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成长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研究
2016-02-01王莉琴
王莉琴
摘 要: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形成正确的心理导向;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创设互助协作的氛围;让学生了解班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挖掘学生潜力,增强学生自信心,保护学生自尊心。
关键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环境;培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09-01
身为班主任,应下功夫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个性,力求把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内在心理需要。
一、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形成正确的心理导向
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的,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即环境造人。青少年生活的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三类,其中学校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较大,对他们的成长举足轻重。不少教育家呼吁,要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生活环境,帮助青少年克服生理早熟与心理早熟不相适应的矛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高质量、高水平地接受未来社会的挑战。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存在着依赖、自私、乱花钱、不能吃苦、自理能力差等问题。可以通过名人艰苦奋斗的事迹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教育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的生活,并让学生动手布置教室,让他们身处教室有温暖如家的感觉。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帮一”的活动,生活上、学习上谁有困难,大家伸出手来帮一帮。这样,学生会觉得班主任和同学们在注意着自己,自己的存在是有位置的,同学们相互之间也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生活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学生们才能坚定信念,乐观向上,学习起来才有动力,生活起来才愉快。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创设互助协作的氛围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自学活动的矛盾的统一过程。这个过程既有教育者的“疏”与“导”,又有学生的接受和发展。要取得一定的效果,除了从理论上说服教育者外,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实际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育活动,使教育富于趣味性、可接受性。要把组织活动变成全班学生的共同事情,让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主人。如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文艺表演以及配合学校统一安排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好时机。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让学生分享相互协助的快乐,而且能唤起他们自我教育的意识。
三、让学生了解班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上的联系与沟通。一个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渡过的,他只有与周围的同学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归宿感。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爱好、个性上的差异,在待人接物上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尤其是高年级女生之间的相处,很容易形成一个个由趣味相投的学生组成的“小群体”,在班级有一定的影响,若不加以引导,往往产生磨擦,影响学习和团结。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要善于研究人的面容,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个性,洞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对班里偶尔犯错误的同学,告诉同学们不要歧视、疏远,应该伸出温暖的手拉他一把,让他跟着班集体一同进步,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调节好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还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取长补短。
四、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校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但由于遗传因素、家庭条件、学习动机和方法等差异,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活泼坦率,有的文静稳重;有的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学习成绩出色;有的反应迟钝,领悟力较差。班主任应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从人才观的角度,认真对待每位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对尊师守纪,但学习成绩不突出的普通学生,更应帮助他们分析现状,充分发挥其潜能。例如,班级一位同学胆小怕事,说话声细如蚊,成绩较差,心理负担较重。通过与她的接触,我发现她做事细致,责任心强,且擅长绘画及手工制作,随即让她担任宣传委员,负责“板报专栏”及班容的布置,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我在班里给予了赞扬,从此,她终于敢当众发表见解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诸如此类的学生,只要疏导好他们的心理,使其优势得到发挥,就会成为建设班集体的力量。
五、面向全体,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一个教师的品德始终起着影响学生的作用,它比单一的说教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把爱给予全体学生,处事公平正直,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学生虽然考虑问题欠深刻、欠全面,但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自尊心强,都希望自己在班主任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十分在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因此,班主任对待学生应严防两种倾向:一是切忌凭个人好恶对学生进行简单评价,妄下结论;二是处理有关学生之间的利害关系时,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厚此薄彼,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在与同学们的相处中,班主任要处理好与全体同学的关系,让他们的心理得以平衡。这样,学生才会以百倍的热情团结在班主任的周围,共同管理好班集体。
六、结束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教师只有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育方式,以诚感人,以理服人,博得学生的信赖、敬佩,才能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立华.班主任远离理论:当下真相与改变路径[J].班主任,2012(08).
[2]周瑾.从“要我反思”到“我要反思”[J].天津教育,2011(11).
[3]刘运芳,邓银城.论学生心理素质的构成及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