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公园定义、特征及建设和管理探讨
2016-02-01吴协保戴晟懋但新球吴照柏
吴协保,戴晟懋,但新球,吴照柏
(1.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2.国家林业局石漠化监测中心,长沙 410014; 3.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北京 100013)
石漠公园定义、特征及建设和管理探讨
吴协保1,2,戴晟懋3,但新球1,2,吴照柏1,2
(1.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2.国家林业局石漠化监测中心,长沙 410014; 3.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北京 100013)
系统地提出了岩溶、石漠化与石漠公园的概念及其关系,阐述了我国石漠公园的建设背景及意义,并从生态环境脆弱性、生态保护、游憩休闲、科学研究、科普宣教、社会公益性等6个方面分析了石漠公园的主要特征,对石漠公园体系建设、组织管理、投融资与运营机制、生态文明建设及建设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石漠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石漠公园;定义;特征;建设背景;建设管理
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三片喀斯特土地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核心地带,因该区域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超负荷运转,导致土地石漠化,石漠化已成为该区域最严重的生态问题。现阶段,国家林业局承担着“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生态建设与自然保护的重任,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分别建立了以生态保护、生态文化、生态利用为核心内容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支撑平台与体系。2013年国家林业局针对荒漠生态系统提出了建设国家沙漠公园,并下发了国家沙漠公园试点通知与管理办法。截止2015年底,全国已正式批复55个国家沙漠公园开展试点建设。石漠化是西南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表现形式[1],在我国已纳入荒漠生态系统管理范畴,因而探索建设石漠公园,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喀斯特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构建绿色富民惠民的生态文明建设平台,可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1 石漠公园相关定义及其关系
1.1 岩溶
岩溶即喀斯特,主要指水流对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等)、硫酸盐岩(石膏、硬石膏等)和卤化物岩(岩盐)等可溶性岩石,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过程及其所产生现象的总称。由岩溶作用所造成的地貌称岩溶地貌,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土地称岩溶土地。
在岩溶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作用,都是以可溶岩被水溶解的作用为基础的,所以岩溶作用最本质的现象就是“岩石的溶解”,即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1.2 石漠化
石漠化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石漠化土地的认定与评定主要依据其地表基岩裸露度、林草植被盖度、植被类型与土层厚度及土地利用状况,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评价与确定石漠化土地类型与程度状况[2]。
1.3 石漠公园
石漠公园指以多样化的岩溶地貌与生物景观资源为基础,以保护岩溶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以生态文化建设与科普宣教为主线,合理利用资源开展公众游憩、旅游休闲和进行科学、文化、宣传和教育活动的特定区域,属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是国家生态建设与岩溶生态系统(荒漠化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建设内容。
岩溶土地在我国广泛分布,占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是我国的重要国土资源与民众的重要生存空间,是石漠公园建设的基础与范围界定依据。石漠化属退化的岩溶土地,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将其列为荒漠生态系统的特例,是我国实施重大生态修复的对象,于2008年启动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石漠公园是我国岩溶地区尤其是石漠化区域实施生态建设与自然保护的一种创新性举措,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是石漠化土地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与科普宣教的集中展示平台,是我国推进石漠化土地防治的试验地。
2 石漠公园建设背景及实施意义
石漠化是我国岩溶地区最大的生态问题,被称为“地球癌症”,已成为岩溶地区的灾害之源、贫困之因、落后之根,严重制约着石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21世纪初,石漠化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林业局于2001年启动石漠化监测与防治项目,制订了统一的监测技术规范,2005年完成了我国石漠化土地本底资源调查,2006年由国务院新闻办向社会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以该监测成果为基础,牵头编制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年)》,于2008年启动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截止2015年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已在全国316个重点工程县实施,实现了滇桂黔三省区石漠化县全覆盖,共安排专项投资119亿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2.25万km2,其中林草植被建设面积222.09万hm2,坡改梯2.18万hm2,并整合退耕、天保、长防、珠防、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资金初步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4.75万km2,初步实现了《规划大纲》确定的预期目标。2011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完成了第二次石漠化监测,于2012年向社会发布,摸清了我国石漠化土地现状与动态变化。习近平、李克强、温家宝等7位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别进行了批示,其中习近平同志的批示为:“石漠化是生态建设方面的严重问题,石漠化地区扶贫任务也很重。遏制石漠化虽有成效,但形势仍很严峻,要继续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李克强同志的批示为:“要巩固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果,结合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扩大防治覆盖面。”为我国继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岩溶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1]。
在2008年批复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年)》中,明确“要充分发挥岩溶地区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大力开展特色旅游,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在科技支撑中明确“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石漠化整治中的支撑作用,将先进、成熟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石漠化综合治理实践中去”。随着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构想,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中,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操作。明确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此,如何在岩溶地区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以石漠化防治成果展示与推广为主题,构建岩溶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阵地,是今后石漠化治理与区域扶贫与可持续发展需重点研究的事宜。
