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与情志变化相关研究

2016-01-31曹洪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情志A型人格

申 力,曹洪欣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 100700)

冠心病与情志变化相关研究

申 力,曹洪欣△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 100700)

冠心病(CHD)的发病与多种因素诱发有关,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以及长期焦虑、压抑等情绪障碍的综合作用。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密切,若情志异常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调,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尤与心病发病关系密切。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单纯的药物和介入治疗不能满足冠心病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应及时通过心理疏导、干预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中医历代医家对情志致病多有论述,中医对冠心病情志变化研究也已引起重视,导师认为冠心病的治疗应遵循“形神统一”的理论,临床上患者除了主症得到缓解甚至消失,各种神志异常的症状也会得到改善。有临床证明,中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疗效满意。现对冠心病与情志变化的相关研究作一梳理,以期有效控制冠心病发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冠心病;情志;抑郁;焦虑

根据《2015年中国心血管报告》,2014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城市为107.5/10万,农村为105.37/ 10万,作为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发病年龄也逐渐呈年轻化趋势,情绪、心理因素在其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也日益引发关注[1-2]。据报道,有超过1700万美国成年人患有冠状动脉心脏疾病,每年新增约120万人,其中超过2/5显著患有抑郁症状[3]。Yong Gan等[4]通过meta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显著增加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因此,对心理应激及情绪障碍所引起的冠心病发病、病情恶化及预后不良等应高度重视与深入研究。现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角度阐释冠心病与情志变化的相关研究。

1 现代医学研究

现代医学认为,不良情绪会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发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也会引起血脂代谢紊乱、血脂升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引发冠心病的发生[5]。虽然认为冠心病患者更易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疾病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还不是十分明确,但及时治疗干预还是非常重要的[6]。目前有通过人格特征、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炎症反应增加以及脂代谢功能紊乱等生物学和行为学双重机制来解释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因素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1.1 人格特征

人格是个体身上存在的一些持久而稳定的个性特征,当个体受到急慢性应激时,可以显现出独特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等方面表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从社会心理角度对冠心病进行了较多探讨,人格特征的差异也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有研究表明,人格的神经质和内外向维度是影响冠心病患者情绪障碍的重要因素[7-8]。自1959年,Friedman等提出A型行为好发冠心病以来[9],经过多年论证,目前公认A型行为是引起冠心病(CH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杨菊贤等做了大量相关研究工作[10-13],发现CHD中A型与非A型(M +B型)的比例为3.08∶1;并发现83例A型性格患者中81例造影结果异常,72例冠脉狭窄程度≥50%,可以说A型性格是CHD的危险因素,此型性格患者更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4]。同时,人们也关注到D型人格对冠心病患者的不利影响[15],具有D型人格的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和再次心梗率,甚至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的危险性增加。研究者认为[16-18],D型人格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高达46%,发生焦虑和抑郁的风险是非D型人格的2.90倍和2.89倍。

1.2 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AS发生的最初阶段是内皮细胞的激活并导致细胞表面一些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的高表达,可以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血管内皮功能减退是AS病变的第一步。

薛一涛等[19]研究证实,内皮素(ET)与悲忧志、惊恐志有显著依存关系(P<0.05),随着情绪程度加重ET值也将逐渐增加。Sherwood A[20]发现,有明显抑郁症状的患者舒张功能较没有抑郁者明显降低,通过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Carmine Pizzi等[21]发现,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的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指数(FMD)下降的程度较未发生这类心理疾患的患者更大。

1.3 炎症

AS亦是一种慢性炎症病变,AS发生过程中,炎症趋化因子产生并吸引炎症细胞向内皮细胞游走、黏附并穿入血管壁;炎症反应不仅可促使AS病变形成,还可使AS斑块易于破裂,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其可能是心理应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连接桥梁,是引起斑块不稳定的直接因素。

Carmine Pizzi[21]等研究发现,发生抑郁的冠心病患者血清中TNF-a水平均较未产生抑郁的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梁思宇等[22-23]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在炎症反应活跃的同时存在炎症/炎症消退的失衡,尤以合并抑郁/焦虑者更为严重。李婷观察[24]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Hs-CRP、IL-18水平升高,且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升高更为明显,说明[25]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可使体内的炎症反应增强,而合并焦虑抑郁情绪可能使患者的炎症反应更为活跃。亦有多位研究者[26-29]观察冠心病患者显示,伴有抑郁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β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抑郁通过免疫炎症因子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1.4 脂代谢

脂质代谢紊乱是AS及CH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AS灶内大量沉积的胆固醇及胆固醇脂主要来自血液中的脂蛋白。研究表明,血脂代谢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与CHD的关系最为密切。载脂蛋白E(ApoE)的基因多态性是决定血脂水平进而影响CHD及AS病变发生发展的遗传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30-33],CHD患者存在焦虑情绪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焦虑情绪与ApoE基因的多态性之间可能有重要的联系,其中ApoE4等位基因对焦虑发生有重要作用。亦有研究表明[34],CHD患者焦虑水平较高,血清 oxLDL、TC、TG、LDLC浓度增高,其焦虑障碍程度重者血清oxLDL浓度增高明显。

2 中医学研究

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单纯的药物和介入治疗已经不能满足冠心病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应及时通过心理疏导、干预治疗等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中医历代医家对情志致病多有论述,中医对冠心病情志变化研究已引起重视[35-36]。常艳鹏等[37]通过临床大样本的问卷调查直观观察冠心病4期不同证型中“情志”证候要素在冠心病发病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发现情志的证候要素在各个阶段均持续存在,“情志”贯穿于冠心病病变的始终。

