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

2016-01-31曾莉蓉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14期
关键词:民法通则责任法民法

曾莉蓉

(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试析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

曾莉蓉

(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在现如今的生活中,人们常会接到各种推销电话。诸如此类泄露个人信息的问题,在人们的生活中时有发生。民法是保护个人信息权的一项基本法律,要求明文规定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内容,即在民法中,专门规定保护个人信息权的内容,明确侵权应该承担的民事责任。本文从研究我国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实际情况入手,研究在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个人信息权的民法立法保护,为有效遏制侵权行为提供理论参考。

民事责任;个人信息权;网络

一、公民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重要意义

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实质上就是管理个人信息和信息处理者,一些专家认为在采取行政法方法以及刑法方法,以及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基础上,还要重点突出国家民法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关于个人信息的产生、传递、处理、利用等诸多行为均属于民事行为。此外,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特别是非政府部门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在本质上也是民事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对个人信息权进行侵犯的行为,主要属于民法领域的侵权行为。同时又因为我国民法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具备了效率高、成本低、操作方便、灵活性强等优势。所以利用民法结合行政、刑法等对公民的个人信息权进行保护,能够有效限制侵权行为的发生。

二、我国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现状

我国早已把个人信息保护法纳入到立法日程中。现阶段,个人信息民法保护包括了以下三个内容: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的规定、民法通则。下文针对这三个内容进行研究。

(一)侵权责任法的相关内容

作为民事特别法,《侵权责任法》对民事权益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然而民事权益中并没有明文规定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只是利用扩大解释范围,把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列入至民事权益中,在追求责任的过程中,执法人员也可利用本法。现阶段,已将本法作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直接依据。与此同时,侵权责任法中,提出网络侵犯个人信息后,侵权人应该承担的民事责任,这成为了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的依据。

(二)我国司法解释的相关内容

我国司法解释包括了关于明确民事侵权的精神赔偿责任的解释,关于处理公民名誉权问题的内容以及贯彻实行我国民法通则的意见等。然而司法解释中只有一小部分内容涉及到个人信息问题。

(三)民法通则的相关内容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我国公民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所有组织和个人不得损害其权利。这项规定是我国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基础。此外,通则还规定中国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以及姓名权都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并规定将民事责任部分作为追究责任的基本依据。

三、完善民法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

现阶段,我国利用宪法对公民的个人信息权进行保护,并不现实。其一,完善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并不能在短时期内完成这项工作。其二,宪法的可诉性不足,宪法中虽然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权,但是怎样贯彻落实却没有给出明确指示。所以,利用民法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权,更加有效。

此外,我国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常常受到侵犯,这主要和国家的立法实际情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公民的个人信息权进行保护,全球各个国家主要利用的是两种措施。其一,欧盟国家采取的是以国家立法为主的法律规制模式。其二,美国等国家采取的是以行业自律为主的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按照中国法律的传统以及立法体制,我国应该采取以法律规制主导,以行业自律作为辅助手段的模式,以此保护我国公民的个人信息权。下文针对怎样利用民法方法保护我国公民的个人信息权进行研究。

(一)建立专门的民法保护制度,对个人信息权进行保护

公民个人信息权的保护,不仅要建立专门的法律制度,同时还需要更新法律体系与法律理念,协调好有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个人信息权保护法是民法体系中的一项特别法律,本法能够弥补侵权责任法以及民法通则的操作缺陷,完善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体系。我国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的重点是处理好个人信息,也就是全方位规范公民个人信息的所有操作过程,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的相关内容做详细的规定,明文规定侵权人应承担的责任。此外,国家还需要对个人信息的所有采集渠道严格进行规制,遏制垃圾短信以及骚扰电话等侵权的行为。

(二)完善现行的民法保护体系

作为保护公民权利的一项基本法律,民法也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准则与依据,其对于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权起到无法比拟的作用。民法对于公民个人信息权的保护,要从事前防范和事后补救这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事前防范。个人信息权是我国宪法中的一项基本人权,同时还是民法中的一项人格权,唯有把宪法上的基本人权进行细化处理成民法上的具体权利,才能够起到合理利用个人信息,以及防范侵权行为的作用,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的合法权利,协调好社会上的所有经济利益关系。国家要完善和补充民法通则中对于个人信息的规定内容,为公民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第二,事后救济。现阶段,个人信息权受到侵犯后,采取的是较为单一的救济方式。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得在审判侵权案件的过程中,无法界定侵权的主体,而怎样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成为了裁判的难点。这就要求,国家要明确个人信息权被侵犯后承担的责任、责任承担的方式以及责任构成要件等。针对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自由处分流转情况,国家有必要要求侵权人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在权利人和受让人要建立有效的合同关系,且合同上要明文规定使用权利的许可范围,规定个人信息收集的使用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时间、目的等,规定允许再转让的限制条件以及受让人要履行的基本义务等。如果转让人出现了违约行为,即可利用违约责任进行救济[。

五、结语

近几年,不法分子为了追究经济利益,侵害他人的个人信息权,使得我国出现各种侵权案件。这就要求国家要规范化管理公民的个人信息,利用民法对公民的个人信息权进行全面地保护,预防各种侵权问题的发生。

[1]张新宝.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J].中国法学,2015(3):38-59.

[2]杜雅丽.网络上个人隐私保护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1,40(1):16-17.

猜你喜欢

民法通则责任法民法
顺应论视角下立法文本汉英翻译策略探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北大法宝英译本为例
试论公民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汉德公式的局限性——《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视角
《民法总则》十大变化解读
民法基本原则:理论反思与法典表达研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关于民法原则与民法规则之间的关系分析
《侵权责任法》保护范围及其特色之研究
民法总则框架建构
关于民法原则与民法规则之间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