行分析,着重从四个方面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理论课逃课问题的社会成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理论课逃课;社会成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16-02
一、前言
逃课, 是指学生在未履行任何请假手续的情况下, 没有按照既定的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违纪行为。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高校里有的大学生却逃课,体育专业学生逃课现象更严重, 严重影响了体育系的正常教学秩序与学生管理工作。因此,加强对学生逃课的管理已成为体育系教学与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学生逃课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着重从四个方面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理论课逃课问题的社会成因进行了探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2012级学生。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详细查阅有关体育文献资料、体育统计学、体育社会学等方面书籍。对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有效性分析,对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2)调查法。问卷调查选取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进行,问卷调查对象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年级从大一到大四,设计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理论课逃课现象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问卷收回390份,经整理后,确认有效问卷373份,占调查问卷总数的93%。3)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对收回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常规统计。4)逻辑分析法。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运用逻辑方法对得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体育专业大学生理论课逃课现象的调查数据分析。
(1)显性逃课现象。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你是否有过逃课经历”回答“是”的学生占大多数,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逃课经历。随着年级的增高,逃课现象愈发严重。体育专业大学生显性逃课情况如下(n=373):逃课:大一15%、大二22%、大三47%、大四68%;不逃课:大一75%、大二78%、大三53%、大四32%。
(2)隐性逃课现象。从体育专业学生隐性逃课情况调查来看(篇幅所限,表略),仅仅6.7%的大学生上课认真听讲;26%的大学生一节课四分之一的时间不在状态;30.5%的大学生只有一半的时间在听课;有36.7%的大学生一节课的四分之二都在隐性逃课。由调查可知,一半以上时间隐性逃课的人占67.2%(30.5%+36.7%),一半以上显性逃课的学生只有42.3% (5.6%+ 36.7%)。可见,体育专业隐性逃课现象普遍比显性逃课现象更严重,有时多数同学都在隐性逃课。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的人极少,百分之七十的同学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做与上课无关的活动,造成隐性逃课现象严重。
(3)学生对逃课的选择性。逃课类型百分比如下(n=373):公共理论课:70%是、30%否;体育专业课:16%是、84%否;体育专业基础课:25%是、75%否;体育理论课:34%是、66%否。在问卷中对显性逃课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学生逃课都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于专业课,学生逃课的几率相对来说比较小,而理论课则成了学生逃课的选择对象。
(4)逃课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逃课各原因的百分比统计结果为:74.2%的学生选择“所学课程与就业无关”,66.7%的同学都在忙于考证培训,通宵上网、打游戏的占62.5%,选择“喝酒聚餐”的占52.7%,还有42.2%的学生选择网络教学,接受互动远程教育,另有39.8%的同学选择外出兼职打工。由此可见,体育专业学生逃课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
四、体育专业大学生理论课逃课的社会因素分析
(1)高教体制的缺陷及就业难问题。高教体制的缺陷,是造成大学生逃课最主要的原因。只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整体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拓宽知识面,才能吸引学生走进课堂。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所学课程与就业无关占逃课原因百分比的74.2%,是影响学生逃课的社会因素之一。随着高校扩招后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显现,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就业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逃课。
