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赛充分体现选手高技能水平

2016-01-31

纺织服装周刊 2016年42期
关键词:细纱棉纺织高技能

赛后点评

大赛充分体现选手高技能水平

随着纺织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企业迫切需要知识型、创新型职业技能人才,既要熟悉操作本工种的各项技术技能,也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此次细纱工职业技能竞赛检验了参赛选手的基础理论知识、生产技术基本知识等,通过切磋交流,选手可不断提高技能水平。此次竞赛的总裁判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郑洁雯赛后进行了技术点评。

多数选手理论知识过硬

据郑洁雯介绍,此次细纱职业技能竞赛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个部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70%。竞赛以《细纱工》国家职业标准对高级工的要求为基础,以《棉纺织行业细纱工操作指导》为主,其他棉纺织生产知识为辅作为命题指导。理论知识考核内容包括棉纺织基础知识、细纱工序主要任务和设备,细纱值车工操作、测定技术与标准、设备与工具的保养等相关知识。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和简述题。从难度上看,熟练掌握知识占比50~60%,需熟悉知识占比30~40%,应了解知识占比10~15%。

从理论知识考核分析看,参加考试的80名选手平均得分70分,其中最高得分99分,90分以上24名,80~89分有20名,60~79分有24名,60分以下有12人。得分呈正态分布,中等偏上选手占大多数。

实际操作各省显差异

由于多数选手都是初次参加全国大赛,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但经过裁判员的疏导,随着比赛的进行,选手心态也逐渐平复。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选手都是各省市的佼佼者,特别是在三个代表性品种JC40S、C/T(60/40)45S、C32S的操作中,多数选手操作过程顺利流畅,能按照工艺技术要求熟练运用不同的操作法完成比赛,充分体现了参赛选手的高技能水平。

从参赛省市看,19个棉纺织强省都派出了选手参赛,山东省成绩最为突出,但从实际操作看,省市之间技能差异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智能化时代对细纱工有新要求

此次竞赛选手平均年龄33岁,最大的选手49岁,最小的选手19岁,郑洁雯认为,这反映出细纱工整体年龄在上升,招工难是现实问题。比赛成绩固然很重要,但比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提高效率和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赛达到了目的。

对于细纱工序的未来,郑洁雯说,细纱工序是纺纱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对纱线质量、织造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近年来,细纱工序又有了创新发展,机器牵伸倍数增大,速度加快,适纺品种增加,这些都对细纱机操作工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纺织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未来的细纱工序将集知识、技术、技能为一体,对操作工的技能要求会更高。因此需要细纱工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并掌握新型设备的操作,为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细纱棉纺织高技能
保证春节后细纱开车质量的几项措施
2021年《棉纺织技术》主题索引
前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对混纺纱成纱质量的影响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棉纺织技艺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中棉行协发布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
2017年中国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发布
浅谈对智能型落纱小车的几点认识
提升细纱集体自动落纱长车品质的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