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的核心是坚持创新
2016-02-01翁淮南
□ 翁淮南
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的核心是坚持创新
□ 翁淮南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自本期起,特开设“新理念 新能力”专栏,邀请党员干部、专家学者畅谈对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解和把握,报道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的探索实践,以供广大读者学习借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民族发展根本的深刻认识,这在我国上千年治国理政思想史上是第一次,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第一次。
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的核心是坚持创新。人类社会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创新史,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纵观500年来全球经济中心几度转移可以发现,科技创新这个主轴一直在引导和支撑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一些欧美国家抓住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重大机遇,跃升为世界大国和世界强国。可以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已成为决定我国发展前途命运的关键、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能紧扣世界创新发展脉搏,顺应世界创新发展大势,赶上世界创新发展脚步,进而引领世界创新发展潮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劲动力。
应对战略机遇期的诸多挑战必须坚持创新。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战略机遇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中国发展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削弱。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经济规模大而不强、经济增长快而不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同时,作为低收入发展中国家,过去通过廉价劳动力形成的比较优势,如今随着中国制造从低端向中端转移,带来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挑战。二是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于预期,潜在增长率下滑,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我国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三是西方国家开始重视应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道路。在这个时期,来自于国内外的反崛起势力开始对中国道路进行打压,同时我们自身还会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等诸多问题困扰。面对挑战,只有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才能使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中国。
要着力探索提高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要着力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一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围绕创新方向、创新力度、创新属性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促进国家全局创新发展的体制架构,实施逆向治理,并把人才作为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动创新发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重点破解新形势下的发展动力中影响全局的核心问题。二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发展,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要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三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深化科技等相关领域改革,强化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造就一批又一批领军人物和创新人才。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四要增强领导干部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素养和能力。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的意识,加强学习调研,加强实践历练,增强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素养和能力,增强把握形势变化、把握发展趋势的素养和能力,特别是增强驾驭现代经济创新发展、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素养和能力。
作者单位:(中宣部《党建》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