现阶段,国家林业局承担着“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生态建设与自然保护的重任,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分别建立了以生态保护、生态文化、生态利用为核心内容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支撑体系与平台,已成为我国森林、湿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宣教的重要场所,深受广大民众喜爱与拥护。2013年国家林业局针对荒漠生态系统提出了建设国家沙漠公园,并下发了国家沙漠公园试点通知与管理办法,截止2015年底,全国已有55个国家沙漠公园开展试点建设,有力地推进了防沙治沙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为丰富我国石漠化防治手段,实现“治石与治贫”相结合,探索西南喀斯特脆弱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和岩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新的途径,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2014年底,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召开的“防沙处长”会议中,决定依托岩溶地区良好的岩溶地貌景观、秀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和先进的石漠化防治成果与技术,在岩溶地区开展国家石漠公园试点建设,与国家林业局已开展的国家沙漠公园试点建设共同支撑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事业。
石漠公园建设是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内容的具体落实与体现,是探索喀斯特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3]。石漠公园建设对实现喀斯特脆弱地区生态环境、地质地貌与生物多样性的实施重点保护与修复,维护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普及石漠化防治科学技术,落实石漠化治理成果巩固措施,加快石漠化土地修复进程,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载体;并探索依托区域良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以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为主的喀斯特资源合理利用途径,减少对岩溶土地的直接依赖,加速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石漠公园的主要特征
3.1 石漠公园属岩溶生态环境脆弱区域
石漠公园选址界定为我国岩溶地区,岩溶地区因其独特的地表地下双层水文结构,岩溶地表下垫面透水性强,岩溶地下水文过程活动强烈,呈现漏斗效应,缺土少水是我国岩溶地区最核心的生态问题。岩溶土地成土母岩主要为纯灰岩,间或有少部分泥质灰岩或硅质灰岩。碳酸盐岩质地较纯,含不溶成分较少,风化成土速率极慢,且岩溶土壤土被不连续,土层与下伏的刚性岩石直接接触,缺少母质层,土层薄,易侵蚀,土壤理化性质有别于地带性的土壤,表现为富钙、偏碱性,有效营养元素供给不足且不平衡,质地粘重,有效水分含量偏低,严重限制着区域物种选择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进程。特别是长期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干扰,致使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区域生态环境整体脆弱。
3.2 石漠公园属生态保护场所
石漠公园属生态脆弱区域,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原生态的森林群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经自然演替与发育的岩溶生态系统,是区域生态建设与自然保护的重要载体与生态基质,通过实施全面保护策略,保障区域岩溶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安全,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为后代子孙提供一个能够公平地享受人类自然资源的机会。
3.3 石漠公园属游憩休闲场所
划定岩溶地区具有美学、愉悦性、观赏及游憩价值的自然景观及文化历史遗产的特定区域,为公众提供一个回归自然,欣赏生态景观,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天然游憩休闲场所,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减少社区居民对岩溶土地的直接依赖,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繁荣区域经济,进一步推动石漠公园的生态保护。
3.4 石漠公园属科学研究场所
石漠公园内拥有的大量未经人类开发活动改变或干扰的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域、动植物及人文历史等资源,地质地貌特征典型、生物多样性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在石漠化防治理论研究和地学、生态学、生物学等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3.5 石漠公园属科普宣教与生态文明建设场所
石漠公园内有丰富的地质地貌、生物及人文资源,蕴藏着深厚的科学知识与生态文化内涵;实施的石漠化生态修复工程与科普宣教设施,是普及推广石漠化防治技术及生态文化知识的生态文明建设场所,也是广大中小学生开展自然科学知识普及的实习基地。因此,石漠公园建设也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3.6 石漠公园属社会公益性生态型公园
石漠公园是站在公众利益的角度,强调保护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但也不排斥游憩、科研、教育等合理的资源利用,可认为是人类在现代生活中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体现,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绿色基础设施;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和拓展;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生态环境被破坏造成严重生态后果的一种认识和反思;也是物质生活丰富后,人们向往健康、舒适生活环境的一种愿望。其设立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特殊岩溶生态系统以及自然和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把人为的影响降到最低点,以实现自然及文化历史遗产的代际共享,是“绿色、共享”理念的集中展现,具有社会公益特性,又是以生态保护为主的生态型公园。
4 石漠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探讨
4.1 构建完善的全国石漠公园体系
石漠公园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布局原则,应综合考虑各地的岩溶土地资源特点、石漠化防治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特点,国家林业局应组织制定全国性的石漠公园建设规划,逐步构建金字塔结构式的县级、省级与国家级石漠公园保护网络体系,成为岩溶地区生态建设与自然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地质地貌、生态保护、科普宣教等方面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石漠公园建设国家或省级石漠公园,给予重点扶持,发挥其在石漠化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考虑到石漠公园建设投入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和自筹资金,全国性石漠公园建设规划为指导性规划,各省可以制定全省的石漠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平衡辖区内的区域布局,突出区域特色。
4.2 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的组织与管理机制
石漠公园是以区域生态建设与自然保护为主导的生态型公园,属社会公益性事业,一般应以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建立林业、环保、建设、水务、土地等多部门的联合协调机制,明确林业主管部门为石漠公园建设与管理的实施主体,牵头成立相应管理机构。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石漠公园的业务指导,在石漠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监管中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管理和组织协调作用。石漠公园实行滚动式管理,推行“准入—退出”机制,对有明显不良记录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停止石漠公园建设。
