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关系研究

2016-02-01鲁宇红张素红

成才之路 2016年2期
关键词:关系研究创新人才创业教育

鲁宇红++张素红

摘 要:近年来,我国各地高校在大学生中广泛地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批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不少高校片面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创业人才。文章认为,从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关系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创新教育,从而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1;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01-02

创新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教育界对创新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如通过课堂教学开展创新教育,通过实验实习教学开展创新教育,通过课外活动开展创新教育,等等。当前,在高校教育中广泛开展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教育。通过创业教育过程,大学生将体验创新的感受,激发创新的热情,培养创新的能力。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的内涵诠释

面对时代发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一样,都有着独特的内涵。

(1)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新时期的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创新教育的内涵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描述:一是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创新型人才。二是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新能力的新人。这两个基本取向缺一不可,也是创新型人才内在要求的统一。三是创新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的教育活动的过程。

(2)创业教育的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对于人才而言,创业教育可以被称为“第三本护照”。这样,创业教育就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教育的内涵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描述:一是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提供给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观念和技能,使他们辨认出别人可能忽视的机会,并且使他们拥有洞察力和勇气采取别人可能迟疑的行动。二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育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一个不能培养出杰出企业家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企业家匮乏的国家在世界上也是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竞争力的。三是创业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业理论教学活动、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学生企业家精神。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新人才教育的价值分析

创业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创新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教育对创新教育的价值是永恒的。创业教育是通过创业的教学与实践过程,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完整的范畴。从实际的创业出发,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首先,对大学生来说,创业是一 个“从无到有” 或“从未接触过”的事物,是一个创新过程。其中,可以包含创新一个企业、创新一种产品、创新一个管理模式等,创业活动中充满了创新因素。其次,创业教育激发起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围绕创业活动,学生进行一系列设计与创造,从而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开拓精神。再次,创业活动是一个品质砥砺过程。通过创办企业的实践,锻炼了大学生的勤奋、诚信的品质和坚毅、果敢的毅力,提升了大学生自主、自信的信念,增强了实践能力。因此,创业教育正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全过程。与通常的学习活动相比,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来说,从理念的建立、计划的设计,到开展创业活动都是全新的。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全新的创业观念建立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创业”是一个从未接触或思考的概念。许多学生在认知上对创业是一个文盲,在实践上是一张白纸。所以说,通过创业教育的过程培养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大学开设创业教育,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开展创办企业活动,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兴趣,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创业教育的直接成果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大学毕业生直接进入自主创业行列,直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如果是高科技的创新则直接推动国家的技术创新。然而,参与创业活动需要有独立性、开拓性的素质。综上所述,创新和创业的核心都是创造,创业本身就是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很好方法,在本质上是激发人的创造性。目前,许多人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简单等同于创办一个企业、开展一些商务经营活动或作为未来就业的一种形式,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新教育价值的科学理性认识。这将阻碍创业教育影响的实际推动,必须改变这一认识状况。首先,充分认识创业教育意义。由于部分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偏差,使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效果不够理想。一是目前选择创业之路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不多。虽然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是,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比例不高。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大学毕业创业的比例占3% 左右。二是将创业教育的认识停留在大学生创上开展自由平等的讨论,促进创新思想火花迸发,营造有利于年轻人发展个人兴趣、特长和脱颖而出的土壤等。二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环境。为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高校在教学管理上要将刚性和弹性相结合。对教学过程可采取一定的弹性管理,而对教学质量、毕业的学分标准可实行刚性管理。三是要建立体现创新教育的教师评价机制。高校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学术水平,热心教学,富有责任感,善于运用新方法、新手段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四是要创造教学的个性化环境。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也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础。

(2)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水平。创新人才应具备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培养的创新人才应当具备三方面特点:一是具备宽厚的学科知识基础,二是具备敢于创新的理念和善于创新的能力,三是具备面向世界的胸怀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随着我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的主流,需要大量的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国际化人才,因此,在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中,一是要积极与国外教育和研究机构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加强高校综合课程的国际化; 二是积极开发和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与国际著名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吸收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建立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拓展师资对外交流渠道。

3. 法律(立法)层面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美国率先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并在立法上开风气之先。我国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我国历任领导人都极为重视国家的教育工作,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的作用与地位,此其一。其二,2007 年 1 月 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以《通知》的形式下发了《关于在重大项目实施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暂行办法》,共 18 条,所涉内容相对较广, 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其三,作为地方配套出台的有关创新人才培养的奖励性政策。2007 年上海市以《意见》的形式出台 12 项措施,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这些相关的文件或政策,对促进我国的创新人才培养,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终究不是法律,也远不是法律所能包涵和替代的。我国在这方面是否能够走在世界的前面,可能不仅是一个立法的问题,更是国家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意图得以顺利实现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路甬祥.面向知识经济培养创新人才(专家荐书)——读《院 士 成才 启 示 录》[EB/OL].http://www.people. com.cn/GB/paper464/9116/847728.html.

[2]朱崇实.研究型大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9).

[3]王生洪.通识教育: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J].中国教育报,2007-

10-30.

[4]方倩琳.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6-11-24.

[5]关于印发《关于在重大项目实施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暂行办法》

的通知(国科发计字〔2007〕2号)[EB/OL]. http://www.gov.cn/ztzl/

kjfzgh/content_883646. Htm.

猜你喜欢

关系研究创新人才创业教育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