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战士,也能铸剑扶犁

2016-01-31沈小琴

兵团工运 2016年1期
关键词:扶犁元老连队

沈小琴



是战士,也能铸剑扶犁

沈小琴

穿上军装当战士,就该浴血战场,枪林弹雨报党恩;收起军装作民兵,也能铸剑扶犁,田间地头解民忧。

有这样一批人,在大好的青春年华义无反顾参军作战,为祖国解放前赴后继;也是这一群人,用毕生的峥嵘岁月无怨无悔屯垦戍边,为边疆稳定呕心沥血;还是这一代人,用自己的坎坷经历淋漓尽致诠释忠诚,为边疆发展披荆斩棘。而今,韶华已逝,斯人已老。

怀着对老一辈军垦战士的无限崇敬,对他们风雨人生的诸多好奇,笔者采访了百万进疆大军中的微小一员、早已赋闲在家的红军团离休老军垦王元。秋意颇浓的一个下午,笔者来到四师七十二团菜市场附近的一个僻静小院,王元老人正躺在里屋的沙发上闭目养神,暖暖的秋阳透过窗户偷偷地洒在老人身上,在静谧的时空中,老人翻开了自己的记忆篇章。

出乎意料赴边疆

今年84岁的王元老人是甘肃定西人,提起年少时的生活,老人用一个“苦”字做了最简单的概括。老人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参军以前,全家人的生活全靠父母种的八亩薄地,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饿肚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老人以为,这辈子就要跟这片土地“长相厮守”了。“那天,我是赶着牛去给国民党部队送货,就在王元老人等着领回宝贝牛的时候,有人却盯上了这个身体壮实的小伙子,他意外地被抓了壮丁,成了国民党部队的一员。“要不是被国民党抓了去,可能我这一辈子也走不出河西走廊,更不会有以后这么多的丰富经历了。”1949年夏天,王震将军率领的解放军部队打到了甘肃,王元所在的国民党部队投诚起义,刚与军队“结缘”的王元成了二军五师十三团二营的一名新人,跟随这支英雄的部队踏上了西进北上的漫漫征途。

“部队走到酒泉的时候,正好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这可是天大的喜讯啊!王震将军当即给我们开了誓师动员大会,大家满怀豪情地踏上了进疆的行程。”说到激动处,老人的精神头立马好了许多。据老人回忆,他是坐着汽车进的疆,这全是他们之前俘获的国民党汽车营的功劳。从汽车停在哈密开始,老人的一生就与新疆、兵团结下了难以分割的情缘。

与民为善促团结

历经艰辛,王元跟随部队从哈密一步步走到了南疆重镇库车,作为入疆的先头部队,二军五师十三团除了进行生产建设、发展地方经济之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镇压反革命暴乱、维护当地社会稳定。

1951年秋,王元所在的部队移防阿克苏,他也随部队转移了阵地,成了四十里兰干的通信员,开始了一匹马、一个人、一把枪的送信生涯。“别说,我在那里当通信员的时候,还有过一段惊险‘小插曲’呢!”说起当年的情形,老人暂时忘却了身体的不适。“有一次,时间大概是七八月份,我出门送信,忘了佩戴解放军的勋章,老乡以为我是坏人,就把我抓了起来,还按着惯例把我吊起来审问。我当时真是有口说不清啊!又不能跟老百姓发脾气。幸好那里的区长知道了这个情况,赶紧让人把我放了下来。为啥?因为他认识我呀!”老人说着,憨憨一笑。

这次事件,由于王元对百姓的宽容和顾全大局,连里给他评了二等功,他也被调到营部当通信员,还被评为了当年全营的模范通信员。“说实在的,我真没想到会收获这个意外之喜,本来就是我的疏忽才让老乡误会的,他们审问我也是应该的,因为我身上还带了枪,怎么能跟老百姓发脾气呢!”老人以最简单的宽容维护了民族团结、军民和谐的大局,而这也是他为民着想的开始。

心系百姓谋发展

1951年9月,由于伊犁地区匪患猖獗,上级命令十三团抽调一个营赶往伊犁执行剿匪任务,局势稳定以后,十三团随师部搬到了伊犁,开始了铸剑为犁、开垦荒原的又一次“战争”。王元也随着部队参与了开发高尔基、进驻肖尔布拉克的进程。1958年,王元被调到连队当连长,从此开始了在农业生产上的新“亮剑”。1961年,王元被调到团里比较贫困、落后的一个连队任职。“我在那个连队一呆就是8年,记得刚到的第二年,连里有5名职工生病了,可当时的口粮是定额分配的,余粮没经允许是不敢轻易动的。我私自开绿灯让他们吃麦子。我虽然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可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啊!”

2015年“七一”,王元老人收获了入党这么多年的一份大礼——《光荣在党60年证书》,这也是党和国家对他一生无私付出的最好肯定。

猜你喜欢

扶犁元老连队
高柔:善始善终的五朝元老
中国数学界元老——王元
苏元老撰并楷书《龙洞记碑》
春耕
为春耕备耕“扶犁”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张申府:一个不该被历史遗忘的中共建党元老
鹧鸪天·春耕
水边村庄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