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聆听张丽钧
2016-02-01王应荣
◎王应荣
再次聆听张丽钧
◎王应荣
这一期的文学大讲堂,邀请到了著名作家张丽钧来讲座,于是,我便有了机会再次聆听张丽钧。
这是个大家早已熟悉的名字:中国作协会员,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十佳教师作家,《读者》、《意林》、《格言》等的签约作家,国家级骨干教师,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校长。我还要加上一句:美女作家,她的文字,就如她的名字一样美丽而芬芳。
二百多座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坐的站的挤满了人,真可谓“盛况空前”了。她的讲座围绕“14个怎么办”展开:没的可写怎么办?不会构思怎么办?缺乏文采怎么办?没有灵感怎么办?等等,都是散文创作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台下作者们最渴望答案的问题。台上讲得精彩,台下听得专注,教室里气氛轻松愉快,笑声不断,恍惚又置身于高中课堂上,感受着求知的兴奋与满足、意会的轻松与畅快,真不愧是特级教师!
作为全国著名的作家,她在台上,没有居高临下的传授,而是列出大家最常遇到的问题,引用她的某篇文章告诉你她是如何处理的,仿佛一个过来人,牵着你的手一起迈过那一道道坎儿,善意、温暖、亲和。她的嗓音有一点粗,讲到她的文章《满口唐山话时》,就真地一句句说起了地道的唐山话,活脱脱一个赵丽蓉演小品,逗得大家一通大笑,从她的态度、语气包括嗓音,都足以看出这个人的实诚劲。她始终笑靥如花,一改我们心目中严肃、古板的女校长形象。这是个心里驻着阳光的人,再透过她的态度与文字把阳光传递给更多的人。
她讲座中提到了另一位作家鲍尔吉 原野,也是本人很欣赏的知名作家:二人曾一起早餐,面对被切成长短不一的两截油条,“请问,你是吃炸裤子呢还是炸裤衩?”令人忍俊不禁,一个大男人的纯真可爱尽显无余。她还向大家推荐了一位新疆阿勒泰年轻的女作家李娟,曾在文中形容水草被冲刷的姿态“像小姑娘反复梳理的刘海儿”,真是形象至极,令人难忘。
讲座结束了,听众挤到跟前求签名、合影、抓住机遇交流创作。这是多么熟悉的场景。曾经,自己也这样热切地接近她,她赠的书、留的签名、春天的庭院里梧桐树下师生的合影,至今都还在,不见的,是十年的光阴。
回到家,翻找到当年的笔记本。时间是2006年4月23日,地点在唐山市文联二楼会议室,授课老师:张丽钧。她讲:要有感而发,从自己心里流出来的才容易流到别人的心里;谈到自己的创作从前期的唯美散文更多地转向杂文;选择了散文等于把自己整个人打开在读者面前,写散文是灵魂的生意,最不能遮掩做人的瑕疵。她讲到没有细节就没有文学,坚持与心灵对话等等。
我还翻到了另外几位老师的名字,张楚,当年一部《曲别针》令文坛注目,2014年,又凭借短篇小说《良宵》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他讲课内容是“关于小说创作中情节和语言的把握”;还有现已是河北作协主席的关仁山,讲授内容为“坚持文学创作的要素”……彼时,本人正参加河北文学院唐山分院第八期学员班的学习,还作为学员代表在文学院结业式上做了发言:“写作,是心灵的事业。在纷繁的现实世界里,我们坚守着心灵的净土,用写作这种方式,来关注内心、表达自己,让我们在前辈的引领之下,用易感的心、用饱含感情的笔来书写这片热土、讴歌这块土地上生存的人们!”当年的声音依稀可辨,可是,曾经的激情满怀呢,被现实消磨得还剩几许?
十年,张丽钧老师的著作已达20多部,都是在当老师当校长的课余时间完成的,她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她和张楚、关仁山都是唐山籍的作家,这些年里,投入时间与精力,坚持埋头写作,终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走出一片广阔天地。
当然,成功不可复制。我更想说的是: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路,一直走下去,在俗世的打磨中,终于没有辜负自己,这就是美丽的。
倘若随光阴流逝,从绚烂的青春年华步入生命中恢弘壮丽的中年,让流年有声有色地在文字里绽放,携一路芬芳笃定自信地朝前走,这便是生命最美的状态。
张丽钧老师的讲座结束了,美丽的余音仍在回响,一声一声,敲在心上……
王应荣,就职于河北省乐亭县财政局。河北作协会员,乐亭作协主席,乐亭县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