4.3 构建灵活、多样的投融资与运营机制
应采取“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建设机制,因其具有公益属性,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积极争取林业、农业等方面的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引导和鼓励企业、民众、民间组织投资与赞助,同时,针对公园内的建设项目等可采取合资、合作和股份经营等运作方式,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多种模式建设石漠公园。
4.4 突出石漠公园是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石漠公园一般位于城乡结合部或者远郊区,是区域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保护和美化区域生态环境,构建良好的宜居环境,同时也是民众游憩、休闲、文娱、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通过建设石漠公园,依托公园资源优势,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周边社区增加收入,提供就业岗位,推进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4.5 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1)科学选址。在石漠公园的规划、建设中,应对石漠公园的选址、范围进行科学论证,严格审批,确保区域内土地权属无争议,石漠公园经营机构应具有土地使用经营权(包括承包、委托经营管理协议),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
2)详实调查。对石漠公园区域开展包括地质、地貌、水文、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石漠化与人文历史资源等方面的详实科学考察,摸清建设石漠化公园的有利与制约因素,科学评价岩溶生态系统状况,为总体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3)明确思路。遵循“师法自然、全面保护、适度利用、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维护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保护岩溶地貌、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遵循因地制宜、人为干预最小化的原则,根据公园内的自然地理条件、乡土动植物、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等资源特征,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尽量采用本地物种,慎重引进外来物种,通过人工促进或人工造林等措施促进岩溶生态系统的修复或景观重建,维护岩溶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同时合理利用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积极开展生态观光、游憩、休闲、科普宣教等为主的生态旅游与生态文化教育活动,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转变,实现石漠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4)合理分区施策。根据石漠公园特性及其资源条件与功能定位,通常可分为保护保育区、生态修复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分区制订发展策略,落实重点建设内容,突出分区特色。其中保护保育区为石漠公园的核心保护区域与生态基质,其面积原则上不能低于公园总面积的60%。针对公园内石漠化严重状况与林草植被退化程度,选择乡土植物及原生态植物群落为参照,尽量恢复近自然植被群落,提高公园生态环境质量,培育风景林。管理服务区应选择在交通、水源、电力等条件便利,靠近乡镇或居民点区域,提高其管理服务水平。
5)科学测算环境容量。研究石漠公园的生态环境容量和岩溶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恢复能力,科学测算其年游客数量与合理生态环境承载量,同时,针对石漠公园的不同区域、不同时段采用动态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特别是在周末与节假日要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既不对公园环境造成破坏,又能保障游客的舒适度。
6)落实科研与监测规划。石漠公园规划中应制定科研与监测规划方案,针对石漠公园的特色资源、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内引外联方式设立专项科研课题,推进公园科研队伍与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在石漠公园运营初期就要定期开展监测活动,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和园区管理的监测,及时分析监测结果,适时调整管理对策,实现科学经营管理。
[1] 但新球,吴协保,白建华,等.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规划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2] 但新球,李梦先,吴协保,等.中国石漠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3] 白建华,但新球,吴协保,等.继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5,34(2):62-66.
Discussionon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ConstructionBackgroundandConstructionManagementofRockyDesertPark
WU Xiebao1,2,DAI Shengmao3,DAN Xinqiu1,2,WU Zhaobai1,2
(1.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Changsha 410014,Hunan,China;2.Rocky Desertification Monitoring Center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Changsha 410004,Hunan,China;3.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Manangement Center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13,China)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e conceptions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rocky desert park and its relationship,also described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rocky desert park in our country. We summarized main features of the rocky desert park ranging from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cre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cientific education, social welfare, also proposed specific suggestions on the rocky desert park system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vestment financing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etc.,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of rocky desert parks.
rocky desert park;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construction backgrou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2016 — 02 — 01
吴协保(1972-),男,湖南安化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漠化、湿地、湿地公园等资源监测与规划设计工作。
X 171.4
A
1003 — 6075(2016)01 — 0066 — 05
10.16166/j.cnki.cn43 — 1095.2016.01.014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