中医对冠心病情志变化认识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冠心病引起情志异常,如心神不宁而见心烦、恐惧、焦虑、失眠等,另一方面情志变化引起冠心病心绞痛等发作或加重病情。导师认为冠心病的治疗应遵循“形神统一”的理论,“形神统一”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临床除选用温阳益心的药物,也会加用养心安神、守心安神之品,使患者除主症得到缓解甚至消失外,各种神志异常的症状也会得到改善,且疗效满意。已有临床证明,中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38-39]。

因此,深入研究冠心病与情志的关系,探索其内在规律,发挥中医“形神共养”的优势,对有效控制冠心病发病与心脏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LEMOGNE C.Coronary artery disease:a strong association with depression and job stress[J].Rev Prat,2015,65(3):359-360.

[2]OZTURK S,YALVAC HD,SIVRI N,et al.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coronary artery ectasia[J].Int J Cardiol,2015,186:299-301.

[3]KARINA W.Davidson.Depres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International Scholarly Research Network ISRN Cardiology,2012,22(11):743813-743831.

[4] YONGGAN,YANHONGGONG,XINYUETONG,etal.Depression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BMC Psychiatry,2014,14:371.

[5]黄承才.情绪与冠心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2,13(3): 148-152.

[6]TULLY PJ,COSH SM,BAUMEISTER H.The anxious heart in whose mind?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disorderdiagnosis, treatmentand morbidity risk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J].J Psychosom Res,2014,77(6):439-448.

[7]冯菊平.人格特征对冠心病患者情绪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28-29.

[8]高凌.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6.

[9] C D JENKINS,R H ROSENMAN,M FRIEDMAN.Replicability of rating the coronary-prone behaviour pattern[J].Br J Prev Soc Med,1968,22(1):16-22.

[10]杨菊贤.性格类型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哈尔滨医药,1987,7(1):28-30.

[11]杨菊贤.冠心病的社会心理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联系[J].中国社会医学,1988,4:11-14.

[12]杨菊贤.冠心病的社会心理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联系[C].北京:全国冠心病防治及对策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营养学会,1987:25-29.

[13]杨菊贤,徐济民,盛净,等.A型性格冠心病患者与冠脉造影的联系[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88,8(2):143-146.

[14]周建芝,穆树敏,薄海美,等.冠心病患者A型性格的相关因素研究及随访[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1003-1004.

[15]STAIUTE M,BROZAITIENE J,BURKANUSKAS J,et al.Type D personality,mental distress,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al study[J].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2015,22(13):1.

[16]赵宗寒.D型人格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2013.

[17]武晓玲.D型人格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生理心理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昆明医学院,2011.

[18]潘杰.冠心病人格特征与血浆补体因子H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19]薛一涛,刘伟,苏文革,等.冠心病患者情志因素与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3): 186-189.

[20] SHERWOOD A,HINDERLITER AL,WATKINS LL,et al.Impaired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i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J].J Am CollCardiol,2005,46 (4):656-659.

[21] CARMINE PIZZI, LAMBERTO MANZOLI, STEFANO MANCINI.Analysis of Potential Predictors of depression amo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including heart rate variability,markers of inflammation,and endothelial function[J].European HeartJoumal,2008,29(9):1110-1117.

[22]梁思宇,李向平,黄文钰,等.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情绪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和脂氧素A4水平的变化[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4):370-375.

[23]梁思宇.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情绪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和脂氧素A4的变化[D].长沙:中南大学,2011.

[24]李婷.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PCI术前后炎症因子及心理状态的变化[D].中南大学,2013.

[25] P OTEK W,PIELOK J,CYBULSKI M,SAMBORSKA R.Emotional process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ies with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in view of selected indicators of the inflammatory condition[J].Med SciMonit,2015,9(21):105-17.

[26]阿米那·阿吾提,古力那子·阿不都热和满,帕丽达·阿布来提,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情绪的关系[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3):251-253.

[27]张晓玲,阿依吐尔汉·马合木提,古丽扎尔·买买提明,等.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的关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2(2):113-114.

[28]赵婷,王英.抑郁情绪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β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6(32):2256-2258.

[29]许晶晶.焦虑抑郁情绪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D].长沙:中南大学,2010.

[30]吕俊.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6-7.

[31]王春松.冠心病患者焦虑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32]戚厚兴,冯学泉,张作记,等.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与APOE基因多态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5):329-333.

[33]王红,毕勇毅,王福元.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华中医学杂志,2000,24(3): 138-139.

[34]戚厚兴,张作记,冯学泉,等.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与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4):313-315.

[35]陆武俊,方显明,黄华贺.冠心病从情志论治探讨[J].吉林中医药,2012,32(11):1081-1084.

[36]汤艳莉.基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的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37]常艳鹏,任路,张明雪,等.“情志”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623-625.

[38]曹洪欣.温阳益心法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0,28(5):10-11.

[39]曹洪欣,顾江萍,龚其淼.温阳益心法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验案3则[J].中医杂志,2013,54(10):880-881.

R541.4

A

1006-3250(2016)11-1572-02

2016-05-16

△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情志A型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DF100A型发射机马达电源板改进
A型肉毒素在注射面部皱纹中的应用及体会
A型肉毒毒素联合减张压迫法在面部整形切口的应用
AZA型号磨齿机工件主轴的改造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