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原因

2016-02-01杨清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畜产品疫病环节

杨清华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云南禄劝 651500)



试论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原因

杨清华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云南禄劝 651500)

在食品安全倍受瞩目的今天,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消费者陷入了“食”里埋伏,严重影响广大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已成为促进畜牧业发展,保护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必然要求。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更应常抓不懈,警钟长鸣,认真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不仅限于抓好常规工作,且在工作中突出亮点,狠抓重点,确保全县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本文就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进行浅析:

1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意义

随着畜牧业快速发展,目前中国肉蛋奶供应充足,对不但要吃得好、更要吃得放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障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意义非常重大。

1.1 维护畜产品消费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也是人们增强体质的重要营养来源。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才能满足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的基本要求,“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若只有少部分人享受到了高端有机畜产品,而大部分人却吃着不安全畜产品,势必积蓄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1.2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居民的消费需求,还影响到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影响到了农民增收以及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有调查显示,若一直处于专业户养殖方式向规模化、企业化养殖转变的转型升级期,主导力量仍以专业户小规模养殖为主,那么家庭作坊式养殖的小乱差,会造成疫病等诸多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因素,势必会影响畜禽产量和农民增收。

2 影响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畜禽养殖环节、流通环节以及畜产品的加工环节,从“农场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畜产品不安全的因素,诱发导致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2.1 养殖环节投入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饲养环节禁止乱用药、滥用药,但在不断追求节约化和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导致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为提高出栏率,增加收入,不合理的滥用、乱用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其他养殖投入品,导致药物在动物体内的高剂量残留现象不断发生。养殖户为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将禁用药物当作添加剂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在养殖过程中,存在长期和随意使用药物添加剂的现象,还有大量存在不符合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和用药动物种类等用药规定以及重复使用几种商品名不同但成分相同药物的现象。这些都是造成药物在体内过量积累,导致兽药残留。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提升消费信心,促进了全县食品安全、消费安全,为营造公平正义、安全稳定的食品安全市场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动物疫病

近年来,人畜共患病及重大动物疫病频繁暴发对人体健康和公共安全造成的巨大威胁,动物疫病是畜牧业生产的大敌,只有良好的动物卫生监督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动物疫病也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动物疫病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造成动物大量发病死亡或者被扑杀,直降低养殖户的效益;二是造成市场行情低迷,影响养殖积极性。

2.3 加工过程

目前,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小规模屠宰点或者屠宰场,大多设备简陋,环境卫生条件不达标,加工过程不规范,部分从业人员卫生素质不高,加之检疫检验不能及时到位,存在严重的畜产品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畜产品加工领域的非法违规行为问题突出,注水增重、利用病死畜禽加工熟食、违规使用福尔马林等延长保鲜时间等现象依然存在。

2.4 流通环节

流通环节硬件缺乏,如包装容器易破损、装运密度过高、专用冷藏运输车缺乏等,造成储运过程中大量畜产品被污染、变质。另外,部分经纪人长期贩运畜产品,但偶尔才对车辆消毒,造成畜产品连环污染。

3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断健全,畜产品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深化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抽样检测,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推行可追溯体系,强化检验检疫工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呈现了稳中有升的态势。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需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迫切需要进一步健全各项保障措施。

3.1 发展标准化养殖

标准养殖即养殖过程或经营管理均按特定的标准进行。标准养殖是一种生产过程管理,能有效避免或控制产地环境污染、养殖源头污染和动物疫病,比如,生产无公害畜产品,则要按照相应的无公害标准,在场址位置、场内布局、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投入品控制、卫生防疫、生产记录、污物处理等方面严格按国标或行标去做。这些都对我国因地制宜发展标准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和借鉴。推行标准养殖需要一些技术参数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鼓励规模养殖场发展标准养殖,同时通过用地限制等措施提高养殖门槛,为推广标准养殖奠定良好基础,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经验,提供更多详尽的可操作性强的生产指南指导养殖企业生产,以提高财政资金的实效。

3.2 严格市场准入

市场准入制度,是政府或其授权机构准许公民和法人进入市场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和必须遵守的制度与规范的总称,它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由于散养比例高,畜禽养殖是散养农户动物蛋白自给和增收的重要途径,待散养比较效益下降,农户会逐渐转入二、三产业。所以改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准入制度应主要针对企业,包括养殖企业、饲料企业、兽药企业、屠宰加工企业。

3.3 完善畜产品追溯

畜禽产品安全追溯是一种国际性经验举措,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动物个体或群体进行标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最终实现“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从而实现在发生疫情或出现质量安全事件时,能进行有效追踪和溯源。大体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利于标识对动物疫病的监控,二是增加产品信息维护消费者利益。我国现行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农业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一部分,旨在按肉品流通环节,以动物标识为基本信息载体,将动物的饲养、防疫、检疫、运输、屠宰等信息相关联,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工具,汇集信息到追溯体系数据中心,形成动物从出生到屠宰的追溯链。在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基础上,质检、商务等部门通过监督相关行业建立生产记录、进货及销售记录等制度来实现畜肉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等环节的溯源管理。目前我国可追溯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突破,如耳标正在由二维码扫描耳标升级为电子芯片耳标,识别效果将大大提高。

3.4 健全法律法规

健全法律法规是法规宣传和执法工作的前提。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了《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以及《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和官方取样程序》、《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等综合性法律,为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法律依据。但不少被食用动物尚处于法律监管之外,如关于犬类的养殖、屠宰、流通等方面的管理和立法均为空白,大量不明来历的犬类充斥市场,隐患重重的同时执法者无法可依。此外,提高动物福利水准,对预防动物疫病、减少运输屠宰环节污染及犬类市场监管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理清问题来源,还需要积极寻找技术和管理措施做保障。相信伴随各项保障措施的稳步推进和完善,我国畜产品质量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畜产品疫病环节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