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上结识的“海归男友”竟是职业骗子

2016-02-01蒋瑾瑜

中国防伪报道 2016年8期
关键词:结识曹某朱某

文 蒋瑾瑜

网上结识的“海归男友”竟是职业骗子

文 蒋瑾瑜

案例回放

2016年3月的一天,一脸愁容的女子曹某来到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长寿路派出所报案。原来,今年1月,曹某通过某知名婚恋征婚网站认识了一名自称是海外学成归来的未婚人士朱某。两人交往过程中,朱某把自己包装成一名住别墅、开豪车、曾就职于某国际知名银行的金融分析师,现自己开工作室,是为多个著名网站供稿的网络大V。经过几次见面,曹某对朱某的身份深信不疑,并轻信朱某的话,将自己积攒的29万元交由朱某理财,在朱某虚构的假交易平台上进行黄金投资。一个多月后,朱某以投资失败为由,骗走曹某的29万元并逐渐疏远曹某,直至最后消失。

普陀警方接到报案后,经过缜密侦查,于今年6月在某大厦停车场内将嫌疑人朱某抓获。在办案过程中,警方发现还有多名女性受害者被朱某用相同的手法诈骗。

经查,犯罪嫌疑人朱某7年前曾因合同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此次,朱某伙同他人,以某大厦为办公地点,在多家婚恋网站冒充未婚青年,谎称自己为金融分析师,以恋爱为幌子骗取多名未婚女性信任,唆使受害者投资其所谓的黄金期货投资平台进行交易。该平台后台数据资料均受朱某控制,多名女性受害人悉数赔光所有投资款项。

案件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网络征婚平台与交友软件在为广大适龄青年寻找自己另一半提供便利渠道的同时,也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虚拟网络交友实施诈骗提供了掩护。本案就是一起典型的网络婚姻诈骗案件。

本案中的嫌疑人通过虚拟社交网络,精心“包装”和展示自己诱人的身份,在线上以谈恋爱为由结识受害者,然后通过线下交往骗取受害者的信任,以理财、投资、急用借钱等方式进行诈骗,得手后则从虚拟网络上消失。

本案中的受害人群大多为30岁左右的单身女子。骗婚者利用此类人群求偶心切的心理和虚拟网络特点,把自己装扮成“高富帅”“金融界高级白领”“官员”等成功人士,大肆利用微信朋友圈、QQ空间炫耀财富、地位、家庭背景等个人信息,并发一些虚拟的图片、视频,以诱惑受害者上当,让受害者防不胜防。

有些受害者在发现自己受骗上当后羞于启齿,打落牙齿和血吞。在案件侦破过程中,民警就发现了几名碍于面子、不愿向警方报案的女性受害者。

警方提示

“互联网+”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众多的诱惑,其中就不乏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骗婚、诈骗钱财,让一些无辜者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广大正在使用各类征婚平台的未婚人士,要提高警惕,在没有全面深入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不能轻信,更不要涉及钱财,不要轻易给尚不熟悉的“恋人”汇款或发生经济往来。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应立即报警,以免更多人受骗。

猜你喜欢

结识曹某朱某
男子为回老家抱着木板横渡长江
不寻常的租房纠纷
职工因被强令冒险作业离岗获赔22万
结识百毒王
你会读这些名字吗?
你会读这些名字吗?
ABC ENGLISH SALON
微信转账不慎误转他人,能否请求对方返还
屡屡以身试法 准新郎锒铛入狱
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