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视角,上好新教材的例题课

2016-01-31巫银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常态课儿童视角数学思维

巫银军

[摘 要]随着课程标准的推进,“后课标”时代的全面到来,课堂教学有了更为规范、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标准和要求。教师要基于儿童视角,上好小学数学的例题课,从儿童的需求出发,顺应学生发展,提高例题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儿童视角 常态课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8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全面进入“后课标”时代,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背景下,如何才能让课堂教学更规范,更符合学生的已有认知规律?笔者认为,教师要基于儿童视角,从常态课入手,抓好例题教学,提高例题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基于儿童思路,加强思维过渡

小学数学教材毕竟是从成人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视角出发,难免会和学生的儿童视角形成冲突和摩擦,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苛求整齐划一,而是要寻找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契合点,从儿童的视角梳理教学思路,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找到学生思维的过渡点。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数对的方法探索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按照教材的设计,首先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所在,确定横和列,然后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确定位置,但这样的成人思维流程显然是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先让小明说出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小明认为自己坐在横排第3排,我追问:“除了找横排第3排,还能怎样找到他?”学生指出可以在竖排第4排找到他。我又问:“怎么才能快速找到他?”学生指出,小明坐在竖排第4排,横排第3排。此时我引导学生认识:“竖排就是列,确定第几列通常会从左往右数;横排就是行,确定第几行通常会从前往后数。最后启发学生思考:“你怎么表示小明的位置?”学生提出可以用数对(4,3)表示,我追问:“如果给你数对,你能确定具体的位置吗?小明坐在(4,3),小红坐在(5,3),小风坐在(5,4),你认为谁和谁是同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一步步引导,学生有了良好的思维过渡,获得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有效认知,加深了对这一规律本质的理解。

二、基于儿童直观,激发自主思考

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例题图示,这些图示的功能和作用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增强学生的直观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图像表征,加深对数学表象的理解;其二是引导学生进行读图、识图,加强用图意识,促进几何直观能力的提升。教学中,教师应当跳出教材的固有模式,基于学生对例题的真实理解,选择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展开自主思考。

在苏教版六年级“确定位置”中,教材出示了轮船和灯塔之间的位置,为了引导学生进行位置确认,我先出示图1,学生根据图1能够顺利说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但是一旦将图1拿掉,学生就无法确认位置。为此,我先将图1隐去,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入手,动手画出十字方位图,并思考:“怎么理解北偏东?怎么画出南偏东?”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认为东南方向其实就是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就是南偏西,通过这样渗透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内涵,让学生对这一看似复杂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

以上教学中,教师跳出例题图示的框架,从学生的直观思维入手,触摸学生思维深处的认知基础,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从而获得了高效的课堂。

三、基于儿童表述,提升数学思维

很多教师总是机械地将概念硬塞给学生,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感悟知识的来龙去脉,造成数学思维的阻塞。事实上,教师应该基于儿童的视角,从儿童表述入手,让学生经历整个思维过程。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认识比”时,我根据课本例题,先出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让学生思考:“你怎么表示3杯牛奶与2杯果汁的数量关系?”学生根据自有的分数知识,指出果汁是牛奶的■,牛奶是果汁的■。此时我顺势引入比的概念:“果汁与牛奶的数量之比为2比3,牛奶与果汁的数量之比为3比2。”并追问:“你怎么理解比?”学生将比的概念和已有的认知融合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述:“果汁与牛奶的数量之比为2比3,表示的意思就是果汁是牛奶的■;牛奶与果汁的数量之比为3比2,表示的意思就是牛奶是果汁的■。”根据这一表述,学生能够从除法和分数的角度理解比,认识到两个数的比和分数的意义之间的关联。

总之,教师要上好例题课,就要顺应儿童思维,基于儿童视角,这是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标的“后时代”的基本准则,因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

(责编 童 夏)

猜你喜欢

常态课儿童视角数学思维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
亲和:常态课的优雅
新课标下农村小语课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