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两个情结
2016-01-31□刘峰
□ 刘 峰
毛泽东的两个情结
□ 刘 峰
平民情结和英雄情结可以说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具有的两个情结。毛泽东的平民情结折射出他那宽广的胸怀和朴实的情感,主要表现在他的树平民观和做平民事。平民情结可以陶冶情操,本色做人,为民服务。英雄情结则凸显出他那宏大的历史视野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主要体现在他的树英雄观和做英雄事。英雄情结可以鼓舞斗志,开拓进取,永无止境。毛泽东真真切切的平民情结和轰轰烈烈的英雄情结被演绎得风生水起,二者之间的水乳交融催生了毛泽东一生风起云涌的斗争。
自觉树立平民观
毛泽东平民情结的形成,是诸多历史文化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它是革命领袖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必然体现。平民情结主要体现在毛泽东领导理念上的平民观——顺民心、知民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植根毛泽东心底的平民情结是毛泽东的真情流露,既与自己的平民出身密切相关,更是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理解的必然结果,还与毛泽东所处的中国革命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早在童年时期,毛泽东在读旧小说时,就有一件事感到很不平。他说,这些旧小说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对于这件事,我纳闷了两年之久,后来我就分析小说的内容。我发现它们颂扬的都是武将,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也许从这时起,毛泽东内心深处的平民情结就开始发芽生根。
当欺压人民的土豪劣绅们受到惩罚的时候,毛泽东则表现出酣畅淋漓的快意。1927年初,他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情况后写道: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这是好得很!你若是一个确定了革命观点的人,而且是跑到乡村里去看过一遍的,你必定觉到一种从来未有的痛快。
得民心者得天下。毛泽东把人民比作争取胜利的“根本法宝”。他说,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如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随时随地都要念叨“争取群众”,这是共产党的护身法宝,是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法宝。丢掉这个法宝,革命就要失败,共产党就一事无成。
毛泽东把党和人民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他指出,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他认为,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鱼离开了水就不能活,我们党离开了群众就不能生存,更不能发展壮大。
勇于担当英雄事
早在青年时期,毛泽东还在长沙湖南一师读书时,就凸显出勇于任事、敢于担当的英雄情结。1917 年11月的一天,学校得知被北伐军打败了的北洋军阀傅良佐部2000余人将从学校附近北撤。大家纷纷议论说要弃校,因为学校里有大量宿舍,又临近铁路线,很适合驻军。毛泽东深思熟虑后提出了相反意见,他主张“离校不如护校”,利用学校墙高宅深的优势,再加上经过军事训练学生的护卫,学校肯定安全。学校权衡再三,最后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且护校成功。
手中没有一兵一卒和一枪一弹的青年毛泽东尚且勇于担当英雄事,当毛泽东成为领袖走上领导中国革命道路以后更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1935年10月,红军在毛泽东率领下历经千难万险,尝遍千辛万苦终于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到达华北前线对日作战。从此,中国工农红军从战略被动转向战略主动,中国革命的形势从此有了光明的前景。
建国后,毛泽东在大国博弈中依然勇于担当,从不妥协,尤其在涉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根本问题上更是如此。新中国刚刚成立后,面对美国的封锁,毛泽东同样没有丝毫的妥协。他在评论美国国务院白皮书的时候,曾经这样写道: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
面对美国对朝鲜的侵略,面对美国对中国挑衅,中国怎么办?中国国土上的战争硝烟还没散去,蒋介石留下的烂摊子百孔千疮、百废待兴,我们当然需要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美国那时动辄就以核讹诈威胁别国,而且装备十分精良,中国参战能打赢这场战争吗?毛泽东力排众议、果断决策,出兵朝鲜。他有他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毅然下令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战争,最后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毛泽东的平民情结与英雄情结是合二为一的,他坚定地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毛泽东关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论断在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体现是“人民战争”思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的战略和土地革命路线,把群众路线与革命战争紧密结合起来,并发展为人民战争的思想。毛泽东明确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毛泽东在认真研究和分析中日敌对双方相互矛盾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内抗战的政治形势,把群众路线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局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实行全民族的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毛泽东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提出:“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打垮,这是有目共见的真理。”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他进一步提出,用一切力量,包括武装部队的力量在内,去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样强调要依靠群众。毛泽东在《依靠群众办好铁路建设事业》中指出:“要修成几十万公里的铁路,我们主要要依靠群众,就是工人、工程师等一切有用的人。我们要依靠群众,要依靠最下层群众,这是基本的。”
任何时期,毛泽东都始终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认为,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任何人间的奇迹都是可以创造的。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