(2)考证培训及网络教育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专项水平与运动技术等级, 对其他参数几乎熟视无睹, 致使学生顺从于流行的考证风(包括裁判证)。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考证培训占了逃课原因百分比的66.7%,大多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专项水平得到认可,所有这些社会因素对体育生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因此出现舍本逐末的行为, 最终以损失专业基础知识为代价。从社会导向看,“证书泛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大学生恰好是这些证书的主要“粉丝”。体育专业学生们意识到,要想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足,自己必须在学校学习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外语、计算机、运动技术等级、裁判、考研或公务员等等,因此更愿意牺牲“理论课”的时间,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证培训,去考各种各样实用的证书。随着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和渠道增多了,高校作为知识载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尤其是网络教学的实现,学生宁愿到网上直接接受互动远程教育,听专家学者的讲解,而不愿坐在课堂上听现任教师的单向授课。根据调查研究,学生接受网络远程教育也成了体育专业学生逃课的原因之一,从调查中可以得知学生接受网络远程教育的百分比达到了42.2%。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教学对学生更加有帮助,学生在网上收获的信息量也比课堂多,而且,学习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握,更有利于自主学习。因此,学生更愿意在网上学习。大多数学生都在抱怨课堂没有吸引力,老师不善于与学生进行交流,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这样的课堂上,逃课已成必然。
(3)高校周边环境影响。学校周边环境是影响学生逃课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也在不断发展,校区在慢慢扩大,学生公寓在不断增加,校园周边也变得繁华起来。在学校周围应运而生的就是各类网络广场和电子游戏厅。调查显示,学生因为通宵上网而逃课的百分比占到了62.5%,大部分学生的时间都是在网吧度过,所以说各种网络场所的进驻,是造成体育专业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一些学生结伴去网吧打游戏,不是通宵就是半夜,造成严重的睡眠不足、精力缺乏,促使其逃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餐饮业和娱乐业已经在第三产业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在高校附近,尤其是在高校扩招后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孕育出了一个庞大的餐饮娱乐消费市场。随之也就出现了大学生外出就餐娱乐的现象。例如,同学过生日聚会、毕业聚餐、情侣外出就餐等等。大学生一般都认为晚餐会比较有气氛,晚上还可以组织活动。酒吧、kTV等场所也就成了聚会的主要场所。如此一来,以校园为中心,以学生为消费对象的商圈,在校园这个特殊环境悄然产生、迅猛发展。根据调查显示,体育专业学生在外喝酒聚会占逃课原因的百分比达到了52.7%,学生会以各种理由逃课而去赴约,甚至有可能喝得烂醉,或是晚上回来太晚而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导致逃课现象的发生。
(4)部分大学生功利性价值观取向偏离。从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功利主义价值观引导下,日趋理性化是造成逃课现象的一大原因。从中学到大学,受到市场经济实用性指导,功利价值、实用价值成为他们的价值取向。在学术性和功利性选择中,更多学生倾向于功利性,不重视基本知识的积累,他们的读书更是为了短期务实的目标——赚钱。体育专业学生在外兼职有的是迫于无奈,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所以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也有的是因为虚荣心驱使,想要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平,还有的是为了积累社会经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当工作时间与上课相冲突时,就造成逃课行为的发生。学生为了积累经验打工和牺牲上课时间考取各种证书与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思想有直接关系。调查表明,学生外出打工兼职是造成逃课的社会因素之一,学生外出兼职的百分比达到39.8%,其影响不可小视。体育专业的男生身强力壮,外出兼职的场所一般在酒吧等晚上营业的场所,对学生的休息有很大的影响,导致其睡眠、精力不足,造成其逃课。
五、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有部分大学生在未履行任何请假手续的情况下, 没有按照既定的时间和地点去上课,即逃课。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有时较为普遍,不少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而体育专业大学生逃课现象更为严重,这给高校管理与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严重影响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文章主要从社会层面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理论课逃课现象进行解读,希望高校有关部门针对这一情况,切实制定有效措施,让大学生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上,尽快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启先,易发建.大学生缺勤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6).
[2]黄萍.在校大学生缺勤现象剖析及解决对策[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0(08).
[3]孟范成,柯芳.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8).
[4]马雅菊.基于学生视角的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08).
[5]范春金.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逃课现象及其对策分析[J].体育师友,2007(13).
[6]孙旭波.高校学生逃课行为原因及对策[J].铜陵学院学报,2006 (05).
[7]冉汇真.刘宗发.大学生逃课现象与社会责任心关系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7).
[8]张守莉,宋卓.关于大学生逃课问题的研究及对策——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