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展风采
——记七师一二五团青年致富带头人李兵
2016-02-01朱雪萍
□朱雪萍
创业路上展风采
——记七师一二五团青年致富带头人李兵
□朱雪萍
今年38岁的李兵,是七师一二五团一名普通的老军垦后代。提起他,熟知的乡亲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这娃不错,有头脑、有股干劲、冲劲,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创业之初天地宽
曾经,他默默无闻,如今,他远近闻名,曾经,他只是一个月收入不到千元的餐馆服务员,如今,他有了自己的年出栏5000头育肥牛羊的养殖基地,还为20多名团场青年提供了就业岗位。那么,李兵又是怎样创业的呢?
2015年6月24日,艳阳高照,这天天气格外炎热。响午,我来到李兵经营的育肥牛养殖场,见到他时正在查看员工们给育肥牛添加饲草料。眼前的李兵脚穿一双布鞋,一身迷彩服,一副墨镜,平头,显得很干练。得知来意后,他很有礼貌地一边带我们向办公室走,一边很健谈地给我们介绍育肥牛羊养殖场目前的情况,话语中带着兵团人特有的地方“河南话”口音。
时光追述到1993年,那时的李兵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服务员,通过朋友的介绍,来到奎屯市团结南路市场内天山饭店上班,每天起早贪黑地干,忙忙碌碌的日子一干就是三个年头,一天晚饭后,一个想当老板的念头萦绕在脑海里。
1996年底,他把自己开餐馆的想法与父母沟通,得到家人的支持,李兵拿着双亲给他攒的娶媳妇的2万元加上多方筹措的1万多元,在奎屯市乌苏路开了一家自己的小饭馆,为减少支出,他亲自外出采购,风雨无阻,虽然很辛苦,有时为了及时给客户上菜,还当起了服务员的角色,每天营业额最高达到了1500元,看着手里一踏踏用勤劳换来的人生第一桶金,一个念头又闪现在脑海里——
2007年,李兵决定扩大餐饮业经营规模,面积达到了500平米。
随着资金的慢慢积累,李兵的内心却一直没有平静过,眼下生意虽然还算稳定,可毕竟城市餐厅太多,今后面临的困难也无法预料,不如回到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去发展,一来团场范围小,竞争力相对也小,二来还能长期照顾年迈的父母,三来还能帮助团场社会青年,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
主意已定,李兵开始留意并寻找回乡发展的机会。
致富路上“领头雁”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2012年,李兵得知一二五团宾馆由于连年处于亏损状态,准备向外招标的消息,他积极报名应征,通过招标,最终取得了承包权,顺利承包了一二五团宾馆,当年就给20人创造了就业岗位。此时,他和妻子进行了明确分工,妻子主内自己主外。
凭借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很快就把宾馆从亏损扭转为盈利,每年仅发放员工工资总额达50多万元。目前,宾馆每年营业额达250多万元。
在经营宾馆的同时,李兵又抓住兵师对团场经济结构大力调整、鼓励职工多元增收的好政策,他看到了商机,把眼光又投向了发展畜牧业产业上。
经过一个月的多方了解,他认识到养殖育肥产业在兵团是一个较为优势和体现区域特色的产业,既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又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于是,李兵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育肥牛羊养殖基地,实行集中饲养,封闭管理。
2013年2月,李兵正式向一二五团递交了申请建设现代化育肥牛养殖基地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发展养殖业不仅能实现自身多元增收的目的,还能通过扩大养殖规模,给周边更多的社会青年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为促进团场经济和谐发展添砖加瓦。
一个现代化育肥牛养殖基地在获得批准后,于当年4月正式施工,一个占地面积200亩,年出栏5000头的永盛育肥牛养殖基地全面建成。2014年2月,相继成立了七师一二五团安德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再次为团场青年提供了20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还带动了周边6个农业单位近千名职工发展养殖业。
在此期间,一二五团党委十分重视以牛为主的草畜产业发展,将其列为职工多元增收重点项目之一。逐步形成了团党委亲自抓、农业部门全力抓、相关部门协作抓的良好氛围,加快发展育肥产业已成为社会共识,为畜牧生产及其产品的加工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合作社的成立,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获得和技术上的优先服务及产前、产中、产后市场的开拓销售,去年,总收入达5000万元。该项目的建设弥补了一二五团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以一产为依托发展第三产业的又一突破。
目前,李兵的养殖合作社生产的育肥牛羊在一二五团及周边地区各大超市、饭店、市场等渠道供不应求。
李兵终于实现了从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毛头小伙,怀揣梦想靠月收入几百元的打工仔,到一个崭露头角拥有50多名员工的企业带头人,他用实际行动在自主创业的路上一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