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6-02-01李红平
李红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由于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以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等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科学严谨的探索,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越好。
如:在教学“不等式的证明”时,创设情境:往一杯糖水中再加入一些糖,糖水味道怎么变化?为什么?
在此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很快抽象出课本中的例题:已知a、b、m都是正数,且a
此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总结规律的好习惯,对不等式学习开了个好头。
2.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产生的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在教学“复数概念”时,可创设情境:
问题2:为什么两个正数之和为负数呢?
创设与认知发生冲突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观念冲突”,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和良好的数学观。
3.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会使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平面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先让学生取出一支笔和一个三角板(纸板也行)。
问题1:谁能用一支笔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且能绕教室转一周?
问题2:谁能用两支笔可以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吗?
问题3:那么用三支笔可以吗?那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通过三个点的平面唯一确定。)
问题4:任意三个点都可以吗?(教师把三支笔排成一排,发现无法支撑住。)
问题5:那么我们添加什么条件就可以确保能撑住呢?(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要添加不共线的条件)。
这样的教学,完全是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强给,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强烈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主动的、自觉地加入到问题的发现、探索之中,符合学生的自我建构的认知规律。
4.利用古典论断、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有很多古人的经典论断、古典故事至今还影响着一代代人,教师通过介绍这些论断、故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喜爱数学、钻研数学。
如:教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可创设情境: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2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国王欣然同意,国王是否能实现他的诺言呢?
分析:各个格子里的麦粒数依次是1,2,22,23…263
于是发明者要求的麦粒数就是1+2+22+23+…+263
此案例利用典故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5.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悬念”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特点,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在这里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在课堂中故设悬念这一情境,定会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新的思维境界之中,利于引发每个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研究。悬念式问题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强记忆,有利于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发展智力。如:教学“指数函数”时,可创设情境:同学们,一张白纸厚度只有0.1mm,经过对折27次,纸的厚度将是多少?学生不得其解,过一会老师说:“那将超过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m”。学生很惊讶,老师乘势指出:“学习指数函数后,我们可以算出其厚度为13442m。”此时,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创设悬念型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之,问题情境教学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精心创设各种教学问题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即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应从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究性、延伸性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探索,且在问题情境的激励下,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新课标“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传汉,汪秉彝.《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
[2]《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祝玉蘭,吕传汉.《中小学数学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的》
[4]罗玉华,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中的情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